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天使不落泪:伊丽莎白泰勒传记

 

书名:天使不落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达尔文•波特 丹福思•普林斯

内容简介:

伊丽莎白•泰勒——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片酬过百万的明星。从9岁出演第一部影片到79岁离世,她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也曾有过8段婚姻7位丈夫。她是金钱、魅力、智慧的代言人,她是美貌、率性、自信的拥有者。然而,在那双迷人的紫罗兰眼睛深处,却掩藏着不为人知的泪水。

好莱坞知名传记作家达尔文•波特和丹福斯•普林斯以现有的电影数据和档案为基础,通过多年采访取证,还原了一个坚强又脆弱、复杂又纯真、火热又率性的荧屏女王。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只是一个平凡女人对爱与幸福的最质朴、最执着的渴望。

作者介绍:

达尔文•波特(Darwin Porter),1937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西部,1959年毕业于迈阿密大学,曾任《迈阿密先驱报》专栏记者、分社总编,现为好莱坞明星传记作家,为伊丽莎白•泰勒、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马龙•白兰度等明星撰写了多部传记。他擅长挖掘聚光灯背后的故事,以专注的态度、实践的精神,为读者还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生命历程。

丹福思•普林斯(Danforth Prince),血月出版社创始人及总裁,曾长期担任《纽约时报》巴黎分社记者,目前是美国揭露名人隐私的最热门的出版商。他与达尔文•波特合著过多部游记作品和名人传记。

书摘正文:

第1章 泰勒公主

伊丽莎白•泰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从事画廊生意,母亲在结婚前是一名演员,外祖母在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之前则是一名歌手兼钢琴家。可以说,伊丽莎白日后能够成为蜚声世界的影后,与家族血脉不无关系。她的母亲萨拉从小就雄心勃勃,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闪耀的大屏幕上的一员,为此,她辍学到了洛杉矶。

1922年,萨拉在舞台剧《门上的记号》(The Sign on the Door)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由于表现出色,在接下来的《傻瓜》(The Fool)中,萨拉出演了主角——15岁的残疾女孩玛丽。《傻瓜》公演后,批评家骂声连天,观众们却喜欢得不得了,甚至连当红女星艾拉•娜兹莫娃(Alla Nazimova)也观看了演出。萨拉很快就和娜兹莫娃成了朋友,她还搬到了娜兹莫娃的住处——位于日落大道的“艾拉花园”。然而,娜兹莫娃这个荧屏女王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事实上,她是一名女同性恋者。人们因此怀疑萨拉也在和女性交往。虽然萨拉极力否认,但传闻还是损害了她的名誉。

不久,萨拉接受百老汇的邀请去了纽约,她与老詹姆斯•科克伍德(James Kirkwood, Sr.)合作,重演了《傻瓜》。1924年9月,伦敦阿波罗剧院也上演了这部剧,萨拉依旧是女主角,男主角则换为亨利•安利(Henry Ainley)。在伦敦,萨拉和同性恋女演员塔卢拉赫•班克黑德(Tallulah Bankhead)交往甚密,这让萨拉再次备受舆论质疑。

1925年3月,《傻瓜》在伦敦谢幕,萨拉回到了纽约。此时的萨拉,在舞台上已然有了一席之地。然而接下来的一年,她却星途黯淡,虽然出演了《匕首》(The Dagger)、《阿拉伯式花纹》(Arabesque)、《傻瓜的钟声》(Fool’s Bells)、《女声蓝调》(Mama Loves Papa)等作品,但始终没能再上一个台阶。

年近30的萨拉意识到自己正在一点点老去。1926年8月,她出演了人生中最后一部电影《小小的烈性子》(The Little Spitfire),之后毅然告别了演艺生涯。她已经决定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成功男士的妻子。在摩洛哥饭店需找目标时,萨拉偶遇了她在阿肯色州的老朋友——弗朗西斯•泰勒(Francis Taylor)。看着年轻有为的弗朗西斯,萨拉认为,她最理想、最合适的丈夫已经出现了。

 

