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向阳村的农家院不一般—— 水稻院中长 鱼儿稻中游

7月9日下午4点钟,上万尾鱼苗乘车来到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头,它们将游向村里,游往村民家庭院,游进稻田,成为村民们的“新宠”。

向阳村庭院挺特别,不种玉米不种菜,稻浪滚滚穗清香。

向阳村庭院挺热闹,不养牛羊不养鸡,鱼儿雀跃闪银光。

走进向阳村,这里连绵翠绿。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宛如绿色的海洋。而眼前家家户户庭院里的绿色稻苗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像满地的翡翠——一幅美丽乡村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庭院水稻绿意葱葱,美丽乡村的彩色画卷扑面而来

傍晚时分,三三两两的村妇们吃过饭,就赶忙来到刘树霞家。

音乐起,大家在窗前的平台上翩翩起舞,和着动感的节奏,大家越跳越带劲。

院内,绿意葱葱,一棵棵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上沾着水珠,晶莹剔透,与院外的稻田连成绿色的地毯。如果没有红色的院墙隔离,一眼望去,分不出哪里是院里,哪里是院外。

向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肥沃的土壤、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充足的光照等自然条件,孕育出了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色泽如玉、口感清香的稻米。而附加的收益则是,村民通过庭院规划和种植水稻,使庭院更加整洁化一,清新美丽。

刘树霞告诉记者:“原先家里种了树和一些蔬菜,在树的周围,不是杂草就是掉落的树叶,杂乱无章的。自从庭院种了水稻后,收益增了,庭院也变美了,看着整齐有序的水稻田,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畅快。如今绿色环抱,出入腿脚都很干净,这不,每天饭后,乡里乡亲的就聚在院里一起跳跳广场舞。”

水稻庭院的建设,最受益的自然还是村民自己。整个村子,一眼望去全是绿色水稻,环境变好了,生活舒服了,村子也变得更漂亮了。这是常住向阳村440户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庭院水稻生机盎然,富裕乡村的幸福生活精彩上演

发展庭院水稻经济,让向阳村的百姓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环境美丽了,生活富裕了。

向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高树辉向记者介绍道,村子现共有21000亩田地,其中18000亩是水田,2800亩是旱田种玉米,之前村民们在自家的田地里种植水稻,院子里就种一些蔬菜。去年,政府鼓励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量种植庭院水稻,通过配套生产设施的方式,对农户庭院基础设施、供水、土地整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性补贴,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户进行差异扶持补贴。实施贫困户庭院清理、土地整理、耙地、打畦梗、插秧全程服务。这样,不仅把庭院利用了起来,美化了起来,同时还通过种植庭院经济作物实现村子80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韩银虎一家3口曾经是向阳村的贫困户,如今,他也是庭院水稻受益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多年的胃病导致自己做不了什么农活,以前家里有3亩地,庭院里种的都是杨树,两年前把庭院改成了水田,种上水稻,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去年,村里按照订单协议的价格全部回收,家里的收入达到了五六千元。”

尝到甜头的韩银虎打算明年还在房前屋后种水稻。“现在我和老伴儿低保、社保都有了,自己没投入一分钱就种上了水稻,村里、合作社也跟着帮忙,家里的这口井也是免费给打的,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庭院水稻饱含希望,互助帮扶共同走上富裕发展路

来到向阳村的稻田边上,一架直径约1.5米,有6个旋转螺旋桨的无人机正蓄势待发。而在稻田的一边,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拿着遥控器操纵着。只见他按动操作按钮,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无人机在操作员定位遥控下,迅速升至距地面2至3米高的空中,沿着设定航线,在向阳村的稻田上空,快速敏捷地实施喷洒作业。

这个小伙子是乌市高树全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高峰,2017年他从父母手中接管合作社后,便继续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为大家提供机械化服务。高峰告诉记者,在一开始,很多贫困户院里撂着荒,他就主动过去为他们免费打井,井打好后,建议他们在庭院里种植水稻。对于贫困户来讲,足不出户就能按市场行情将产品全部销售,这种合作模式风险小、效益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我们主要是提供水稻种植产业和机械社会化服务,为了鼓励贫困户们发展庭院水稻种植业,我们合作社负责宣传引导,加上天极公司提供稻种和技术指导,到了秋天以高于市场价进行回收,这样就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种植生产全程‘一条龙’服务。”高峰有些腼腆地向记者介绍着。但说起他接管后的“动作”时,这个26岁的小伙子却很是自豪,“今年,我投资近十万元购入喷药无人机,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农药喷洒,具有效率高、人机分离安全、配合专业药剂助剂效果好等优势,安全高效、省工省时省药,对农业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开展一条龙服务,帮忙整理村民的水稻田,平整土地、引进新品种,发展稻田养鱼;

与天极米业公司签约成功,搞订单农业,试种2000亩,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继续扩大订单,将庭院水稻种植作为农民创收的一大亮点,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大型‘有机大米加工厂’一条龙服务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

在利用好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庭院经济方面,向阳村动作不断。   

“我们就是要抓住既美观又增收的庭院水稻产业发展特色,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增产增收。”向阳村目标精准!    

采访后记:发展庭院经济对于向阳村的村民而言,无疑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循环经济最小的单元,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小庭院、大市场,发展庭院经济,使其“小”而不“弱”, “散”而不“乱”,如今的向阳村,庭院经济精品突出、亮点频现,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饭前饭后,房前屋后,足不出户,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