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头新闻 > 正文

社区矫正呼唤社会力量参与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罪犯,却没有在监狱里服刑改造,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却时刻在接受着监管和教育,他们就是社区服刑人员,这种服刑方式被称之为“社区矫正”。

一直以来,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都面临着人手少、任务重、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很多情况下难以顺利推进。让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是不少发达地区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尝试。今年七月份开始,由包头汇美社会服务中心承接的包头“新航”社区矫正社工服务试点项目正式运行,成为了我市乃至自治区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中首个“吃螃蟹的人”。

首先要去『标签化』

李兵(化名)曾是一名司机, 2013年,他因为交通肇事,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在社区服刑。

“从出事到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了,身上被贴了‘服刑人员’的标签,觉得人们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心理压力比较大。”让李兵更为痛苦的除了自己被“毁”了的生活还有给家人带来的改变,曾经欢声笑语的一家人如今总是相对无言。

李兵遇到的情况是社区矫正人员常见的状态。

“矫正对象比一般人更敏感,常常带有很强烈的心理负担或者是逆反心理,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必须首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正视自己的‘身份’。”包头市昆区司法局白云路司法所所长高娃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有罪之身”在社区“服刑”,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他们的人身自由是受限制的,不能随意越界。仅白云路街道目前就有社区矫正对象20名,因为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在心理、社会适应、家庭融入、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存在一些障碍或者困难。

高娃坦言,社区矫正人员不配合是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矫正工作“资源不足”也是实际情况。

“社区矫正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实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有专业人员队伍。”高娃说,仅昆区现在就有社区矫正对象380名,需要帮扶的家庭成员有接近1200名,与庞大的矫正人员不符的是基层司法队伍人员的严重缺乏。“目前昆区15个司法所当中有5个都是一人所,严重缺乏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而且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职能,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所必需的场所、基地、设备等也严重缺乏。”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面对社区矫正“事多人少”、“专业力量不足”的实际,今年七月份,昆区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引入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包头汇美社会服务中心成为了该项目的承接机构。这个名为“新航”社区矫正服务的项目前期实施中主要以白云路社区的社区矫正对象为主,然后将进一步扩展到昆区司法局所辖重点特定人群所在的其他近10个社区,甚至还将覆盖到整个包头市的社区矫正对象。

“在以往的社区矫正工作中,‘管’的成分往往占得比较大,被矫正人员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其实,由专业的社工机构来承接社区矫正的工作本身就有很多优势,比如说,社工的身份不同于司法人员,在心理上会给矫正对象带来一些轻松的感觉,社工的专业心理知识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包头汇美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夏美玲说,早在2014年,她所在的社工机构就与昆区白云路司法所有过多次合作,经常为社区居民举行法治专题讲座,邀请资深法律工作者对刑释解教人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等,这些工作一方面为他们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让社工们了解到了社区矫正工作对于专业人士的巨大需求。

“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力量,可以使得社区矫正由单纯的‘管制’,到量身定做的‘帮扶’,帮助矫正人员走出阴影,在阳光下生活。”高娃说,汇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师,能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在规范及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心理适应、就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家庭的和谐,同时改善贫困矫正对象家庭的状况,促进他们融入社区和社会,达到技能和心理的双重回归。

由『管』到『帮』的转变

被认可,几乎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心理需求,社区矫正人员群体更甚。“虽然我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还是很排斥千篇一律的说教和管制,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希望能够被原谅和理解,当做普通人一样被对待。”李兵说原本感到生活无望的他在参与了一次与众不同的“社区矫正”课程后看到了一线希望。与以往不同,这个名为“新航社区矫正”的项目在课程安排中少了许多严肃和管教,多了不少温情和笑脸。“上了几次课之后,我受到了不少教育,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感觉我没有被抛弃,未来的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李兵的感受说出了不少参与“新航社区矫正”项目人员的真实想法,几个月的课程体验让他们感觉到了这个矫正项目是在帮助自己重新开始生活,而不是单纯地管制。

这在夏美玲看来,只是矫正项目达到的“初步效果”。“其实,社区矫正的目的就是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矫正人员,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我们的矫正项目侧重于心理服务,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让矫正人员克服冲动好斗、自卑消沉等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开始正常的人际交往、重新就业,从而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夏美玲说,其实,现行政策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家庭、就业、社会隔离等问题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不能区别对待服刑人员,由专业人员对矫正人员进行家庭关系调试,同时要求社区开展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培训班,以及积极促进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等等。然而事实上这些政策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因此,他们在矫正项目的实施中对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关注。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首先要帮助矫正人员调节心理状态。为此我们组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与矫正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通过个体咨询、沙盘室、宣泄教育、音乐放松治疗等方式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障碍。”夏美玲告诉记者,通过专业社工与矫正对象“结对”和成立“社工行动小组”等方式,矫正人员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得到了缓解和调试,这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对矫正人员来说,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稳定的工作是重新开始生活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慰问活动和家庭互动活动,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同时联系相关法律人员开展一系列法制教育讲座,开展‘知法守法懂法’专题项目,定期针对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同时,尽可能多地调动社会资源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开始全新的生活。”夏美玲说。

值得期待的未来

虽然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在夏美玲看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在英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起了比较成熟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这种把‘社区为本’的精神运用到司法矫正领域的实践,对于矫正人员消除心理障碍、修正行为十分有效。”夏美玲说,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上海、江苏、安徽等地也在进行着不同的探索和尝试,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是未来工作的方向,我们把2016年作为探索试点阶段。优先选择了公共性和公益性强、购买意愿足、市场供给条件较为成熟、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白云路社区开展了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试点。明年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种类和社区范围,初步构建起‘规范统一、公开公正、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市场体系的良性运行。”昆区司法局副局长白秉文表示,“新航”社区矫正社工服务试点项目是我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首秀”,也为未来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制度,形成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与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社区矫正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不断提高昆区社区矫正服务水平和质量。”

[责任编辑:孙净洁]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