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科右前旗大地不断上演 由黄变绿的生态奇迹

□时秀霞  马洪涛

齐心村是科右前旗俄体镇深山小村,靠山吃山让这里的生态不断退化,该村的石场屯因大部分村民都在做“石匠”营生而得名。今天的齐心村绿林萦绕,“石匠”转行成为林农,三五片树林变成了4.5万亩森林,全村森林覆盖率已达75%。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小村庄开门迎客,野生蘑菇、山间野菜、庭院红果、库中鲜鱼一时间竟然成为市民眼中“座上宾”,村民手上攥着“生态”挣票子。

在前旗大地,由黄变绿的生态奇迹不断上演。清晨的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三星沟,伴随着呼呼的风声醒来,孙显富一口气爬上海拔1000米的高山,举目四望,村庄两侧大片果树成林成片,花开与果熟时节,满山遍野弥漫着淡淡的清香。1992年,29岁的孙显富就在三星村栽植了5亩果树,“当时到处是荒坡,从栽下第一棵树起,我就和家人一起改造山林。”每年穿烂3双鞋,用坏一把又一把铁锹、镐头、树剪,和三星村村民一起把4500多亩荒坡变成了绿海,累计植树13.5万余株。这不仅保护了山林资源,还在政府的扶持下,带动周边村屯1655户村民发展林果产业,栽植5万多亩果树,林果收入达到1800万元,将生态绿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同样是植树造林,前旗居力很镇西沟村在这个春季开启了老旧林改造工程,20万株文冠果苗落户西沟村。“这辈子宁肯治山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从天津知青栽下第一棵文冠果树苗开始,全村人一直都坚信,文冠果树种能治山也能致富。如今,通村公路早已将村庄与外界无缝链接,村民再不会因运不出果实而放弃栽植文冠果,重启了治山植树“快捷键”的村民们,很快就将那片7000余亩荒坡换上“新妆”,初步计算亩收入达到3500多元,这对人均不到3亩土地的西沟村民来说,“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增收致富指日可待。

生态恢复,离不开一代代造林人的付出。1989年参加工作的赵长城可以说见证了前旗生态建设从造林式治理到将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发展历史。他说,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让前旗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全旗的森林面积达到400万亩,用于植树造林的投入已经有10多亿元。越来越多像赵长城一样的林业工作者将“治沙”与“治穷”相结合,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全旗仅经济林面积就达20万亩以上,产值4亿元左右,人均增收1000元。还在继续进行的生态治理,秉承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林农们对收益并不担心。再有五年,点点繁茂将变成片片绿装,沙果、文冠果等经济林就能挂果,十年后,必将是郁郁葱葱,随处是景。

“绿带”扎紧了风口,过去的经验让造林人深深体会到“三分造,七分管”的重要性,近万名林业工作者在基层工作,“学于林,用于林”,使辛苦造的林能够“稳得住、不反弹”,前旗森林面积30多年间增加了200多万亩,成活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25.26%,前旗的生态治理资源价值被不断发掘,它不仅能“生绿”,更能“生财”。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