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头新闻 > 正文

达茂旗特色产业带动农牧民致富

走进达茂旗黄花滩新村,一眼望去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一栋栋独具风格的砖瓦房巍然屹立,青瓦白墙、色调一致、依次落成;一条条干净平整的公路蜿蜒通往家家户户,畅通、便捷、美观……黄花滩新村的变化是达茂旗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达茂旗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本报讯 今年,达茂旗立足农牧区发展实际,确立了农牧强基的工作思路,将农牧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编制了全旗77个嘎查村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各村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

◎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达茂旗坚持把品牌创建作为增强农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牧业效益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形成了一批产品质量优、竞争实力强、市场知名度高的品牌农畜产品。截至目前,达茂旗已成功注册农畜产品商标42件,拥有著名和知名商标分别达到3件和8件,“达茂草原羊”、“达茂马铃薯”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茂旗成为自治区首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达茂明安肉业等8户企业在北京、上海、烟台等地创新设置农畜产品直营(体验)店25家,投入运营农畜产品电商3家,9大系列农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达茂农畜产品进入全国大市场。在打造品牌的同时,达茂旗也在着力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全旗规模以上涉农涉牧企业(合作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全覆盖,申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企业(合作社)15家,可追溯农畜产品达到30%。

绿色有机品牌的打造,让达茂旗的山药蛋变成了“金蛋蛋”,牛羊肉走进了大超市,连平时不起眼的野荞麦、旱地莜麦、红皮小麦、菜籽油,也成为都市人抢购的保健食品。“牧野德彪”、“文公乡情”、“毕力格泰”、“乡村小子”等一批农畜产品远近闻名,达茂农畜产品开始走俏全国。

◎富民增收人人笑靥如花

农业兴,基础牢;产业强,村民富。为促进农民增收,达茂旗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2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7600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农村牧区底部基础不断夯实,农牧业产业蓬勃发展,让农牧民笑靥如花。

“今年我种了500万亩马铃薯,估计收入能达到50万元。”黄花滩新村马铃薯种植大户陈百灵说。过去他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现在依托马铃薯高产创建园区,引进种植马铃薯新品种,日子越过越甜。今年,达茂旗依托九华、正丰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扩繁、农户自繁,全面加快马铃薯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建成了马铃薯高产创建园10万亩,订单马铃薯种植5万亩,年生产力可达到微型薯1500万粒、一级原种750万公斤、二级原种1亿公斤,可为60万亩马铃薯生产田提供种子。

此外,科技建园也是达茂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特色。借助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今年达茂旗结合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23个牧区产业园、黄花滩水库、农牧家乐及温室大棚,开始投资建设一处集绿色农牧业生产、文化交流、休闲体验及参观旅游为一体的黄花滩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园区分为四大园,包括黄花滩新村农牧家乐体验园、水库垂钓休闲园、绿色有机瓜果温室采摘园、农畜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园。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合作社)可达150多家,涉及80多个行业1000多个产品,直接参与生产人员达5000多人,辐射带动农牧民3万多人,年产值达5亿元。

[责任编辑:孙净洁]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