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传统手工艺能走多远?

 

res01_attpic_brief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一个皮画艺人,专门制作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蒙古皮画。您可能也知道,皮画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时期。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无数辈皮画艺人的传承和发扬,这门技艺可以算得上是历久弥新,作品也收到各方赞誉。可是作为一个老艺人,想把手艺传下去太难了,收徒弟这件事就一直困扰着我。

制作任何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出徒,而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学习这门手艺时受的苦,我也能理解大多数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学徒。我以前也收过徒弟,但是一个都没有留下,面对长期枯燥、乏味、辛苦的学习过程,都放弃了。

后来我通过思考发现收不到徒弟不单是因为付出大这个单一的原因,还因为行业本身发展有瓶颈,从事这个行业可能不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现在除了皮画,各式各样的民族手工艺品行业几乎都在遇冷,其中原因复杂,有大众审美变化的原因,也有受到大量的小作坊生产低价劣质产品冲击的原因。

有时候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幅幅作品,心里一阵阵感慨,要是有人愿意横下心当我的徒弟,我一定倾囊相授,让他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我知道自己有些杞人忧天,这门手艺不会断,可是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谁不希望看着它越来越兴旺呢?

 

蒙古皮画手艺传承人 贡嘎

□见习记者 帅政

一直以来,内蒙古以其特有的草原风貌以及蒙古族文化特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到这里,除了观赏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畅饮浓郁芬香的马奶酒,蒙古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像皮画、毡画、蒙古族银器等也同样吸引着游客们,成为了最好的纪念品。

但是根据读者来信的反映,现在内蒙古传统的手工艺的传承出现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的现象。为了呼吁民众保护传统工艺文化,从而促进内蒙古民族特色产业的发扬与不断壮大,记者将调查目标聚焦于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皮画上。主要通过采访该类手工艺人,了解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收徒难挡不住手艺人对手艺传承的热忱

呼和浩特市大召旁的九久街有很多传统手工艺人开的工艺品店,并且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销售的工艺品也受到各方好评,所以记者选取这里的几家皮画类店铺进行了走访调查。

乌日苏是其中一家店铺的老板,同时他也是制作皮画的手工艺人。他告诉记者,他开店已经十多年了,从事皮画的创作也有半辈子,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自己创作的工艺品由于价格较高,无法被普通游客接受,市场被低价劣质的作坊产品占领。说起收徒,他自己特别愿意收徒弟,但凡是想学的,都一律免费,只是能坚持的很少。

通过走访,手工匠人们共同的感受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字号品牌难以在市场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导致手工匠人越来越少;其次,政府对民族工艺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小,很多手艺人难以以此为生,因此考虑改行;此外,人们对老手艺逐渐失去了兴趣,年轻人没有耐心和热情去做去学。虽然自身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但是他们大都表示愿意尽力坚持,把自己倾注了一生精力的手艺传下去。

游客们喜欢民族工艺品,但对工艺品本身不甚了解

记者在九久街上随机采访了一些外地游客,提起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他们大多数都非常喜欢,一位游客表示,他们一行人都叹服于皮画精美的做工和浮雕般的立体感,但是一问到价钱便有些敬而远之,一幅上好的皮画价格都超过千元。当记者询问他们是否了解它的制作工艺或者制作流程时,他们都表示不知。

记者解释道,一幅制作精良的皮画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单单制作皮画的皮料就有上百种之多,手工匠人精选皮料后,再进行裁剪、染色、抛光、粘制等复杂的工序,一幅皮画才算做好。

听了记者的解释,这些游客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他们根本没有了解过这些手工艺品背后潜藏着制作者多年技术的沉淀以及他辛勤的劳动,这才理解为什么手工艺品的价格会偏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的游客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皮画、毡画、蒙古银器等工艺品十分感兴趣,并且有购买的意愿,说明皮这些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大部分的游客认为这项工艺需要受到保护,说明大家对这种民族工艺的重视与认可。但是却很少有游客对毡画和皮画的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当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制作难度大、要求高导致皮画的价格比较高时,大部分的游客并不愿意进行购买。

扩大宣传、加大投入是传承与保护传统手艺的关键

这次调查走访让记者感触良多。在搜集资料时,一篇名为《内蒙古传统民族工艺现状与发展传承的调查报告》(作者为来自内蒙古大学的谢心雨、王玉洁、姜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篇调研报告的作者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上16家皮画和毡画店主以及在多名这些店铺中工作的手工匠人的采访,详细记述了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手艺人们的心态和想法,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传艺充满了期待,但同时对传统手工艺品行业表现出些许迷惘。

这篇文章得出的结论也十分有借鉴意义,与记者这次调查的结论不谋而合。

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族工艺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工艺品的营销渠道也在增多,除了可以在实体店铺购买以外,店家还可以通过网上销售的方式增大营销量,提高收入。还有许多工匠引入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型原料进行创新,使原本色彩单一,色调偏暗的皮画有了新的发展,手工匠人还在画作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传统技艺呈现出新的面貌。

其次,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正在与现代文化进行着激烈的碰撞,更多人更愿意去购买现代工艺品,对传统工艺品的兴趣和关注度逐渐降低。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能坐得住,缺乏耐心,学习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许多手艺人的生活难以为继,最终这些手艺落得失传的境地。此外,对于传统手艺的传承与保护,南北方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表示,在江苏,人们对苏绣的传承与保护十分重视,而在内蒙,人们对于皮画与毡画技术的投入力度则明显不够,宣传也不到位,这个原因在很大一方面导致内蒙古传统民族工艺发展受到制约。

具有蒙古族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内蒙古传统手工艺品是蒙古族文化的标签也是内蒙古特有的文化符号,对它的保护刻不容缓。我们要更好地宣传这类手工艺匠人,让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为大众所熟知,还要更加重视内蒙古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让它在新的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融入生活才能更好传承

□李振南

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热度已过,但笔者却将这部电影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慨。吴导以唢呐曲《百鸟朝凤》为引,用一个朴素而真切的故事,带来刀劈斧凿般的拷问:传统手艺究竟该如何传承?

传承先传人,这是很多老行当里的一句俗语,也是朴素的真理。没有人,什么东西都无法传承和发扬。然而,对于很多的传统手工艺行业来说,后继乏人不是这些行业衰退的唯一原因,还有消费喜好的改变、市场的萎缩等原因。

不久前,笔者在鄂尔多斯参加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创意设计大赛的展览,他们的主旨“将创意融入生活”给了笔者启示。其实,我们今天的所谓传统手工艺产品甚至文化遗产,其实就是过去人们生活必需品,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融入了过去人的生活,也养活了无数手艺人。有人用、有人干、有人学,一门传承才能继续。

然而,时代发展至今,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生活方式,过去的生活用品,已经无法适应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这也是很多传统手艺衰退的原因所在。

传统手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的人确实有传承的责任和义务,但传承不能光讲这些,毕竟传承人也是人,也得生活。如果一门手艺连艺人的生存都无法保证,那谈再多的责任和义务,也只是空中楼阁,正如笔者曾经采访的手艺人的话“如果靠手艺已经无法为生,那我肯定不想将手艺传给孩子。”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逝,一种传统手艺,只有融入生活才能更好的传承。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