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动机和情绪

电视上、新闻里每天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案件、事故,大到伤亡惨重的恐怖袭击,小到地铁车厢里的一桩争吵,还有上周在野生动物园下车而被野兽袭击的女子……比比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什么促使我们产生这样的行为?我们的大脑是如何作出判断,从而指导身体去执行的?为何会有激情犯罪这样的情况发生?

  今天,读书君向大家推荐的小文来自“牛津通识读本”(它还被调皮的编辑们译成英语: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生活中的心理学》(译林出版社),两位英国牛津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用有趣的图片+简单的语句向大家解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心理学。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本我,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哦~

01 愤怒和口渴是相同的

感情不仅给我们的经历增添了色彩,而且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情绪背景,感情是为目的服务的。感情促进了行动,我们常常用当时的感情来解释行动:我敲了桌子是因为我生气,避免说话是因为我紧张,或者,给自己找了杯饮料是因为我渴了。动机(饥、渴、性)决定了我努力的目标,而情绪(高兴、沮丧、绝望)则反映了我在过程中所体验的感情。然而,在心理学教科书里,动机和情绪常常被归在一起,若不做解释,这种并列可能会显得挺神秘。除了都能被你“感觉到”这一点之外,愤怒和口渴到底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它们之所以受到同样对待,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能驱使我们行动。我们谈到它们时,就好像它们是我们体内的力量,在这样或那样地推着我们。这股力量在不断地变化,并不一定总是可理解的或合乎逻辑的,但它们又不独立于其他心理因素而存在。它们都影响着之前所描述过的过程(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推理和沟通),也受到这些过程的影响。心理学家的问题之一就是搞清楚这些过程和感情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以此来说明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

情绪组织我们的活动。情绪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做好工作、一顿美餐、摆脱了一切麻烦事;也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不想要的:又一次争论或增加税收。情绪带着倾向,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表现出来。情绪可以起到动机的作用;一个伤心或害怕的孩子会寻求舒适和安全,或大哭起来求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寻求接近他们所爱的人。于是,光有逻辑是不够的。想象一下,在没有感情的情况下,你试着决定做什么工作,信任什么人————甚至和谁结婚。人头脑里一切复杂的精神装备都已经发育成熟了,因此,当精神装备运转正常时,它会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避开不想要的东西。动机和情绪是精神机器的动员装置————它们是油缸里的燃料,而我们行为的方式(是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则是感情同装备的其他部分相互影响的结果。

02 动机才是立flag的终极原因,生命在于各种动机!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动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刺激,它促进行动趋向由心理或社会因素提供的期望目标;该目标给出了行为的目的和方向”。按心理学的说法,正如乔治•米勒所说的,动机是“能克服我们的懒惰、促使我们(无论是急迫地还是不太情愿地)行动的所有推动与刺激————不论是生理的、社会的还是心理的”。行动背后的动机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饥饿是生理的动机,接受是社会的动机,好奇则是心理的动机。因此,动机是复杂的。例如,饥饿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空空的肚皮和新烤好面包的香味————决定的。我饿了就会去找食物,越饿找得越起劲,越愿意多花时间去找。饥饿决定了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持久度,但它并不决定吃这一行为所包含的一切。我也可能会在心痛而不是肚子痛的时候去找东西吃,或者仅仅因为我有一进家门就想吃东西的习惯。

心理学家用一种明晰的方式把动机分了类。初级动机帮我们满足基本需要,如食品、饮料、温暖和栖身之地。要保证生存,就得满足这些需要。对主观控制它们的企图,这些需要是不会轻易做出反应的————这就是节食为何那么困难的原因。有些需要是周期性的(吃东西和睡觉),它们的力量以基本有规律的方式增加或减少。然而,这些周期性的需要也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结果————按时用餐的人,少吃一顿就会感到饿;那些成天吃零食的人,或用餐不正常的人就不大会感到饿。

次级动机(如友谊或自由————或如弗洛伊德所说的,“荣誉、权力、财富、名声和来自女人的爱”)是后天获取或学来的,它们所满足的需要可能同初级动机有间接的关系,也可能没有。赚钱使我能满足吃、喝之类的初级需要,但如写短篇小说等创造活动则似乎与初级需要无关。有些次级动机很容易区别:对友谊的需要、对独立的需要,因为内疚而对某人友善。有些动机可能是没意识到的,如我为增强或保护自尊而做的事情。有些动机可用来表示行为是合理的:避免冲突以便让他人高兴。1954年,马斯洛搞了一个等级表,上面列出了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它们就减少了生理系统的匮乏,如对食品和水的需要)和高层次的个人需要或抽象的需要(专栏5.1)。

