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乌兰察布:为燕麦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全市11个旗县区,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贫困人口13.7万人,占内蒙古自治区的17%……由于地处生态脆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土地贫瘠、旱灾风灾频发,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乌兰察布一直是内蒙古贫困高发地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乌兰察布燕麦荞麦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借助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平台,助推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立足自然禀赋,找准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结合点,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为目标,创新产业扶贫路径,建立产业精准扶贫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全产业链发展燕麦,推动了燕麦这一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订单种植

农民变工人

“我爱人因腰伤不能干重体力活,负担几乎落在我一个身上,家里地少,我就四处打短工,收入也低。2016年时来阴山优麦公司上的班。以前想不也敢想,不用出村就能和城里人一样,每天8小时上下班,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察右中旗常金莲向记者讲述到。

在内蒙古阴山优麦有限公司的帮扶下,常金莲一家已稳定脱贫,常金莲也转变了身份,由原来的农民变为一名产业工人。

内蒙古阴山优麦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燕麦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在试验站的推动和协调下,公司通过“订单种植”、“聘民为工”、“反租倒包”、“入股合作”等多元化的帮扶模式,帮助像常金莲这样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一二产业融合;用工优先聘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的农民,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没地不失业;同时解决贫困户买难、种难、卖难的问题。此举让当地的贫困户在经济上拥有了订单回购、打工收入、入股分红等多重保障,从根本上强化了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

同时,公司通过建立“公司+农场+基地”的合作模式,在当地建设燕麦示范种植基地发展订单种植。2019年,公司在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签订燕麦种植订单16658亩,涉及农户70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9户,订单种植面积13575亩。在察右中旗周边乡镇与合作社共同发展燕麦、藜麦种植订单15万亩,其中涉及贫困户2630户。公司还与对口农户签订了燕麦收购协议,在秋收后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进行收购,切实解决了农民销售无门、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当地燕麦、藜麦产业的发展。

保底分红

资金当股金

“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我们农民舍不得让土地荒废,可辛苦一年连孩子的学费都不够。”察右前旗玫瑰营镇老官路村王永军道出了村里几十户贫困户的心声。

王永军说:“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我们每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项目,可以零利息贷3万元作一股,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由村集体经济委托一些大公司进行经营,每个季度给我们每户500元的分红。到今年9月,我已经领了7个季度的分红。”

据记者了解,在察右前旗一家实行金融扶贫的公司——内蒙古塞主粮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今年以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为方向,采取政府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统一农资供应、收购,10年分红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建立了贫困户与企业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提供从种、管、收到订单销售的现代化种植综合解决方案,既保证了公司可持续的高品质原料供应,又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燕麦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瑞洪介绍:“通过这种贷款入股、保底分红的扶贫模式,我们让贫困户把贷款资金零风险变成股金。企业保证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察右前旗三岔口乡56户贫困户,目前累计分红196000元。”

记者通过察右前旗玫瑰营镇老官路村委会主任安文保了解到,他所在的老官路村原来有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通过订单种植、金融扶贫等模式,现在村里已有20户贫困户正常脱贫,4户稳定脱贫,他们计划到今年年底,让其它9户也全部脱贫。

土地入股

农民成股民

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燕麦草种植销售的企业,试验站通过组织协调该公司与当地农民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农民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变成股民,企业以资金、农业全程种植技术和农机服务入股合作社,村委会集体负责监督公司经营情况,保证农户利益最大化。

瑞田公司负责人李金龙介绍:“农民从资金投入到对市场把控,再到科学种植方面还是相对落后,所以公司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拿土地入股,把自己变成‘股民’,参与分红。对农民来说土地还是自己的,没有过去那种承包给别人后的失落感,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合作社打工,也有额外的收入。入股后,公司每年有2次分红,第一次是在种植的时候,给入股的农民按每亩地300元的市场承包价进行一次保底分红。到了秋季,收获后如果有利润(包括政府的政策补贴),再把利润的50%二次分红给入股农民。这几年,公司在燕麦种植和青贮玉米上实行这种分红方式,相比简单承包土地,农民每亩地能增收200元左右。”

2013年开始,瑞田公司在察右前旗巴音镇老泉村做了第一个合作社。现在该企业已在玫瑰营镇和巴音镇的庞家村、老泉村、八苏木村、李英村4个行政村村委会设置了9个合作社,入股土地8000多亩。

按照“土地入股、二次分红、风险企业承担、利益共享”的模式,不仅使农户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为劳动力找到了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发展生产的机会。用李金龙的话来说,企业不可能无限地扩大种植规模,未来,要把这种模式继续复制下去,培养村里的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结成“察右前旗瑞田联合体”。目前,企业在当地已经培育了46家种植合作社。

技术输出

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乌兰察布燕麦荞麦综合试验站将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借助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平台,以项目推动技术输出,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2018年,试验站依托“京蒙帮扶-燕麦良种繁育”项目,在乌兰察布4个旗县区21个行政村,建立6500亩燕麦良繁基地。项目实施期间由首席科学家任长忠研究员亲自带队先后组织产业体系栽培岗、机械岗、病虫草害岗等专家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20余次,开展了“项目+产业技术体系+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

乌兰察布燕麦荞麦综合试验站站长、乌兰察布市农科院副院长王凤梧介绍:“我们通过京蒙科技帮扶项目的实施,使帮扶地区燕麦新品种覆盖率、新技术普及率均达到90%,年产优质燕麦良种1300吨,燕麦增产12.9%,年收益达325万元,让1117贫困人口得到精准帮扶,从中受益,达到科技助推精准脱贫的效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燕麦被列为乌兰察布市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的主要抓手。乌兰察布借助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这一科技平台,目前已构建了引、育、繁、推、加、销、贮的产业链格局。

记者手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燕麦产业扶贫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农业企业资金使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发展,进而影响到产业化扶贫效果;贫困农民对燕麦“订单模式”的认知与重视度不够,市场认知不足,导致扶贫企业在推行“订单模式”过程中遇到困难;由于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审批权限上收、缺少县域网点扶贫抓手等原因,金融扶贫工作仍停留在浅层次,且缺少针对扶贫方面金融产品的研发,即使有相关政策,扶贫资金量也很少;由于担心民营企业经营风险大,目前很多集体经济、贫困户不敢将资金投入到民营企业中,使“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等模式推行受阻。

针对燕麦产业扶贫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并落实有助于农业企业融资的政策;加强引导和宣传,提高贫困农民对“订单模式”的认知,推进“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等模式的进一步实施;积极协调加大银行间的金融扶贫力度,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出台相关金融扶贫政策;促进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乌兰察布燕麦特色优势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将乌兰察布市燕麦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燕麦产业发展集散地,做大做实“中国燕麦之都”。

[责任编辑:郭鹏飞]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