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彦淖尔新闻 > 正文

中国旅游日暨五原县第二届河套农耕文化节系列活动掠影

瓜香醉人

瓜香醉人

家常烙饼

家常烙饼

看谁能赢

看谁能赢

农民在大棚内劳作

农民在大棚内劳作

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

文明出行

文明出行

舞狮助兴

舞狮助兴

香瓜评比

香瓜评比

五月的河套,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全市“中国旅游日”暨第二届河套农耕文化节系列活动5月19日如期在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举行。8000余名游客顶着烈日参加了这次旅游节活动。

五原县有2400余年的历史,是河套地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本届旅游节活动中农耕文化特点鲜明。穿行在仿古一条街,有水系,有绿植,一派田园风光。在仿古街中段的凉亭中,一位女士为过往游人展示茶艺,饮着茶,听着亭外潺潺的流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塞外江南”的遐想油然而生。

穿过仿古街,就看见了五原县第四届灯笼红香瓜和黄柿子评奖活动现场。憨厚的农民朋友拿出自家培育出的优质果蔬供过往游客品尝。“真甜。”一位游客在品尝了当地特产灯笼红香瓜后说。听着游客的夸赞,农民朋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红泥地上建的大棚,一点农药都没用,肥料也是全部用的有机肥。”一位农民朋友说,“精耕细作收获的东西当然不一样。”

走过农耕文化博览苑的塔楼是“人民公社”,这里正在进行烙饼比赛。在“人民公社”旁边的展示区,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农具,吸引了游客驻足。“有些工具是我小时候用过的,有些见过,怎么用就不太清楚了。”一位50岁左右的游客说,“看着这些工具就能想象过去农业生产的艰苦程度,带着孩子来参观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说话间,一支“惹眼”的队伍,从“人民公社”前走过。“这是五原的户外运动协会。”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此次旅游节上特意规划安排了一条7公里的徒步线路。”只见他们一行50余人的队伍有组织有纪律地穿行在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中。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不满十岁,最大的年过古稀。

“计划从农耕文化博览苑出发,穿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到刘四拉新村,最后返回王善村,在河套移民文化村宿营,晚上举办篝火晚会。”户外协会领队邬介夫说。

“近几年五原的变化非常大,今天我们一路走下来感慨万千,没想到家乡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景点。”敕勒川户外协会会员张素荣说,“通过穿行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让我们领略了五原农耕基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刘四拉和王善这样的新村,这种感受更为强烈。”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钓鱼比赛、农产品展销、亲子游乐、老电影观赏等活动,为当地及周边居民带来一场丰富的旅游盛宴。

文明旅游 携手同行

在5·19中国旅游日暨第二届河套农耕文化节中,五原县旅游局在农耕文化博览苑内精心组织了文明旅游承诺签名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倡导游客行重于言,让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游客,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和谐文明的精神风尚,全面推进旅游文明的提升。 

活动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引导与会人员及游客有序地在签名条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人人承诺在旅游活动中争做文明游客。不少家长还让自家孩子签上名字,从小学习文明出行。

来自隆兴昌镇的赵心雨感慨道:“签名承诺活动能够增强大家在文明旅游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为我们营造美好和谐的旅游环境加分添彩。做文明游客,重在人人参与。”

五原河套农耕文化博物馆落成

五原有着2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是河套地区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自2014年开始着手筹建河套农耕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5月19日落成开馆。这是自治区首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对于保存农耕文物、促进农耕文化研究、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子孙后代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意义。

五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隆兴昌镇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内,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共分为三部分,即,古郡沧桑——古代河套地区农耕文化厅,边塞风尘——近代河套地区农耕文化厅,大河春风——当代河套地区农耕文化厅3个展区13个单元,共有展品6000多件,总投资8000万元。馆内巧妙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雕塑、多媒体等表现手段,将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粮食加工、交通运输、村镇民居、农耕嬗变、收获储存、纺织衣饰、家居生活、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出从古到今河套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展示了古代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

力量的角逐

“预备”,随着裁判的口令声,比赛开始了。胜丰镇代表队孙二使劲甩了甩手,深深吸了口气,紧紧握住绳索。他要拼尽全力,赢得这场胜利,为自己也为自己所在的团队。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为了给自己所在乡镇的参赛队员呐喊助威,观赛的群众早就将赛场围成圈。双方队员握紧绳子,躬着腰、拼尽全力。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紧握绳索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

绳子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右,一会儿又移向左,互不相让。这是力的角逐,量的搏奕,劲的碰撞。

各个领队在边上也没闲着,把各自的队员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比赛技巧。“我们来参加比赛能不能得奖并不重要,就是觉得参加这样的比赛心情特别好,通过团队合作,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得更好了,也能和其他乡镇的农民朋友交流种地选籽的经验。”正要参加比赛的隆兴昌镇代表队队员李新立笑着告诉记者。

“赢了!赢了!”复兴镇代表队欢呼着。他们放下绳索相互庆贺。“手拔得好疼啊!”队里的女队员们甩着手,“你看,我的手也勒了道红印,不过我们赢了,值得!”队员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此次文体活动共有6项赛事,有拔河比赛、男女混合跳绳、自行车慢赛、穿越农庄等。

开心的“铜人”

中国旅游日暨第二届河套农耕文化节系列活动中,主办方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节目,10位行为艺术艺人化妆成形态迥异的铜像与游客互动。

“真的假的?”一位游客在走过铜像艺人时与另一位游客窃窃私语。“真的,”另一位游客说,“好像是假的?不太确定。”

“假的!”铜像艺人王月缸乐呵呵地说。“真人、真人,是真人!”周围的游客惊呼着跑开了,然后又聚到一起,要求与铜人合影留念。

王月缸热情地配合着游客,摆出各种不同的动作。“非常开心,能给游客带来快乐,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活动结束后,10位艺人同时登台,合影留念。

家常烙饼:舌尖上的美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民俗造就一方食。5月19日上午,在“人民公社”大食堂院内,一场别开生面,具有五原美食特色的“家常烙饼大战”拉开序幕,13支来自五原县各个酒店、饭店、农家乐以及食堂餐厅的厨师队伍齐聚一堂,比拼厨技,共秀舌尖上的五原。

比赛要求每个参赛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道荤素搭配、营养健康、富有特色的烙饼,评委根据烙饼的色、香、味、形进行打分。

比赛现场,13支队伍依次掌勺,普普通通的食材被厨师们舞弄得美轮美奂、形状各异。随后,经过电饼铛的加工,院内顿时弥漫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各路大厨使出浑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目的只为一个,征服评委的味蕾。在经过一道道精心加工后,色香味俱全的烙饼陆续上桌,为博个好彩头,厨师们还为自己的菜取了别致的名字。

比赛中,创意新颖的烙饼令人耳目一新,温馨宴会城厨师李申创新制作的油炸冰激凌饼受到了评委的青睐。美味佳肴让参观者流连忘返,不少观众拿出手机、相机,按动快门。围观的群众也纷纷下手,大块朵颐、大饱口福。评委汪洋告诉记者:“我们更喜欢绿色、有机、健康的食品,有些厨师特意用葵花仁代替芝麻的醇香,既能宣传咱们本地的特产,也符合咱们河套人的口味。”(文/杜鹃   韩丽   祁冬   邬佳      摄影/祁 冬 白永光 韩丽 祁娟 邬佳 李其 杜鹃)

[责任编辑:郭成]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