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锡林郭勒新闻 > 正文

牦牛湖边美如画 乡村旅游富农家

 

这几天,大河口乡大孤山村7组袁海山家开始检修沙滩摩托了,提前做好迎接游客的准备工作。记者 李迎新 摄

“一只大金牛没到水底下了,人们就等啊等啊,乡亲们开始急了……”冯国有老人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着牦牛湖的古老传说,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围坐在炕沿边上,时而发问,时而哄笑……我们蹑手蹑脚地悄悄离开,生怕打扰了孩子们的故事会。

走进多伦县大河口乡大孤山村,驱车沿着一条柏油路前行,路两旁绿树成荫,远远望去能看到大河口水库。村民们指着前方:“看!那是咱们的牦牛湖。”来到7组(后九号)组长袁海山的家,几辆宽大的沙滩摩托排在院里,前院是自家的几间大瓦房,后院一排整齐的房子挂着“客房”的牌子。袁海山忙着给我们介绍:“这是家庭旅馆,一共有10个房间,加上后面的有20多间,夏天游客最多的时候不够用,后面还有餐厅和厨房。”

在大孤山村7组,像袁海山家一样,几乎家家户户都开了家庭旅馆,规模大的有三四十间房,还配有农家种植观赏园、采摘园、农家小食堂,“一条龙”服务为游客打点好吃、玩、住、行的方方面面。

这个昔日里仅仅依靠一亩三分地挣收成的村组,如今已经成为走在农村旅游发展前列的富裕村,家家户户争相发展,人人读书明理、勤劳肯干。

大孤山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大水库、天然榆木川为这里的人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加上正在实施的人工造林景观区,通过“一事一议”、扶贫等项目建起的小广场,更是提供了后天的基础。乡党委政府紧扣“旅游活县”战略,引导当地农民群众通过开办家庭旅馆、特色风味餐馆,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让这座牦牛湖畔的小村落逐步走上了富裕路。在7组,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不算种地的收入,仅仅依靠旅游业每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元,规模大一些的年收入能达到三十万元以上。村民们骄傲地说,在咱牦牛湖畔,不缺富贵人儿啊!

为了能更好地壮大牦牛湖畔的旅游经济,村民们自发组成了“牦牛湖农家庄园合作社”,整合各家的资源,规范了农户们自主经营行为,变竞争为合作,形成脱贫致富的组合力量。对于建立合作社,村民们举双手赞成,7组原组长冯占方说:“就拿旅游旺季经营沙滩车来说,原来农户们相互抢生意,为了块儿八毛不高兴,影响和谐。但现在我们通过合作社,将大家的沙滩车都放到一起,统一售票,村里的贫困户承担售票员的责任,大家都很满意。”

钱袋子鼓起来的村民们,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发展状况,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季节性太强,最多红火个七八十天,应该想法子将旅游时间段拉长,或者开发冬季旅游,让村民们更多地享受旅游业带来的好处。”村民宋裕才说。正说着,袁海山给我们递过来一本厚厚的旅游规划图册。图册制作得很有样,上面清晰地写着大河口乡各村的基本情况,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图文并茂,科学严谨。组长在图册上比划着,村民们也跟着谈设想,绘发展,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古稀老人还在炕头上给孩子们讲着牦牛湖的传说。如果说是牦牛湖里的神牛庇佑着乡村繁荣,倒不如说村民的智慧与勤劳成就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国家给的好政策富裕了这令人神往的牦牛湖畔。

嘎查村名片:大孤山村位于多伦县大河口乡政府所在地,东南与河北省围场县丰宁县相邻。全村总面积27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自然组,有482户、1981人,其中贫困人口150人。近年来,全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农民收入逐年提高。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0060元。

[责任编辑:May]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