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引热入呼”工程让城市环保又宜居

从“供好热”到“优质绿色环保供热”,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实施了“煤改气”和燃煤锅炉拆并整合及清洁能源“引热入呼”等项目,供热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在继呼和浩特市第一个引热入呼项目——和林盛乐至呼市长输供热管网工程成功启动运行后,2019年呼和浩特市又启动了大唐托电热源入呼、旗下营电厂热源入呼和呼市热电厂迁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引热入呼项目将实现热源远距离输送,替代传统燃煤供热热源,为下一步实现全市热电联产全覆盖打基础。现在大唐托电热源入呼、旗下营电厂热源入呼工程正在进行征地和招标工作,计划2020年开始动工,一期工程完成后,将为首府增加9000多万平方米供热面积。

市民:首府的天蓝了空气好了

“我来呼市20多年了,从刚开始的外地打工妹到后来在呼市买了房落了户,成为首府的市民。我越来越热爱这座城市,20多年来,我见证了呼和浩特的变化,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城市越来越美了,空气越来越好了,尤其是冬天,天蓝蓝的,空气清新了。”说起呼和浩特的城市变化,市民赵洁告诉记者,她是1995年来呼市的,那时呼市大多是平房,人们靠生炉子取暖,一到冬天天空灰蒙蒙的。当时,她租住在玉泉区南茶坊的一间小平房里,冬天也得买煤生炉子倒炉灰,生活非常不便。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呼市低矮破旧的平房被一幢幢楼房和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小区所取代,取暖方式也由煤炉变成了集中供热,温暖舒适的暖气让人们不再受冻。“现在我们出门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仰望蓝天,这样的城市非常宜居。”赵洁开心地说。

市住建局2019年供热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呼和浩特市市四区总供热面积为1.62亿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6875万平方米,占比42.4%;燃煤锅炉供热面积5359万平方米,占比33.0%,年耗煤量约160万吨;天然气供热面积3886万平方米,占比24.0%,年耗气量约3.5亿立方米;其他电供热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为96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0.6%;主城区清洁取暖率为67%。

现在,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工作,35蒸吨以下和低效能的供热锅炉全部淘汰,实现主城区清洁取暖率不低于80%的目标。

第一个引热入呼项目已投入运行

“2019至2020年度是呼市第一个‘引热入呼’项目——和林盛乐至呼市长输供热运行的第三个采暖季,我市通过‘引热入呼’、长输供热实现供热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米,其环保效益非常显著。”呼市城发供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利勤介绍,2016年8月,城发公司开工建设了“引热入呼”项目——和林盛乐至呼市长输供热管网项目,历经13个月的施工,完成了37公里主管网的贯通,即和林盛乐与辛家营区域、金桥区域的联通。2017至2018年度采暖期与辛家营热源厂的主管网顺利并网、正式投产,替代了辛家营热源厂传统燃煤锅炉热源,实现供热面积990万平方米。

吴利勤告诉记者,“引热入呼”的环保效益非常明显,一个采暖季可减少燃煤20余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92吨、粉尘33.75吨、氧化物870吨。三年来,仅燃煤一项就减少了60多万吨,如果用40吨的大车来拉运,需要拉15000车,这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也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遗撒污染。

2018年,城发公司又开工建设长输段金桥与桥靠的供热联通管线(小长输),该联通线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和林京能——金桥长输并网成功,开创了运行期间自治区最远距离输送热源并网的先河。该供热管线全长40.5千米,高差58米,穿越大黑河、小黑河,横穿呼朔高速、三环路、快速路,将一股股暖流顺着长输供热管线蜿蜒送到金桥区域230万平方米和桥靠区域100万平方米的热用户家中。

首府将大力发展热电联产

据了解,由于呼和浩特市燃煤供热比例较高,清洁取暖率低,热源分散、管网各成体系、相互保障能力差,同时大量老旧供热管网跑冒滴漏,导致部分区域供热效率低、质量差。为此,呼和浩特市出台供热改革方案,提出供热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调整供热结构,改革供热管理体制,实现“以热电联产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多热源混合供热”的格局,进一步提高供热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供热质量,打造温暖、绿色的宜居城市。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云俊义介绍,我市现有热电厂4座,分别是呼和浩特市热电厂、金桥热电厂、金山热电厂和盛乐热电厂。

另外,呼和浩特市有大型热源厂6座,分别是光明热源厂、巴彦热源厂、三合村热源厂、桥靠热源厂、辛家营热源厂、毫沁营热源厂。按照要求,我市以加快供热领域改革、推进供热行业精细化管理、实现供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2019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调整供热结构,将热源与热网分离,实现我市供热行业的统筹管理。为此,我市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提高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成立热网公司和热源公司,统一进行供热管网改造,实现热网互联互通,热源统一调配。随着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的逐步增加,我市将把大型燃煤供热区域逐步并入电厂热网,将光明热源厂、巴彦热源厂、辛家营热源厂、桥靠热源厂、三合村热源厂变为调峰热源。

现在,呼和浩特市完成了中心城区10.7公里供热主管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实施了现有热电厂供热能力的挖潜改造,增加了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提升了清洁供热率。对全市现有大型燃煤热源厂进行特别排放限值改造,淘汰41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供热锅炉,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据统计,自从呼和浩特市实施热电联产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供热格局以来,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提高了供热质量,大幅降低了供热污染物排放,采暖季的空气有了明显改善。(记者 刘丽霞 文/图)

清洁取暖给群众一份蓝天下的温暖

清洁取暖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一头牵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当下,传统的燃煤供热热源,直接影响着冬季大气环境质量。从这一点而言,“去煤化”是清洁取暖的大势所趋,也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硬任务。为此,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实施“煤改气”和燃煤锅炉拆并整合及清洁能源“引热入呼”等项目,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给人民群众一份蓝天下的温暖。

一直以来,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传统供暖是以煤为主要燃料,理论上热效率高、节能,但热损失达20%-30%,大气污染严重。有数据显示,1吨散煤直接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等量火电燃煤排放的10倍以上,因此,解决散烧煤供暖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散煤排放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热源。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凡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的客观规律都是按其特有的轨道运行,而“去煤化”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也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就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特别是要精准发力、靶向整治,加快对传统供热模式实施升级改造,强力推进清洁取暖,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让民心更暖,让天空更蓝。

供热,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生态工程。洋洋然青天一色,浩浩兮群策群力。供热与蓝天本不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说实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以及洁净型煤等清洁供暖工程,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那么短期内,每个人的绿色出行、每一次的温度调节,就可以让能源少消耗一点,使污染多一次打折。

我们正在“三城同创”,卫生也好,健康也好,空气质量是绕不开的指标。让蓝天常驻,仅仅靠一座城市、一种呼吁都不可能完成,需要每一名普通群众生态意识的觉醒,需要人人都主动参与进来。我们要一手抓供热排放控制,一手抓生活污染防治,使得应对冬季空气污染更有底气。(刘军)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