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方时评 > 正文

别把“不要了”当成管孩子的工具

最近,小陈在网吧玩网游6天6夜,3天没吃东西,在网吧花光所有钱后离开,晕倒在偏远角落。被警察发现时,小陈已双脚腐烂、全身股酸腐味,奄奄一息。然而,当警方联系到小陈的爸爸,小陈爸爸却说了狠话,“成天就知道上网,家也不回,10天前从家里跑出去的。”“这个儿子我们不要了”。(6月18日 新华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陈的悲惨处境,让人心生怜悯。但其逃避工作、沉迷游戏、自甘堕落的行径,又让人极为不齿。看到自己孩子如此“烂泥扶不上墙”,父母说狠话发泄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一动怒父母就把“不要了”当成管孩子的工具,却万万不该。

当然,“这个儿子我不要了”只是一句气话。事后,父亲不会真的不管孩子,反而会竭尽全力的给小陈治病,戒除网瘾。但这样的狠话,就一句足以让一颗年轻的心破碎。何况,斗嘴、吵架、“不要了”是小陈与父亲间常有的节目。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一出事家长就“不要了”,势必会不断扩大未成年人的心理阴影面积。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但很多是虚妄的花朵,孩子未必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何还有那么多孩子,钻进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呢?并不在于虚拟世界有多温暖、多多姿,而是现实太冰冷、太骨感。以小陈为例,只有19岁,就要担起工作养家的责任,稍微刷一下性子,就可能面临“不要了”。如此,怎能不逼着孩子向虚拟的网络世界扎?

近段时间,魔兽电影风靡全国,票房狂飙至12亿。这部“外人”几乎看不懂的电影,何以风行?无非是游戏控们向青春致敬。他们看的是电影,更是在追忆自己如此如狂的青葱岁月。对他们来说,通宵游戏、逃课游戏,也曾是家常便饭,但现在呢?不都走出游戏,学会节制了么?昨天的你,今天的他。一时的沉迷并不可怕,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但可怕的是,家长一脚将孩子踢进更沉迷的深渊,不能自拔。试想,假若不是发生激烈争吵,假若不是父亲频频“不要了”,小陈会滞留网吧6天6夜么?可见,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要了”不仅戒不掉孩子的坏习惯,反会让亲情愈发疏远,孩子越管越“坏”。父母绝不能把“不要了”当成管孩子的工具。

没有一个父母,会狠心到真的不要自己的孩子。“不要了”只是他们的惩戒工具,意在让孩子“迷途知返”。但现实却是,“不要了”让孩子与期望越走越远。因此,对父母来说,与其孩子出事后“不要了”,不如将功夫放在日常教育中。通过和风细雨的日常教育,让他们理解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就艰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拥抱现实、远离虚拟。

当然,戒除网瘾还需监管给力。《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网吧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通宵营业属违法行为。但小陈何以“泡吧”6天6夜?监管在哪?惟其如此,孩子泡吧几近丧命的新闻,才会偃旗息鼓。

[责任编辑:贾贾]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