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头新闻 > 正文

科技创新为包头插上智慧“引擎”

在创新驱动引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核心,是发动机。只有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包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包头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优质资源,发挥高地优势,统筹谋划、前瞻布局,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为包头发展插上了智慧“引擎”。

高瞻远瞩“谋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的能力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动力。

包头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作出部署;十一届六次全委会将“坚持创新驱动”纳入实现“三个阶段”战略目标和“5421”总体定位需要坚持的五项原则之一;十一届七次全委会对新常态下包头发展阶段特征作出了“创新驱动作用越来越大,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的判断,并对强科技促创新进行了再部署;十一届八次全委会面向“十三五”,将“建设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纳入“五个中心”的区域定位,形成“6521”,上升到战略层面,使科技创新的导向和方向更加明确。

创新驱动,政策先行。近年来,包头市先后制定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包头的意见》、《包头市培育科技“小巨人”发展实施意见(2015—2020)》等20多项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发展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一般预算支出1%以上。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部门发布的2015年科技相关数据显示,包头市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R&D)投入总额达到53.61亿元,居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首位。

改革点燃创新驱动引擎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包头市改革科学技术引进方式,对企业急需的科技成果,由政府购买技术,企业实施转化,提升创新活动效率。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对研发机构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等13类科技项目进行资金后补助支持,鼓励企业先行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人力资源成本费可以从项目经费中列支,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改革科技评价制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专家组筛选后,由政府给予支持。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方式,改变过去公益性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中试基地,实现企业化运作。改革成果转化支持方式,政府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类成果转化给予资金支持。

五年来,市本级累计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亿元,安排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10项,其中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15项,占80%以上。今年以来,共推进研发、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近百项,研发投入预算总额约60亿元。其中3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已签约,58个项目正在与相关产业基金对接,23个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同时,我市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已组织一机集团、稀土院等单位申报5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正在准备评审答辩;组织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项目94项,立项45项,争取资金2673万元。

五年来,包头市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6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包括军工)科学技术奖28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03项。

协同创新聚合资源和力量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包头市发展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

以包头市确定的“稀土新材料、新型冶金、清洁能源输出、现代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基地定位为引导,加速导入优质科技资源,加快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30多所国内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中科院在京的11个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6个重点实验室面向包头市开放;北大包头创新研究院、浙大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4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包头市,共设立研发中心34个、技术服务平台5个;建成中国农大玉米技术院士工作站和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余项。

人才驱动引领科技发展

人是创新的核心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包头市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因素,坚持开放引才、自主培养相结合,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相补充,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

目前包头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358名,国家和自治区级中青年专家127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9.3万人,工程技术人员8万人、占全区60%。

深入实施“草原英才”、“鹿城英才”工程等,通过支持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共建院士工作站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研发骨干。目前建立院士工作站15家,占内蒙古自治区总数五分之一;柔性引进院士20多人,千人计划人才10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梯次科学、功能全面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包头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快速增长,近五年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8427件,年均增长28%,授权量累计达到5048件,授权量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

科技创新支撑转型升级

自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包头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日益增强。

新一代稀土钢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包头市成为国内唯一为高速铁路提供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钢轨的地区;“3.6万吨垂直挤压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半导体用新型纳米级稀土抛光液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球形高温气冷堆核燃料组件成功应用于第四代核电站示范工程。此外,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石墨烯、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技术开发应用正蓬勃兴起。

包头市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的创新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火炬计划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这些项目75%以上集中在企业,覆盖了我市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等优势产业。

目前,包头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4家;经认定的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8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部共建4家,自治区级95家;一机集团“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实验室”和包头稀土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晋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自治区零的突破。

2015年包头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8%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随着科技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包头市科技创新正迸发出更强劲的能量,为实现“6521”战略目标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责任编辑:孙净洁]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