弗朗西斯出生于1897年12月18日,他来自伊利诺伊州,后来随父母迁居阿肯色州。在姨父霍华德•杨的帮助下,弗朗西斯来到纽约,帮助姨夫打理第五大道620号的杨氏画廊。弗朗西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他优雅得体的举止和俊朗的外貌让他备受顾客的欢迎。眼见生意越来越好,霍华德决定扩大画廊。他准备让弗朗西斯全权打理,但条件是弗朗西斯必须尽快成家。

与萨拉重逢后,弗朗西斯开始和她频频约会,很快,两人决定结婚。1926年10月23日,两人在第五大道的长老会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住进了霍华德出资为他们租的西55街55号的曼哈顿公寓。在霍华德的资助下,泰勒夫妇到欧洲进行了蜜月旅行,弗朗西斯还趁机在欧洲各地搜寻名贵油画,运回纽约充实画廊。

返回伦敦后,两人搬到汉普斯特德。不过,萨拉似乎不喜欢这个新家,她在日记中写道:

“那些郁金香高达三英尺,仿佛唯恐被人忽视。还有紫罗兰、‘烈焰冲天’的金鱼草、深红色的桂竹香。这不过是个寻常的花园。”

就是在这里,他们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1929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男孩,夫妇俩给他起名霍华德,借此表达对姨父的感激。三年后,霍华德有了妹妹伊丽莎白。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富足、美满、温暖的家庭。而维克多•卡扎莱特(Victor Cazalet)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多了几分不可思议。

维克多是一位富有的艺术品收藏者,同时也是一名政客。一个闲散的午后,他走进弗朗西斯的画廊,一口气买下了三幅名画。而用维克多的政敌们的话说,他还“买下了弗朗西斯”,因为自那天起,他们几乎形影不离,直到“二战”爆发才被迫分开。

融入泰勒家后,维克多对萨拉也很迷恋,于是,他同时拥有了泰勒夫妇。那时,伊丽莎白还没有出生。在维克多的帮助下,弗朗西斯和萨拉结识了很多政治家、文学家、明星和当权贵族,演员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就是其中之一。维克多和泰勒夫妇的密切交往引其很多人的关注,上流社会对此流言颇多。维克多的妹妹西尔玛•卡扎莱特-凯依尔(Thelma Cazalet-Keir)也知道这件事,但她不仅没有干预哥哥与泰勒夫妇的交往,后来还成了伊丽莎白的教母。

1954年,萨拉在为女性杂志《麦考尔》供稿时描述了伊丽莎白的出生,“那个宝贵的包袱被放到了我胳膊里,刹那间,我的心就安静了。她是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婴儿。她的头发又黑又长,耳边还留有少许绒毛。她的鼻子仿佛上翘的小按钮,小脸儿紧皱,似乎这个世界还没向她敞开。”很显然,这与事实相去甚远。萨拉还说伊丽莎白出生十天后才睁开眼睛。但西尔玛•卡扎莱特却说,伊丽莎白出生后的第二天,眼睛就已经睁得大大的了,非常澄澈。她甚至觉得,这个小姑娘绝对是维克多的孩子,因此应该叫伊丽莎白•泰勒•卡扎莱特。

伊丽莎白是在蓝领密集的亨登区进行出生登记的,紧邻亨登区的是一个高档社区汉普斯特德区。多年以后,伊丽莎白坚称自己出生于汉普斯特德区,她当时的丈夫伯顿开玩笑地说道:“亲爱的,你不过是个生在亨登区的穷女孩。”当然,事实上她并不穷。

在维克多的百般宠爱下,伊丽莎白过着小公主般的生活。维克多经常送她贵重的礼物。很多时候,他比弗朗西斯更称职。伊丽莎白3岁时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维克多得知后,冒着大雨驱车九十英里去看她,并日夜守在床边,亲自照顾她。据传记作家罗伯特说,维克多把政务和生意全都抛诸脑后,陪了伊丽莎白整整三周,因此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维克多还送了一处房产给伊丽莎白。这座宅邸靠近肯特郡,是16世纪的建筑。房子共有十四个房间,周围还有三千英亩的庄园。伊丽莎白的窗口常有燕子驻足,因而维克多把房子命名为“小燕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泰勒公主慢慢蜕变成一个有着浓密黑发的漂亮女孩。因为有维克多和弗朗西斯的资金支持,泰勒一家过着优越的生活。他们有一名全职司机、三名女仆、一名私人厨师和一名保姆。维克多和弗朗西斯经常飞往巴黎,为他们的小公主购买时尚裙装。维克多还为伊丽莎白买了一匹马,伊丽莎白给它取名“贝蒂”。她喜欢骑着马,在自家广阔的庄园里自由地驰骋。她曾说:“童年时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骑着贝蒂尽情探索肯特郡。”肯特郡可爱的乡村生活和伦敦华丽的公寓生活使伊丽莎白拥有了一个趣味无穷的童年。

