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焦点】居延大遗址申遗启动 为你揭开她的前世今生

 

4月25日,由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和阿拉善盟联合举办的“2017‘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遗产论坛、居延大遗址申遗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标志着阿拉善居延大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

甲渠候官遗址

何为居延?

居延地区,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居延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呈扇形分布,南起甘肃省金塔县,北抵内蒙古额济纳旗中蒙边境,全长280公里,南北约70公里,分布范围约1.96万平方公里,属超大型遗址。

居延大遗址包括八个类型:烽燧、塞墙、城址、墓葬、绿城遗址群、寺庙、佛塔、古代房址,其中最主要的是西汉时期长城防御体系中的烽燧亭障遗址。上世纪居延遗址曾出土汉简约4万余枚。

居延大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和河西走廊的屏障。

1988年,大居延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黑城遗址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居延大遗址。

居延大遗址是保护草原丝绸之路、传统丝绸之路的重要屏障,是中原、草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意义。居延遗址沿额济纳河流域主要包括,汉代居延边塞所属的烽燧、亭、障和天田、塞墙等长城遗址和居延县城、屯田遗迹、墓葬等遗址。共发现烽燧172座、城障86座、塞墙2段共12821米、天田6段共172546米。

居延大遗址是阿拉善盟境内举世闻名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150处大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重要的历史遗址。它见证了2000多年来中国和北方各民族特别是中西亚文明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历史。

 

大居延探秘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曾经居延遗址如同古丝绸路上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国一样文明遐迩。而今,从汉代遗留下来的古城遗址、亭燧障塞、烽燧关隘、阡陌河渠和简牍遗物等丰富而珍贵的资源,构成“大居延”文化的内涵。如今的“大居延”,以古朴自然、风光独特、富有神秘色彩为特色,迎来新的一轮探古寻缘热潮。众多的文化遗迹等待你的探索。

居延汉简:

目前共出土30837枚,与敦煌汉简(25000余枚)、罗布泊汉简(71枚)合称为边塞汉简。目前,我国出土汉简总数73600余枚(墓葬简20000余枚),居延汉简占比42%,内容涉及汉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许多领域,发挥着补史、证史和史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殷墟甲骨文、黑水城文献、敦煌遗书一起,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最大的文物考古发现。额济纳旗是我国汉简出土数量最多的地方。

黑城

黑城遗址:

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东南25公里处,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干涸的古河道北岸。该城始建于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水镇燕军司治所;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扩建此城,并设亦集乃路总管府。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渐遭废弃。黑城遗址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城墙平均高度10米。黑城出土文物现有3500多件艺术品藏于圣彼得堡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8000多个编号的文献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

红城遗址:

红城子是居延遗址的组成部分,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格朗图嘎查西南19.5公里部的戈壁,蒙古语称为乌兰德日布井。1930年,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作第一次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障址,并进行了记录和测绘,编号为F84障址。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城遗址高台墓葬

绿城遗址:

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东南约四十五公里的荒漠中,分布着为数众多以绿城为代表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古文化遗址群,统称为绿城遗址。绿城呈椭圆形状土坯筑,分段筑,四周墙体有部分消失,城里有商周时期遗迹、北魏遗迹、西夏元遗迹。内蒙古考古研究所曾在此调查发掘出土了西周时期扳手鬲,这里还分布着大量汉墓群和魏晋时期的高台墓葬群与封土墓葬群。2006年9月4日,该遗址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城

大同城:

大同城俗称马圈城,蒙古语称之为呼钦浩特,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格朗图嘎查西南部18公里的红柳沙丘中,坐落在干涸古河床南岸的砾石平滩上,经调查考证此城为唐代大同城城址。1930年,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作第一次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城址,并对障址进行了记录和测绘,编号为K789城址。

居延城遗址:

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格朗图嘎查东南的荒漠沙丘中。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东墙137米、南墙129米、西墙123米、北墙129米,面积16770平方米。四角设有角台,城址内外散落大量的石磨盘碎块、灰陶片、汉砖和少量的铁渣和铜片。1930年,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作第一次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城址,并对城址进行了记录和测绘,编号为K710。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遗有何意义?

居延大遗址以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成为世界考古学、文献学注目的一颗璀璨明珠,更堪称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

她是世界遗产——古代丝绸之路独特而重要的血脉构成。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上,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运输补给站和防御屏障,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交流的多重作用,见证了历代丝绸之路开拓与畅通的历史脉络。

她是世界遗产——长城独特和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遗址区面积约150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长城遗址区,其塞墙、天田、城、障、亭、燧等长城体系保存完整丰富,保留了最长的天田遗迹和最大的屯戍遗迹,出土的汉简是长城边塞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弥足珍贵的“长城字典”。

她是国际显学——简牍学、西夏学、黑城学的发祥地,是国际考古和学术研究者的圣地。这里出土汉简数量最多,内涵丰富,带来了“史学革命”,造就了一大批简牍研究学者和成果。尤其是黑水城西夏文献,奠定了西夏和黑城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基础。它们共同成为我国二十世纪文物考古和文献发现的重大成果。

近年来,居延大遗址的保护得到了国家、自治区和阿拉善盟的高度重视。2016年,居延遗址被列入“十三五”期间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今年2月,阿拉善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加快居延大遗址的申遗进程。

研讨会上,来自外交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国家部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考古所、额济纳居延黑水城文化遗产研究会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居延遗址申遗、文化遗产保护、“一带一路”文化软实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与阿拉善盟达成战略协议,协助阿拉善盟做好申遗启动工作。(稿源:综合《内蒙古日报》、《阿拉善日报》、新华社)

[责任编辑:May]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