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建设区域创新型城市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乌海市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作者:赵永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在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过程中,我市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为抓手,努力建设区域创新型城市,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内蒙古五湖泵业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专业生产潜水电泵为主的传统制造企业,记者在公司水泵配件生产车间看到,多台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开始运行,配件从上料、装卡、生产、加工、检测以及卸料等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控机器人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套生产系统不仅提升了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能提高产品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一条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生产线,通过不断改良工艺,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工艺和核心产品,公司实现了产品环保、低能耗及智能化生产。

“电动水雾结晶机是去年研发的一种新型专利产品,适用于卤水输送、盐矿结晶、雪场人工造雪、喷水降尘防尘、清水雾化、美化绿化等场所……”内蒙古五湖泵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晓云向记者介绍。在公司成品仓库里,记者看到,仓库里存放着几十种不同型号和用途的潜水电泵。张晓云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拥有21项专利技术,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企业、科技创新专利试点示范企业、自治区先进私营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在全国各地设销售服务处50多个,产品行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及自治区,并出口中东、南非等地,走向了国际市场。下一步,公司将本着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不断研发新产品,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技术创新保障企业生机勃勃。”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区域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努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去年,我市共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2119.7万元,获批各级各类项目53项。

市广纳煤焦化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销售焦炭、焦油、粗苯、硫磺、硫铵、煤气等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企业。公司采用JT5555D 型 2×55 孔双联下喷火道、废气循环、复热式先进捣固炼焦工艺,年生产焦炭100万吨、焦油5万吨、粗苯1.2万吨、硫磺0.2万吨、硫铵1.2万吨、煤气2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14个,其中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13个。依托这些科技成果,公司成功研制出新产品优质环保二级焦炭,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广纳煤焦化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田永胜告诉记者:“通过各项新技术、新生产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使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煤转化率等方面大幅度提高。这些新技术在减少作业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单孔焦化的耗电量、提高煤饼完整率的同时增加了焦炭的产量。科技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三年我们公司共转化科技成果24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产品的不断提升,产品指标得到优化。”

宝化万辰勇担自治区科技重大技术专项,成为国内纺丝沥青制造先行者;陕汽乌海新能源汽车将创新成果与全国共享;黄河能源科技现代煤化工科技创新中心,为现代清洁煤化工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促进乌海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的“非高炉冶炼项目”、鸿达兴业集团的“民用液化氢项目”……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日前,乌海市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成功注册登记,标志着市政府鼓励引导科技创新政策具体落到实处,全方位、多角度的“产学研”一体、技术成果孵化、转化等科技创新服务全面铺开。

去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和积极投入下,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开始投资建设,当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是自治区首家盟市级科技创新中心,具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科技人才聚集地、企业和社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四大功能。现已入驻有兰州大学乌海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工业废水处理创新团队、余木火专家科研团队(东源科技新材料项目)3个院士团队在内的7家科研单位。

近年来,我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出台了《乌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来抓,成立了内蒙古氯碱化工技术研究院等6个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9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企业开展了科技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促进科技成果“异地孵化、乌海转化”工作要求,全市科技系统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提出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努力在上海、西安、广州等科研力量集中地,建立“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探索以“技术研发+专业孵化+产业化推广”一体化的培育转化路径。截至目前,成功在上海建立“东华—东源(金科发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在广州建立“乌海市土壤改良研究孵化中心”,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立“乌海市智慧矿山研究孵化中心”,成功促成内蒙古智运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乌海市组建成立联合实验室,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建立“兰州大学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我市与兰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关键生态修复、污染防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产学研工作取得实效。成功引进兰州大学超耐旱植物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用于骆驼山矿区排土场连片治理项目矿山植被恢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广纳集团共同研究开发了“智慧矿山生产调度系统”,为实现安全矿山、无人矿山、高效矿山、清洁矿山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方案。陕西科技大学计划在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和废水处理领域与我市开展深度合作。北京林业大学将围绕林业发展、荒漠化治理、园林绿化、矿区矿山生态修复、葡萄种植与我市开展深度合作。这些创新平台分布于我市的氯碱、煤焦化、装备制造业、能源等领域,在为企业承担着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成果推广及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创新工作的同时,也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机制

科技创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高端人才智库服务体系,组建乌海市科技专家顾问队伍,努力整合异地高端智力资源和本地行业专家,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市聘请包括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在内的16位高端人才为科技专家顾问。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团队与广纳集团开展合作,推进我市矿山治理和智慧矿山建设。引进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团队在广纳集团建立院士工作试验基地。引进金涌院士团队与迈格钠动力公司就永磁传动节能技术开展合作。引进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余木火教授团队与东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

近期我市还出台了《乌海市引进人才科研及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实施细则(试行)》,对于引进人才优先推荐申报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对担任获批财政科技项目负责人给予50万-100万的科研支持。下一步,我市还将以校企合作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充分挖掘、培养、用好本土人才,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发挥好科技专家顾问团队的作用,并与高校联合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基地,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