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方时评 > 正文

家庭医生签约不能一厢情愿

早在2014年3月,广州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并提出到2016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覆盖率要达到70%。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多个社区辖区居民人口签约率不到10%。一些刚开始该项签约服务工作的基层医生表示,到今年年底,难以完成与辖区居民签约率达15%的任务。(7月4日《信息时报》)

事实上,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已经有了破冰效应,从无人问津到口口相传,再到如今的10%,尽管与管理层的期待值有所差距,但并不代表着家庭医生在中国的遇冷。某种程度上,对于管理层来说,社区签约医生只是“分级”诊疗的一部分,但对于大多数社会民众来说,最看重的还是治疗的效果和便捷性。

毫无疑问,目前家庭医生在中国社区的进展,确实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任你社区、医生如何宣传,居民总是抱着观望的态度,遇个头疼脑热宁愿在家上网百度,也不向社区医生进行咨询。这种境况得话表两头来说。

在发达国家,基本上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并非港剧中写得那么好,事实就是如此,而且社区家庭医生没有特殊情况,一生中是不会变更的,对居民身体状态可以说了如指掌,而与居民的关系亦可谓一生相伴,那种信任和服务恰如亲人。不仅有效缓解了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更使社区居民享受到了来自政府的福利和幸福感。

但别忘了,这种“高大上”的医疗制度也得与水土有关,搬到中国百姓生活的环境里来,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无论制度还是咱老百姓。如今钢筋水泥筑起来的城市社区,别说邻里,即使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又有多少时间能够坐下来交流,又有多少沟通?在这种境况下,光靠社区的宣传、医生的跑腿,家庭医生和居民之间的信任又从何来?急病拔打120,有病可上大医院,社区医生水平如何还两说,在这种信医院不信医生的固有思维里,家庭医院推广谈何容易?

再者,家庭医生在我国仍然是个新鲜事物,在百姓中的认知度还不高,民众转变传统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打破旧有的固化思维,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口碑相传外,还应该要有实实在在可触摸的利益体现,如加大社区医疗机构的硬件设备投入,在医学院校广泛开办全科医生专业,并在收入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尽可能向全科医生倾斜,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家庭医生的事业之中,避免“签而不约”的现象等等。

总而言之,只顾一点,不虑其余,势必会多方掣肘,道阻且长。因此,要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就必须以辩证、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展,假如其他方面跟不上,哪怕签约率再高,也只是数字成绩。管理者视角必须服从于公众视角,切不可一厢情愿。

[责任编辑:贾贾]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