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莫让“语言暴力”伤了孩子

不久前,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智变得特别不愿意上数学课,数学作业总不完成,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也是一塌糊涂。小智的妈妈多次询问得知,这学期新换的数学老师第一次给他们班上课时,小智做错一道题,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有次数学测验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没考好,数学老师竟在课堂上说:“出去不许说你们班的数学是我教的,考这么几分,你们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就你们这种学习态度,长大不会有出息的!”小智说,现在一上数学课不由地会想起老师说过的那些伤人话,总是走思,特别不愿见这个老师。

对此,心理医生陈哲认为,小智数学老师的“语言暴力”已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伤害。这位数学老师存在的问题是,从内心中把学生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上不断挫败学生;当学生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失败者”形象;当学生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老师又开始一边埋怨一边加紧督促……如此持续下去,学生不仅会讨厌这门课,还会变得自卑、无目标。事实上,大量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就源于教育者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误解与矛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这些心理问题极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陈哲告诉记者,许多语言暴力的产生,往往是教育者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事实上,教育者随口一句嘲弄、贬低未成年人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因为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他们心目中评价是非的标尺也是很鲜明的,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责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甚至会改变未成年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教授提醒,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学生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只有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学生。(记者 张艳枫)

[责任编辑:张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