马斯洛相信,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这个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推动了人本主义治疗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许多人,即使其基本生理需要已经得到满足,却仍会感到不开心,这说明,个人成长及实现潜能的需要是重要的动机力量。用人本主义的术语来说,它们是比低层次的生理力量更有意义、更深刻的促进因素:“人不能光靠面包活着。”然而,这个理论缺乏实证支持,自我实现又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实际中,它对外部因素(如教育机会、文化机会、经济机会)的依赖程度一点不比对动机的依赖程度低。

*************************

【专栏5.1】需要的等级

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审美体验

认知活动

自尊

爱和归属感

安全感

生存

马斯洛,1954年

*************************

至今,尚无恰当的动机理论能够解释关于低层次动机(比如生理需要)及高层次需要(比如想要被喜欢、被接纳的欲望)现在所知道的一切(认知因素在高层次需要中很重要)。然而,在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时候,两种需要都需要考虑,这是很明确的。两种对照鲜明的理论(内平衡驱力理论和目标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家考虑动机时的取向。

内平衡驱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内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偏离了这种状态,或出现了不平衡,都会立即要求采取行动来恢复平衡。行动是受了不平衡感的“驱动”的,行动会继续下去直至平衡恢复:饥饿的心理效应把我们送进了厨房,在那里吃我们找到的东西就减弱了不平衡感或由饥饿引起的不舒适感。把强化的概念纳入到这个基本的内平衡理论之中的驱力降低理论认为,成功地减弱了一个驱力的行为(如你饿的时候吃了块巧克力)会被当做愉快的体验,因而会得到强化。随着驱力得到满足,继续这个行为的动机就会减少。因此,我们应该放慢吃的速度,或不饿了就别再吃。我们实际做的事情取决于动机(饥饿的驱力————或仅仅是对愉快体验的需要)和学习(关于巧克力的知识————到哪里去找巧克力,吃多少块才不会感到难受)。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复杂行为模式的某些方面(为了得到注意而拒绝吃东西)。满足对注意的需要,有助于重新建立一个正常的吃的标准。然而,驱力的概念不适用于解释行为的其他方面,如试吃一种新的墨西哥调味汁或吃下欧洲防风根以便不触怒他人。我们的大部分行为受到了社会的、认知的、美学的因素的诱导,而驱力降低理论并不能解释这些因素,除非假定一个驱力来对应一种相倚:想听舒伯特的驱力,想听迈尔斯•戴维斯的驱力,或者想沿着山顶行走的驱力。

相反,目标理论企图用认知因素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这个理论认为某人的动机就是他有意识地努力去做的事情,即他的目标。这个理论还认为,目标越难达到,人们就越会努力工作,表现水平也越高。专栏5.2中描述了在车间里检验这个理论的实验。

百分之九十的相关研究中,都可看到目标设置确实可以改进表现,在下列条件下更是如此:人们接受已设定的目标,有人把所取得的进步告诉了他们,达到目标有奖赏,有达到目标的能力,得到负责人恰当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发现已被有效地应用在工作环境之中,尽管我们仍需要了解为什么有的工人比其他人订的目标要高,以及树立一个目标所调动的驱动力和其他力量(生理的或社会的力量)如何相互影响。

*************************

【专栏5.2】做到最好

假定:瞄准最难目标的人应该表现得最好。

方法:工人得到的任务是伐木和运输木料,他们被分成小组来完成工作。想要“做到最好”的小组没领到目标,“指定”小组领到了事先指定的一定难度的目标,而“参与”小组则被要求自己设定目标的具体难度。

结果:想要“做到最好”的小组一小时运出四十六立方英尺的木料,“指定”小组一小时运出五十三立方英尺的木料,“参与”小组则一小时运出五十六立方英尺的木料。

莱瑟姆和于克尔,1975年

*************************

因此,不同的动机和生理系统、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以不同形式相互影响,于是,在明确初级动机时,内平衡驱力起了重要作用,在明确次级动机时,认知因素(如目标)则更有影响力。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涉及一套复杂的动机。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现有许多实际的用处,如帮助我们鼓励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帮助我们理解并解决动机系统里的问题(例如肥胖者遇到的困难和节食的困难)。

03 伤心时能微笑,害怕时心率不变,人的情绪是什么?

