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照片 > 正文

温暖阳光下“红色的嫩芽”茁壮成长

1964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会演演员和乌兰牧骑队员。

1964年12月,周总理观看乌兰牧骑首次进京演出。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全国戏剧调研和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二队,并合影留念。

1978年,乌兰夫慰问乌兰牧骑演员。

1976年,布赫指出,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练基本功

1981年,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演员在表演二人台对唱《幸福花开遍农村》。

 

1964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会演演员和乌兰牧骑队员。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活跃在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他们走到哪里就服务到哪里,党的声音就传到哪里。在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红色的嫩芽”茁壮成长。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文化活动很难深入到边远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1957年5月初,当时的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作出了“要解决牧区长期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影、演出、展览、图书的实际情况”的指示,文化主管部门派出专人调查研究,决定建立装备轻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活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时任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书记的布赫深入牧区调研,了解牧民需求,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创造性地组建了文艺与生活相结合的乌兰牧骑。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

在不同历史时期,乌兰牧骑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乌兰牧骑,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在内蒙古草原绽放的绚丽花朵。60年来,遍布全区的乌兰牧骑队伍,累计行程130余万公里,演出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他们就像一湾清泉,滋润着广袤的草原。

(图片由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艺术档案馆、内蒙古日报社提供)

[责任编辑:张燕]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