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疆文化 > 正文

讲好长城、黄河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长城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内蒙古这片土地,不仅有黄河流经,也有丰富的长城资源,更妙的是还有长城与黄河“握手”的独特景观,让人赞叹不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区丰富的长城、黄河资源,弘扬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开展专栏节目、研学旅游的方式,唱响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好声音。

太极湾 王东麟 摄

清水河县箭牌楼 高晓梅 供图

老牛湾 王东麟 摄

做讲座、科普 传播黄河文化、长城文化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在内蒙古,长城现存7500公里,黄河流经843.5公里,长城内蒙古段五次拥抱黄河,见证了中原文化与北疆文化的深度融合。探寻历史脉络、挖掘古今故事、弘扬北疆文化,见证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和团结奋斗的历史。《长城、黄河在内蒙古五次拥抱》,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进老牛湾——壮美峡谷诉长情……”日前,呼和浩特市关工委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做客呼和浩特文艺广播,为市民带来长城文化的相关知识。

在此之前,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的工作人员走进清水河县普通高级中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传承长城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党日活动,为500余名师生讲述长城的“前世今生”;走进清水河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为该校280名师生带来《身边的长城与黄河》专题讲座;走进新城区迎新路街道新春社区,与居民们一起分享了新城区长城故事的相关内容……

通过进校园、进基层宣讲,让更多人了解了长城文化。清水河县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王沭蕲说:“通过这次讲座,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后,我们要积极宣传长城文化,保护长城,传承长城精神。”

据了解,2023年,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举办了几十场这样的讲座。今年,该学会将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加入到讲座内容中,希望能够让市民全方位地了解、感受内蒙古的长城文化资源与黄河文化资源。

农家乐、研学游 深度体验助力文化传承

随着天气转暖,围绕长城、黄河的主题活动、研学活动也丰富起来。托克托县作为黄河中上游的分界点,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当地不仅有神泉生态旅游景区,可以饱览黄河美景,还连续多年举办黄河开河节。今年的托克托县黄河开河节,将当地非遗代表性项目“托县炖鱼”融入其中,还加入了农特产品售卖,不仅丰富了节庆活动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提升了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黄河从托克托县流过,顺着沿黄公路南下到清水河县老牛湾,在这里形成了黄河与长城“握手”的景观。从这里往东,沿着长城到老牛坡丫角山,再向北到韭菜庄乡新村山梁上的徐氏楼,长城、黄河挽手形成“U”形双臂,环抱着清水河大地。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麻国庆所说:“长城与黄河‘紧握的那双手’,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融之手,是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相携之手,更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之手。”

据资料记载,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清水河县境内还有14处古渡口,知名的有喇嘛湾古渡、榆树湾古渡、柳青古渡、老牛湾古渡等,在黄河水运全盛时期,各渡口有木帆船300余只。

作为我市最具代表性的长城文化景区——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每年会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据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副会长蔡睿良介绍,随着游客的增多和旅游需求的提高,老牛湾景区的部分民宿也进行了升级,有些还重点打造了研学基地,游客可以住窑洞、体验农事劳作,亲子团的游客也可以来研学,体验推磨、捣糕、搓绳等农事活动,还能够体验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的相关内容,如夯土、脱坯、船工拉纤劳动等。不仅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也能让游客在深度旅游的同时,更加了解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记者 王璐)

[责任编辑:孙丽荣]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