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负面言行清单”引导警醒党员干部

 

近日,对党员干部起到提醒作用的“口袋书”在网上引起热议。

“七一”前夕,宁波市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论述漫画解读》和《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两本“口袋书”,出台了“负面言行提醒”制度,引导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口袋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今后如果党员干部被发现存在提醒本上的负面言行,将会被领导约谈,甚至可能影响到个人考评。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浙江省约束党员言行的首次尝试,从2015年起,嘉兴嘉善、绍兴柯桥、舟山普陀以及温州平阳等地,都开出过类似的“负面清单”。

培养为民服务意识是根本

文/余明辉

通过罗列的形式,把日常中最容易说出、伤害群众的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时的不妥语言,甚至是“雷人雷语”进行整理明确,形成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清单”加以禁止,并配以一旦违反就要受到“领导谈话”的“处罚”,对改善干群关系具有无可置疑的正能量,值得肯定和期待。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威严在于落实。要让这种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清单”最大限度地真正变为地方党员干部日常面对群众服务时的“紧箍咒”,不至于让这样的清单变成一纸空文,还需要当地有关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加大这一清单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只有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清单”才不会成为“纸老虎”而无多大用处。

当然,也要明白的是言为心声,少数党员干部面对群众时出言不妥,甚至雷人雷语自然不自然地就冒出来,从根本上讲还是从内心深处对群众不够敬畏、为民宗旨意识模糊和不强。也正因为这样,当地有关方面在推出“负面言行清单”改观党员干部日常服务群众言行这一表面问题时,更要注重当地党员干部内在的党性、为民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只有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提高了党性,重树了正确的为民服务意识,所谓面对群众服务时的不妥言行才会减少或消失,说出的语言才会是发自肺腑的,才会是知行、言行合一的合格党员干部和人民公仆。甚至可以说,到那个时候,即便没有所谓的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清单”约束,党员干部们也不会随意出现言行不妥或雷言雷语了。

功夫还在清单外

文/张枫逸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九暖,恶语一句三伏寒。面对前来办事的群众,一些干部动辄以“我不是领导,不要找我”、“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没办法解决”等简单粗暴的语言将其打发,这不仅伤害了群众感受,也影响了党员干部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不过,由于这些负面言行本身并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纪律,属于合格党员和触犯纪律之间的一种灰色地带,一直以来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如今,宁波市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负面言行以“清单”方式一一列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助于消除这一监督管理的灰色地带。这本“口袋书”犹如一面“窗前镜”,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注意言行举止,不随意敷衍广大群众。而与领导约谈、个人考评相挂钩,进一步提高了制度的约束力和警示度,推动负面言行清单入脑入心。

不过,对于“负面言行清单”,我们在点赞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出台清单只是一种手段,规范干部言行、方便群众办事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事实上,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制定过各种“工作忌语”,比如甘肃就曾规定,涉及到接待群众、执法值勤的73种说法为民警工作忌语,“这不关我事”、“我们下班了”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都赫然在列。但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光有“忌语”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枚举式的忌语、清单,显然不可能穷尽所有负面言行。即使不说规定的忌语,不触及负面清单的内容,一些人照旧可以用其他语言对服务对象口大气粗,对履行职责任性随意。同时,更重要的是,与党员干部的言行相比,群众更看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也是老百姓最反感的。这不仅因为大家对它的心理感受不好,更是因为它是真折腾人、真耽误事。如今,随着四风问题的专项整治,一些地方和部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但还是不办事。在去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痛斥这一现象,“这就是为官不为,必须严肃问责”。

出台“负面言行清单”的目的,不是要让党员干部处处小心,谨言慎行,而是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管理,树立政府部门良好形象,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一位干部是否称职,老百姓既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在制定清单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更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教育,增强宗旨意识,激发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同时,健全和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肃问责。

清除负面思维更重要

文/陈广江

去政府部门办事过程中,一些办事人员的负面言行确实令人憋气窝火,但由于这些言行本身并不违反法纪,所以你还拿他没办法。这份“负面言行清单”给党员干部提了个醒、设了个规矩,加之约谈等制约机制,在改善干群关系、提升党政形象方面还是令人期待的。

但是,对某些党员干部来说,仅仅是避免负面言行还不够,更要清除心中的“负面思维”。古语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心里时刻装着群众,视群众为亲人,“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样的党员干部很难会有出格的言行;相反,公心不足、私心有余,总想摆摆架子甚至“捞两个”,这样的党员干部就容易“出口伤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里也都有杆秤,不光看怎么说的,更看怎么做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严又实的干部才是名副其实的好干部。“口惠”重要,“实惠”更重要。对群众来说,有时候宁可接受“刀子嘴豆腐心”的干部,也不愿看到那些“没毛病也不办事”的干部。从现实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而“事难办”的问题依旧较为普遍。

负面言行清单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以及宗旨意识和反省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解决“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等现实问题。出台负面言行清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要警惕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

一吐为快

@张枫逸:与党员干部的言行相比,群众更看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出台“负面言行清单”,不是要让党员干部谨言慎行,而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管理,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教育,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肃问责。

@朱清建:宁波出台《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正逢其时。对此,我们须读懂其中的真实内涵,那就是规范党员的嘴,更要抬起服务的腿。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检视政府中党员干部的言行,全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照四风建设的要求,对照党章党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将《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中的“负面清单”落到实处,让老百姓能够走进政府的门,感受到党员的服务热情,感受到党员的周到服务。

《提醒本》列出的部分负面言行

“过年过节啥也不发了,年夜饭也没得吃了,搞的人情味也没了。”

“什么反腐败、讲规矩,都搞了这么多年了,还不是一阵风的事情,熬个两年,风头过了就好。”

“就这么点工资,加什么班啊,工作明天再说,活是永远干不完的。”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少干为妙,干好了领导不会说我好,干砸了还要挨骂,能推还是推掉上算。”

“这件事领导没跟我说过,我不清楚,等领导要求了再说。”

“现在老百姓越来越难弄了,能不接触还是不接触的好。”

“走亲连心嘛,也就图个形式,到过了就好了,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真的帮助解决问题。”

“这个你们最好向上面反映,这样上面才会重视,跟我们说说没用的,我们也就是个办事的。”

“跟你说话怎么说不灵清的,好了,不要再讲了,你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有消息会通知你的。”(据《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