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武川县:脱贫攻坚鼓点急

整村移民、耕地荒草地统一流转、建立贫困群众创业合作社、产业扶贫让农民不出村就有工资挣……

李素平是武川县哈乐镇根根渠村的困难户,由于供两个女儿上大学,生活比较贫困,成为脱贫帮扶对象。记者在李素平家看到一个建档立卡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李素平一家去年一年的收支账,通过务工、种地、养羊、粮补等共收入46510元,全年支出21000元,剩余2万多元。通过账目收支可以看出,通过产业扶持,李素平家去年收支有了盈余。

武川县哈乐镇根根渠村是武川县2016年易地搬迁小村并大村产业扶持脱贫模式建设示范村,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节水灌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这里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李素平和根根渠村通过扶贫攻坚增加收入只是武川县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范例。

作为首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武川县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不断探索思路、创新举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从2014年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以来,全县共精准识别贫困人口6064户13050人。经过3年努力,脱贫5454户11738人。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武川县针对全县的自然条件、区域发展、产业建设和人口分布情况,提出了“三区划分”的工作思路,突出推进了易地搬迁、集中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牧草、建设互助幸福院、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创新扶贫保障机制五项重大改革措施。

在易地搬迁中,武川县集中推进了西部风蚀沙化区和南部山区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共整村搬迁了21个自然村,涉及792户2330人。

针对整村移民的村庄,将耕地、荒草地统一流转用于种草或自然恢复生态,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42.95万亩。在易地移民搬迁中,有部分老年人不愿搬离且无法自主安置,武川县便采取建设互助幸福院的方式进行安置,目前共建成互助幸福院58处3093户,可解决6137名老年人的养老安置问题。

武川县食用菌产业从2012年开始起步,目前形成了以耗赖山、上秃亥、哈乐为重点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已建成食用菌温室大棚3048棚,在建2500棚,占地约3000亩,总投资达到7.5亿元。蒙禾源菌业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品种研发、菌棒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目前有1100棚由蒙禾源菌业公司经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让当地农民不出村庄便实现了就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在创新扶贫保障机制方面,武川县探索成立了老区贫困儿童救助基金会、武川县农业种植助保公司、武川县农业产业担保公司,助力脱贫攻坚。为强化扶贫措施的精准性,各乡镇建立了贫困群众创业合作社,既要搞自身的产业,也要搞异地产业覆盖。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武川县成立了扶贫工作组、项目督办组、档案整理组、考核验收组、资金项目审核组等五个扶贫工作推进组,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

今年,武川县还有5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0户1312人,目前,已为这些贫困人口制订了脱贫计划,按照“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387人、易地搬迁脱贫486人、社保兜底脱贫305人、生态补偿脱贫18人、教育扶贫脱贫116人。同时,还将贫困边缘人口、返贫人口等纳入县一级建档立卡中。

“我们将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责任感,倒排工期、倒计工时,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去攻克、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去推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年内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市委常委、武川县县委书记云海说要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张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