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乌海市:田野飘来草药香

酷热时节,正是一棵树村黄芪长势旺盛之季。顶着艳阳,记者慕名到黄芪田中,看看小小的黄芪是如何点亮村民致富希望的。

还没走近黄芪试种田,远远地便看到地里的黄芪长得翠绿茂盛,随之,一股沁入心脾而又夹杂着清甜气味的草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近观,只见黄芪伸展出的小小叶片呈羽毛状,仿佛与美丽的含羞草是姐妹。

“我家一共有10亩地,往年都种植玉米,去年刨去籽种、水费、化肥等费用,秋天收获时10亩地的净收入也就3800元,连全家人一年的吃喝钱都不够。今年开春时,村主任号召我们种黄芪,我家试种了1亩多地的黄芪,没想到初次种就长得这么好。更没想到的是,还没成熟就有人上门要下订单,给出的收购价是每公斤6元,我算了算这一亩地保守点儿也能产2000斤左右黄芪,刨去籽种钱,一亩黄芪的纯收入会顶我10亩地玉米的收入,我真后悔当初胆子小没多种几亩。”村民张金花正在自家的黄芪地里锄草,她边干活儿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黄芪是个好东西,据说能补气、养血,还能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现在人们注意保健,黄芪市场行情也不错。”张金花补充道。

说起黄芪的种植还要感谢一棵树村主任郭振华。一直以来,一棵树村主要以玉米、葡萄的种植为主,因为葡萄的种植对管理和技术要求高,而且喜水,所以一些没技术,岁数又偏大、拥有沙性化土地的农户只能种植玉米,但近年来每亩玉米的纯收入也就400元到600元左右,地少的村民连脱贫都实现不了,离致富更是有些遥远。看到这一情况,村主任郭振华有些坐不住了,为村民四处寻找脱贫致富的钥匙。

“去年,听说我们村一位村民的亲戚在甘肃种黄芪,一亩地能赚3000多元,我有些不信,就亲自去问、去看,没想到人家的地还不如我们这儿的地肥呢,是真正靠天吃饭的地。我就号召村民将玉米改种成黄芪,咱这儿地比那儿好,产量咋也比那儿高吧。没想到村民不敢种,我东家劝西家劝,因为村民听也没听说过黄芪,更没种过,所以只有几户村民同意种些试试,现在看到黄芪长势不错,种了的村民后悔种少了,没种的村民后悔当初没胆种。明年,种植黄芪的村民就会更多的,村民离脱贫也就不远了。”郭振华说。

听到郭振华的话,一旁正在锄草的刘牡丹连声说:“种少了,种少了,当初要是听郭主任的多种点,今年我家的收入可以翻好几倍呢,明年一定要再多种几亩。”

黄芪的种植是有风险的,如果今年卖不出去怎么办?记者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

问到这个问题,郭振华告诉记者,黄芪耐寒耐旱,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1年生的黄芪近年来作为保健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而2~3年生的黄芪以药用为主,价格也比1年生的高出了不少。

“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喝,可以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今年,村民的黄芪收购商每公斤给6元还舍不得卖呢,如果今年的价格上不去,村民就让这药宝贝在土下继续生长,等明年黄芪长得更粗了,价格还会更高,如果在地下养3年或3年以上,那价格更是翻番,所以村民的黄芪养在土里是不会愁卖的。”郭振华笑呵呵地说。

郭振华告诉记者,他们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黄芪长势正常,亩产应该在1000公斤左右,除去种苗、化肥、劳力等成本每亩地纯收入应该在40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这个经济账老百姓会算,如果今年村民种植成功了,尝到了种黄芪的甜头,那明年村里会进一步扩大黄芪的种植规模,争取让更多的乡亲通过种植黄芪致富。

贫瘠的土地变成聚宝盆,缺水的沙地传来草药香……黄芪的种植像一把新钥匙,开启了村民的致富梦。(文/王颖 陈佳丽)

[责任编辑:陈玲]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