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户籍改革:期待在福利上多做“加法”

经过十几天的奔走,郭红霞顺利拿到了一家三口的城市户口,“感觉像做梦一样”。她曾经因为打零工没参加社会保险而与落户失之交臂,如今她指着鲜艳的红色户口本高兴地说,“有了这个红本本,我也是城里人了。”

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取消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市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落户条件,扩大了合法稳定就业认定范围,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农民工通过这项政策成功落户。

“居民户口”价值几何

早上6点起床,送孩子上学,8点赶到工作单位做保洁,中午在单位吃饭,然后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半。这几个时间点记录了“城里人”郭红霞一天的生活,而一个月这样的生活可以让她赚到2200元。郭红霞渴望通过努力在城市安家,渴望在万家灯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

郭红霞的丈夫是一名维修水电的技工。为了全家人住在一起,6年前,她带着1岁的女儿来到呼市,租上了房子,打起了工。已经习惯了朝九晚五作息时间的郭红霞,在闲暇时也曾有一丝忧虑和困扰:农村是不想回去了,可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城里人”?

郭红霞说,户口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她,随着孩子上学时间的临近,她越发焦虑。郭红霞的“户口之痛”,曾经是户籍改革进程中“阵痛”的一个缩影。如今有了城市户口,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上学问题了。

“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使户口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国人的身份象征,这之中,除了户口本身存在的差别以外,更多的则是与户口密不可分的种种社会利益。”郭红霞深有感触。

采访中,在谈到户籍改革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很兴奋,“今后孩子上学没那么多的麻烦了”、“看病报销方便了”、“养老保险有保障了”……

期待在福利上多做“加法”

落户梦想成真,但面对新鲜出炉的《实施意见》,不少外来人员的心情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往后进城不再有那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忧的是,新的身份符号是否存在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民进城,是市场化条件下城镇化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序吸纳农民变市民,不仅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转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身份之变,绝不仅仅是户籍之变,更重要的是融入这座城市之中。”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说。

韩成福认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核心问题就在于许多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的挂钩。

“内蒙古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全区人口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随着内蒙古《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内蒙古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工作开始进入了快车道。

“户籍改革一小步,社会公平一大步。”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黄丽霞表示,此次户籍改革,在探索中变得更务实更亲民。

“当然,户籍改革在渐进过程中难免遭遇各种困难,不仅要从‘福利上做加法’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里’,要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背后,承载着民众的梦想,我们期待着这一改革在福利上多做加法。”黄丽霞直言,只有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享受到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才能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萨其]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