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赤峰新闻 > 正文

翁牛特旗扶贫新模式开创脱贫新时速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翁牛特旗调研时指出,“翁旗要率先脱贫,走在内蒙古东部乃至全区前列”。三年来,为完成好这个历史使命,翁牛特旗建立了处级领导包乡、机关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三包”扶贫工作机制。全旗组建111支工作队定点包扶11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派驻247名嘎查村第一书记,组织12466名干部职工全覆盖帮联贫困户,做到村村有工作队、户户有包扶干部,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在全面完成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个重点贫困嘎查村致贫原因,大胆创新扶贫模式,分类施策,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旗上下形成了快速脱贫、加速脱贫的浓厚氛围。

海拉苏镇散达嘎嘎查是典型的牧业区,多年来由于散撒放牧和“单打独斗”,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干劲不足,通过采取“一主四拖”的扶贫模式,让一个牧业大户与四个贫困户签订协议,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牧民仁钦一家三口人,女儿上大学,有1000多亩牧场,150只羊。2011年翻建垮掉的老房子花了7万多元,女儿的学费、生活费3万多元,一年拿出10多万元让本就不富裕的仁钦滑入了贫困的深渊。如今他和养殖大户拉西巴特尔结成“一主四拖”扶贫互助小组,羊在小组内5户牧民的草场内轮流放牧,防疫、饲草料、销售由领头人负责,自己为领头人开拖拉机,每年自家有免费的拖拉机用还能有两万多元的工资收入。“跟着领头人干让我们这些贫困户有了脱贫的信心,幸福的日子就在眼前!”牧民仁钦满意地说。

“这些钱对我们家来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桥头镇西南店村农民张红秋拿着塞原梅花鹿养殖合作社分红激动地说。作为农民的张红秋全家5口人,仅1口人有地,丈夫有病,三个孩子上学,大女儿已经24岁,20多年来全家人靠借房住,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三到村三到户”扶贫过程中,桥头镇根据农区特点将扶贫资金购买梅花鹿、奶牛等交由专业合作社饲养,贫困户与养殖企业利润分成,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资金收益,走出了一条“资产收益”独特扶贫模式。

近三年时间,翁牛特旗围绕总理的重托,结合地区实际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探索出了“先建后补”、“三链互助”、“一主四拖”、“订单扶贫”、“合作拖养”、“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合作社或种养大户带动”、“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带动”、“订单扶贫”等十种扶贫新模式。新模式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主动脱贫意识。过去两年全旗有4.6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今年翁旗确定了每年脱贫1万人的工作目标,到2018年将在全区率先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孙净洁]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