让这位小公主烦恼的只有一个问题——她身上的绒毛迟迟没能褪掉。据医生诊断,伊丽莎白患有先天性多毛症,这是一种基因缺陷疾病。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不得不定期把手臂上的毛剃掉。因为多毛症,哥哥喜欢叫她“蜥蜴人利兹”。也正因为如此,她很反感别人叫自己“利兹”。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要叫她“伊丽莎白”。1995年,作家哈里曼为她写了本厚厚的传记,书名正是《利兹》,伊丽莎白得知后火冒三丈。

伊丽莎白还患有基因病变疾病——双行睫,即双层眼睫毛。这让她的眼睫毛眼看起来相当浓密。伊丽莎白后来和儿童演员罗迪•麦克道尔(Roderick McDowall)一起拍摄《灵犬莱西》(Lassie Come Home)时,导演突然叫停,要求把伊丽莎白弄下台来,说她的睫毛膏涂得太多、眼妆太浓了。回到后台,化妆师却惊讶地发现伊丽莎白根本没涂睫毛膏。

泰勒夫妇在汉普斯特德的房子原为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 John)所有。他是英国知名的后印象派画家。20世纪20年代,他一跃成为英国顶级肖像画家,笔下的知名人物有《智慧的七柱》 (Seven Pillars of Wisdom)的作者T•E•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英国剧作家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和《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作者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等。奥古斯都搬出去之后,家中墙壁上依然挂有他的作品。弗朗西斯将它们据为己有,运到纽约卖了一大笔钱。

弗朗西斯经常到奥古斯都的住处拜访,仔细翻找垃圾桶,悄悄“救出”奥古斯都半途而废和不甚满意的作品,然后运到纽约高价出售。时至今日,艺术界不少人都认为,奥古斯都的名气是拜弗朗西斯所赐。奥古斯都的很多作品都是裸体美女,认识6岁的伊丽莎白后,他请求为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作画。泰勒夫妇欣喜若狂,但得知需要伊丽莎白脱光衣服后,萨拉断然拒绝了。多年后,得知这件事的伊丽莎白遗憾地说:“当初我应该让奥古斯都给我画个光屁股。天啊!那这幅画现在肯定价值连城。”

到了入学年龄,伊丽莎白进入了贵族学校“拜伦之家”。这所学校是出了名的势利和严格,只接收最上流家庭的孩子。伊丽莎白对那里风格统一的校服十分反感,她不喜欢和别人穿的一样。她对老师说:“等我长大了,我只穿专人设计的衣服。”伊丽莎白的校外活动是在维卡妮舞蹈学校学习舞蹈。伊丽莎白说自己在那里学习了芭蕾,但学校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否认了此事,因为她们从来不教那么小的孩子学芭蕾。伊丽莎白在那里学的其实是踢踏舞、波尔卡 以及华尔兹之类的交谊舞。维卡妮舞蹈学校非常有名,学期结束时,,约克公爵夫人带着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公主 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 参加了舞蹈表演会,不过,两位公主的舞蹈是白金汉宫的私人教师教的。在演出中,伊丽莎白•泰勒扮演一只蝴蝶,屈膝在舞台上扑闪着翅膀。

演出结束后,伊丽莎白•泰勒和玛格丽特公主聊天,令萨拉吃惊的是,两个小姑娘的话题竟然不是布娃娃,而是帅气的男孩子。萨拉不由得担心女儿会不会太过早熟,弗朗西斯却不以为然,还建议萨拉去听听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的课程。安娜是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女儿,她是一位儿童性欲专家,常年在伦敦开课。安娜认为,5岁的儿童就已经会对性产生兴趣。

