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王刚:日子向阳有奔头

于雪梅 王思琪

一场细雨过后,庄稼铆足了劲儿长。去往阿荣旗向阳峪镇解放村北星组的路上,一边是适合养蚕的柞林,一边是蓬勃生长的庄稼,满眼绿意,让人不由得心情舒畅,对丰收的秋天充满希望。

解放村北星组距离绥满高速公路很近,村路两侧的行道树是高过两层楼房的银中杨,为一家一户整洁的农舍遮阴蔽日,吐翠纳凉。村民王刚热情地迎到大门口,村党支部书记司玉辉说,王刚一家人穷志不短,从没因为是贫困户就等着政府救助,反而比普通村民还肯干,再难也没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0岁的王刚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些,生活的重担曾把这个硬汉压得喘不过气来。2017年底,妻子在旗中蒙医院查出乳腺癌,术后恢复得还好,但全家人都不敢让她干重活儿。母亲已是76岁高龄。王刚不敢歇脚,顶着压力奔着好日子一路拼过去,他不信穷日子不出头儿。

王刚家90平方米的房子才建了五六年,生活过得也比较殷实。可是妻子这一病,导致全家因病致贫。2018年被认定为贫困户,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王刚当年实现脱贫。

解放村827户、2047口人,全村5400亩宜蚕柞林,王刚和其他9户村民共有一片蚕场,轮流养蚕。2019年刚好轮到王刚,他买了一把剪子的茧种,从制种到上山,日夜不敢松懈。幼蚕下怕蚂蚁撕咬,上怕飞鸟吞食,王刚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巡山,露水打湿了裤腿一时半会儿也不干。夜里就睡在窝棚里,山上昼夜温差大,遇上风雨天,塑料布哗哗响,彻夜无法入眠。可眼见着胖乎乎的蚕宝宝一天天地壮实起来,他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年迈的老母亲一边要照看恢复期的儿媳,一边又心疼儿子一个人忙不过来,跟着上山带工挪蚕、摘茧。最热的夏天熬过去,就迎来了柞蚕的丰收季,光雇工费就拿出去两万多元。一家人每天从山上回来剥茧到夜里11点半才能吃上晚饭,可白天摘了茧,晚上就有商贩收购,当晚就见现钱,累也觉得开心。

当王刚拆了窝棚下山时,拢了拢账,除去人工费和茧种等投入,一把剪子、70天净赚3.5万元,加上大田收入和儿子在齐鲁生物制药项目施工队打工的收入,年收入近9万元,当年实现脱贫。

今年王刚流转了60亩耕地,加上自家的60多亩,种了120多亩大豆和玉米。尝到了养蚕的甜头,有着20多年养蚕经验的他正琢磨着再租几十亩柞林养蚕,哪怕养半把剪子也行呢。

据了解,阿荣旗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全旗年均养蚕4000多把,产蚕茧750万公斤,蚕业年综合产值在2亿元左右。随行的旗林草局蚕业管理工作总站负责人姚恩华介绍说:“养蚕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一把剪子的收入相当于100亩玉米的收入,是帮助农民脱贫增收的好项目。同时每年可以安置农村富余劳力和城镇无业人员万人以上,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王刚说,如今党和政府给了他家太多的帮助,菜单式扶贫每年给蚕农补助3000元,妻子的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也提高到90%,而且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时一并结算,减轻了压力。让王刚一家没想到的是,阿荣旗妇联还通过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把1万元救助金送到了家。一旁的老母亲接过话头:“国家都给我们多少了,还有不如我们的贫困户需要帮助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贫困户就啥都指着政府,不管到啥时候,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才是正道!”

只争朝夕 决胜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