首页 > 聚焦 > 正文

黄池吃水不再“黄”

新华社贵阳6月8日电题:黄池吃水不再“黄”

新华社记者汪军、吴思

“水龙头一开,自来水清亮得很,说来不怕外面的人笑话,这可以说是目前村里人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60多岁的周洪顺打趣地说,洪顺洪顺,直到今天才喊来了希望,“吃水的事情顺利了”。

周洪顺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镇黄池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过去是村党支部书记。提起村里的人畜饮水,他摇头摆手。武陵山深处的黄池村石漠化严重,过去村民一是靠雨水,二是靠背水。雨水泥多沙也多,水缸里的水发黄;遇到干旱山泉水断流,清晨五六点出门排队背水,晚了没水背回家,吃水的事也就“黄”了。

让村民“脑壳痛得慌”的吃水问题,如今一步一步解决了。沿河作为贵州未脱贫摘帽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今年以来把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一项一项加以研究解决,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县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082处。

在海拔1028米的深度贫困村黄池村,60岁的土家族村民李永贵把安装在院坝里的水龙头包裹得很精细。黑色的水管引来了自来水,白色的水龙头接在出水口。为了防止踩踏,他将水管顺着墙壁钉得很牢靠,闸阀部位用厚实的材料进行包裹。黄池村家家户户“视水如命”,对于来之不易的自来水更是细心呵护。

黄池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克相只要走进村民家里,就会第一时间看水龙头来不来水,水缸里的水是不是清亮干净。他介绍,黄池村有10个村民小组,现在已经修建了11个水池,自来水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为了把水管好,黄池村还成立了由16人组成的管水协会。

“不能私自乱接水管,水池要定期安排人查看,确保水泵的用电安全,现在有了这么好的饮水工程,协会把水管好用好,全村2500多人用水就有保障。”管水协会会长冉光明说。

即便家中有了自来水,黄池村村民还保持储存雨水的习惯。每家每户的砖混房做成平顶,四周再砌上一两块砖,就形成了一个水池。现在发展辣椒等脱贫产业,需要浇灌用水的时候,这些雨水就能派上用场。

黄池村青堡组修建了水池后,如今不时还能看见大人带着小孩背水的身影。原来,有的村民为了教育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年轻一代感受背水喝的艰苦,懂得珍惜如今喝上自来水的好日子。冉光明说,以前淘米水不能倒,洗脸水洗衣裳,虽然现在用水方便了,但也不能浪费。

2018年7月以来,贵州启动实施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目前已经解决了超过28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韩伟丽]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