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方时评 > 正文

【网络述年】送温暖莫落入形式主义窠臼

隆冬已到,春节将至,各地的“帮扶济困送温暖”活动也渐入高潮。许多领导同志下乡村、进社区,到贫困户身边嘘寒问暖、送钱送物,在寒风中为困难群众送上温情暖意。

送温暖活动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殷切关怀,体现社会公众热心扶贫济困的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引导团结互爱的社会风气,为寒冬增添了许多温馨。

细观送温暖热潮,感动之余,还有一些需要深研之处:有的不够细致,送非所需;有的固守老套路,年年都送米面油;还有的事前没有摸清情况,闹出不少笑话,让困难群众心里不舒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做法,致使帮扶济困中送出的“温暖”或者温度不太够,或者“保温期”太短,很快就显出冰凉。

无需多言,送温暖的态度和做法,实质是对作风的一种检验。能否重视送温暖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长效性,折射出领导干部的作风硬不硬、形象好不好,体现着领导干部能否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担当,考验着领导干部是否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抵制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

送温暖,也要讲精准,不能没有区别,不顾个体需求,不考虑实际需要。把温暖送到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就要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搞清需要帮扶群体的真实困难,有的放矢,变“我们有什么送什么”为“群众需要什么送什么”,为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关心。

送温暖,还需静悄悄。贫困群众虽然困难,但也有自尊心。如果不了解困难群众的心理状况,缺乏体恤恻隐之心,喜欢大张旗鼓地标榜自己,将访贫问苦变成出风头的机会,困难户能感受温暖么?送温暖不是为了“眼球效应”,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和风细雨的扶危济困,远胜于轰轰烈烈地走过场。

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困难群众送上温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家里多坐一坐,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多问问他们的需求,多想想可以帮他们解决哪些困难、能够为他们出哪些摆脱贫困的好主意,变扶贫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他们把“穷根”挖掉,才是送温暖的方向与目标。

送温暖的过程,也是作风转变的过程。唯有少走形式多走心,才能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周荣光)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