要心理学家给出情绪的恰当定义,一直是非常困难的,部分原因是对其各组成部分的测量并不总是相互联系的。心理学家区分的五个组成部分生理上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表情上的(微笑、皱眉头、颓然坐在椅子上)、行为上的(握拳、跑开)、认知上的(感知到威胁、危险、失落或愉快)和经验上的(体验到复杂的感情)。伤心时我也能微笑,感到害怕时心率也会不变。这种相互联系的缺乏意味着,仅靠测量某一部分的因素是不能正确地研究和理解情绪的。

颜色中有三原色,那么,情绪中有没有原始情绪呢?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尽管自达尔文以来,人们进行了许多跨文化、跨物种的研究。表达某些情绪(如害怕、愤怒、伤心、惊奇、讨厌和高兴)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种族的人及许多动物中都是相当类似的,能识别出来。然而,可能因为情绪中的五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协调,所以在经验水平上比在生理和表情水平上,能识别出的情绪种类更多。当然,微笑和皱眉头的样子同做这种表情的人数及引发这种表情的情境一样多。复杂情绪(如内疚、羞愧)主要由认知因素(如我们怎么看自己,我们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以及内化的社会规范)所决定。据我们现在所知,复杂情感和内在的社会规范在生理意义上并没有区别。如果仅靠观察得到的表情来辨别情感,那是很容易混淆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体验到的是混合的情绪,或者是不同程度的情感,就丰富程度而言,和我们感觉到的颜色一样。我们体验到的不是纯粹的状态。尽管这些情感有相同的方面,你和我都会感到伤心,都能体察到对方的伤心,当我们谈到伤心时也知道伤心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伤心的体验和你的毕竟不同。伤心对我的意义以及我表达伤心的方式是由它融入我的世界的方式决定的,是由我的经历、记忆、思想、反应决定的,是由别人过去对我的伤心所做的反应决定的。如果他们曾叫我走开,别烦他们,那么,我可能会把伤心藏起来,并且觉得很难再谈起它。问题在于情绪的体验和表达都是复杂过程的产物,而心理学家才刚刚开始理解这些过程。

    不同的情绪看起来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控制的。愤怒和伤心明显是由右脑,而高兴则是由左脑来控制的。就连刚出生一周的婴儿都会在他们的两片额叶附近,对不同的情绪做出不同的反应。额叶是大脑的一部分,对情绪控制有特别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半脑对肌肉的控制不同,右脑对在打斗或逃跑中发力的大块肌肉的活动有更好的控制。这种特异性控制是否还能带来其他好处,我们还不知道,但有证据显示,被称作边缘系统的那部分大脑像情绪中心那样发挥作用,那一层层盘绕的灰色物质(皮层和新皮层)在进化意义上发展得比较晚,它拥有思考情感的能力及其他一些能力。

04 “冲动是魔鬼”的罪魁祸首叫“情绪劫持”!

信息高速地、直接地进出边缘系统,后来才到达认知中心,于是我们容易受到“情绪劫持”的影响:尽管我们已决定保持镇静并控制我们的情绪,可愤怒和恐惧照样突袭我们。在极度恐惧中,我们会做出“原始”反应,例如跳出大型货车的车道逃命,或更有头脑一些,打电话请求适当的救援服务。我们对饥饿的原始反应可能会让我们吃掉所有的巧克力,就像熊在寒冷的冬天开始之前,把秋天的水果大口吞下一样,而比较理性的做法则是“抑制”,而不是(对欲望)“投降”。因此,为了克服来自较原始系统的压力,就需要采取有策略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各种复杂情绪,从自我满足到未满足时的期盼。

从进化的意义上来看,情绪较原始的方面有助于解释情绪中断思维的能力(见专栏5.3)。当我们在情绪上被扰乱并抱怨我们再也不能思考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是正确的。额叶在记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与情绪有关的)边缘系统占据了优势并要求所有注意力的时候,额叶就不能正常工作。这一发现把心理学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研究情绪的控制是怎么获得的。这种控制有许多实际的应用,比如有助于改变我们对爱捣乱的、学得比较慢的儿童的态度。痛苦和不安的学生难以正常地学习,因为他们的情绪被高度激发,减轻他们的痛苦比加强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潜力。

*************************

【专栏5.3】内部自我的支点……

“……内部自我的支点是情绪。这个居高临下、‘与自我有关’的大脑处于额叶和边缘系统的连接位置,可以评定环境中的威胁并组织快速反应。人类可以不依从于这个普通的运作模式:行动可以重新考虑,我们能够学习并在经历中成长,有意识的控制能够改变无效的倾向。但是,人类最经常采取的最可靠和最可行的做法,还是跟着感觉走,在过去的时代尤其如此。”

摘自《意识的进化》,奥恩斯坦,1991:153

*************************

05 思想与情感:原来我们常用的换位思考就是认知疗法

心理学这个领域里没有解决的最有趣的问题之一,是思想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本质。早期的情绪理论,主要阐述了情绪的体验和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先有心跳加速还是先有恐惧体验)。这些理论都不能解释某种特别的知觉是怎么被认知系统了解的: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我们所处的情境是危险的、刺激的,还是安全的?

