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研究生招考呈现新趋势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本周一刚刚结束。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研究生报名人数在2014年、2015年出现短暂的下滑后,2016年开始增长,报名人数从160万人左右迅速突破200万人,今年的报名人数在去年290万人的基础上再次大涨,5年时间实现了倍增。那么,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哪些新动向呢?

推免生数量逐年增多

推荐免试入学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2020年,推免生招生计划人数呈上升趋势。

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15年到2020年接收的推免硕士生人数持续增加:2015年东南大学接收的推免硕士生人数为1281人,2020年上升为1859人,2020年较2015年增长了45.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接收的推免生人数为1572人,2020年上升为2190人,2020年推免生录取人数较2015年增加了618人。

虽然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各学校总量一直控制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部分“双一流”高校的推免生在招生计划中占比还有所减少。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2020年招生计划推免生占比较2019年就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点评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分会秘书长陈志文认为,推免生是不同于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进行招生录取的方式。教育部目前划定了360多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各自比例不同。推免生主要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为基础和依据,学业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推免资格,比如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是年级或者班里前5%。获得推免资格的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目标学校与专业,招生学校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笔试、面试,或者长期的冬令营、夏令营等,以全面考察考生,最后由研究生导师集体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做出录取决定。这一制度获得了研究生指导教师几乎压倒性的肯定,他们普遍认为这种录取方式选拔的学生质量要高于仅仅通过研究生考试这一传统录取方式录取到的学生。质量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这些学生不是靠一次考试,或者功利化准备突击出来的,而是在校三四年学科的全面评价,相比研究生招生考试更全面、厚实,也更能反映考生的实力水平,后劲比较足。

教育部目前在严控推免生占比,比如总量不能超过学校招生总量的50%。由于推免生质量普遍很高,很多学校都顶格使用,达到限制极限。在学校与教师满意的同时,这一制度又最大程度规避了舞弊的可能。比如推免资格的获得完全基于在校三年多的成绩与荣誉,同时,这一资格又是在最有效范围的公示,即同学之间公示,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尽可能杜绝了舞弊风险,保障了公平公正。在最后的录取环节,又是基于前期的笔试或项目活动、面试,最后集体打分投票决策,在满足教师一定自主权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制约了这种自主权。也就是说,这种录取制度,从质量上更高,同时又有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可以保障公平公正,因此广受欢迎。

非全日制招生遇冷

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来,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招生计划等问题。

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研究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学院)等专业均无人上线。

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具体来看,华中科技大学缩减幅度较大,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非全日制计划招生数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也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对待。

点评

陈志文认为,非全日制遇冷,主要原因在于非全日制未来就业中的待遇问题。“很多单位在招聘中都注明需要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怎么可能有人去报考非全日制?过去报考较多的原因,是非全日制在招生上走了特殊通道,现在入学考试是一样的,但结果不一样,肯定考生不想选择呀!”他说,“在这方面,用人制度需要尽快完善。”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也表示,高校针对非全日制学生的培养模式也需要改革,严把质量关,提升证书“含金量”。这样,才会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招生规模才会逐步提升。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