认知标签理论(或双因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引发了情绪研究的一种新取向。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体验是由生理唤醒和与此同时体验到的感觉标签(或解释)共同决定的。为了检验这个理论,研究人员设计了精巧的实验,使情绪的某些组成部分发生变动,而同时别的组成部分则保持不变,如专栏5.4中所描述的那样。实验发现已被用来说明认知在情绪体验中的作用。我们经历的事情受到认知因素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对情境的了解,我们如何解释内部和外部所发生的一切,当然还有我们所了解和记得的关于这些情境的情况。

*************************

【专栏5.4】我知道我的感受吗?

目的:当人们的生理兴奋症状类似,但情绪上有不同的体验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方法:告诉一些受试者,他们正在参加一项测验,检测一种针对视觉的新型维生素。给一些受试者注射(能在生理上引起兴奋反应的)肾上腺素,给其他人注射盐水。只有部分被注射了肾上腺素的人被正确地告知了该药的作用。在等待药物起作用的时候,把这些受试者放入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情境,(通过一位演员)使研究对象产生幸福或愤怒的感觉。

结果:等候期之后,受试者报告的情绪反映了演员所表达的情绪。很明显,他们的情绪受到了社会和认知因素的影响。那些被注射了肾上腺素,却又未被正确告知其药效的人,最易受影响。根据报告,他们最可能感到更高兴或者更生气,这要看演员是怎么做的。那些曾被告知药效的人,对演员行为的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而且会将自己的感受部分归因于注射。

 结论:我们对情境的觉察会影响到我们实际感觉到的情绪,但是,我们的生理状态会决定我们感受的强弱。

沙赫特和辛格,1962年

*************************

尽管实验有瑕疵,但是认知标签理论仍有重要的影响。在情绪的认知方面的一些后续研究,对于理解忧郁及发展心理治疗是有很大贡献的。认知疗法,特别是对抑郁和焦虑的治疗,基于这样一个想法之上:思想和情感之间关系太密切,改变一个,另一个就会随之改变。由于直接改变情感比较困难,认知疗法企图间接改变情感,用疗法改变思维,以找出看待事物的新方法或新角度。例如,一段关系的了结可以解释为我今后再也找不到另一个合作伙伴了(这个想法令我伤心,并使我难以再走出去,结识更多的人),然而也可以解释为我虽然很不开心,这可以理解,但是我依然具备连我失去的伙伴都被吸引的种种特点,可以再去结交新朋友。换句话说,加深对情绪的认知方面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思想、感情和一般行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多的理解。反过来,这又可以指导认知疗法,这种疗法对帮助经历情绪困难的人,明显是有效的。

多年来,实验心理学家很少系统地注意过情感,他们假定更可能在别处找到对人类行为有用的解释。事实上,我们确实偏向于假定是情感挡了道,或者说是它们干扰了原本理性的行为,但有的心理学家似乎已假定了情感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领域,而临床医生对情感的理解又与个人素质(如敏锐性和移情能力以及他们在心理学其他方面的更科学的知识)有关。但是,这种观点并未给予动机与情绪的进化功能以足够的重视。

恐惧使得我们想逃避,愤怒使得我们想出击。当然,愤怒等情感可能使我们惹上麻烦,也可能使我们摆脱麻烦,但我们如果没有这些情感,可能会使自己身处险境,而且我们也靠它们来界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工作。有人甚至主张,有一种东西叫作情绪智力————它是因人而异的,它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心理学家对此应做细心的研究,以便找出如何才能获得与发展这种品质,使其趋于成熟。

动机和情绪的研究对临床领域的贡献,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疗法和认知疗法的贡献一样广泛。对于动机和情绪的研究也对一些治疗计划的发展有贡献,这些计划可以帮助那些在初级需要(如吃、喝及性)和次级需要(如吸烟、赌博)方面有问题的人。这类研究之所以能起到帮助,是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为了研究情感和回答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有必要考虑许多相互影响的系统:身体的、认知的、情绪的、行为的和社会文化的系统。其中的复杂性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们对情绪刺激以及对注意、学习、记忆间相互影响的理解在不断加强。这种理解是有一些实际用处的。例如,我们已经停止使用测谎仪了。测谎仪只测量了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不可能是可信的。这一领域的复杂性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有些重要问题(如看电视里的暴力场面会产生什么效果,以及愤怒是封存起来好还是释放出来好)还存在广泛的争议。

(感谢译林出版社提供文字)

|关于书|

作者: [英] 巴特勒/麦克马纳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Psychiatry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译者: 韩邦凯

[责任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