不久,萨拉还发现,女儿对成熟男人也有好感,比如他们家的新朋友——肯尼迪大使的二儿子。1939年的伦敦城最出名的美国人要数美国驻英国大使约瑟夫•P•肯尼迪(Joseph Patrick Kennedy)。在维克多的安排下,泰勒夫妇很快便和大使夫妇熟络起来。大使夫妇邀请萨拉、弗朗西斯和维克多一同到大使馆参加奢华的派对,作为答谢,维克多邀请肯尼迪一家到肯特郡共度周末,7岁的伊丽莎白因此遇到了22岁的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未来的美国总统。

伊丽莎白后来时常与好莱坞的朋友们谈论那个下午。在幼小的她眼中,约翰•肯尼迪阳光帅气、高大魁梧、青春洋溢并且相当迷人。伊丽莎白一见到他就对他非常着迷,她很喜欢

这个笑声爽朗的大哥哥。每当约翰向她投以微笑,她的心就止不住地砰砰乱跳。约翰还和年幼的伊丽莎白一起去骑马,途中他对伊丽莎白很是亲切,像照顾自己的妹妹一样。回家之前,伊丽莎白勇敢地对约翰表白了,她希望约翰能够耐心地等她长大,然后嫁给他。不止如此,小小的伊丽莎白还对他说,哪怕到时候他不想结婚,自己也要成为他的女朋友。伊丽莎白长大后确实见到了约翰•肯尼迪,只是那时这个小姑娘已经不想嫁给他了。

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长辈的疼爱让伊丽莎白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战争的脚步已经临近,安宁祥和的生活很快就会被打破。

 

第2章 伊丽莎白的野心

我几乎忘记自己曾经不出名过。

1939年春,英国政府开始为伦敦市民分发防毒面具。英国已不再安全。萨拉觉得是时候把儿子和女儿转移到安全的“美国堡垒”了,甚至连大使约瑟夫•肯尼迪也建议弗朗西斯尽快盘点伦敦的业务。但维克多此时却无法离开。“二战”一触即发之际,维克多选择了与丘吉尔一样的战线,坚决反对张伯伦总统的绥靖政策 。维克多极力主张为犹太人提供避难所,他一直都对犹太人抱有同情和好感,他曾写道:“如果我是犹太人,我会强烈呼吁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度。”在紧张的局势下,维克多必须留在英国。弗朗西斯不忍与维克多分离,他让萨拉带孩子们去美国,自己则陪着维克多一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维克多和弗朗西斯一同为萨拉及孩子们送行。伊丽莎白清晰地记得自己在伦敦的最后一个周末,那天,维克多拉着她的小手,和她一同看着士兵们在海德公园附近挖战壕。按照计划,母子三人将搭乘曼哈顿号穿越大西洋,八天后达到纽约港。船上大部分乘客都是从奥地利和德国出逃的犹太人,幼小的伊丽莎白听到大家谈论纳粹蹂躏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她深刻地意识到,战争是一场灾难。

离开伦敦前,伊丽莎白从《泰晤士报》上剪下了约翰•肯尼迪的照片,还把照片贴到了卧室的墙壁上。萨拉注意到女儿的这一前所未有的兴趣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她随即给弗朗西斯写信。抵达纽约港后,她立刻将途中写的八封信都寄了出去。在其中一封信中,萨拉写道:“伊丽莎白对大使的儿子约翰•肯尼迪很有好感。那个骑马的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同伊丽莎白一样大时,我对男孩子毫无兴趣,只热衷自己的玩偶或者新裙子。估计我们的女儿会步入早婚的行列。至于霍华德,他相当漂亮,我只需要保护他免受某些恋童癖的骚扰。”

为消磨时光,乘客们在船上观看了电影《小公主》(The Little Princess)。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她的父亲在前线牺牲后失去了庇护,无奈之下她只得在贵族学校做起了女仆。影片希望传达的思想是女孩应当坚强,不被困境击败。主演是当时最红的童星秀兰•邓波尔(Shirley Temple)。7岁的伊丽莎白目不转睛地盯着秀兰,对这部电影极其入迷。次日早餐期间,伊丽莎白对萨拉说:“妈妈,我想当演员,做一名电影明星!”伊丽莎白相当自信,她认为自己比秀兰•邓波儿要可爱多了。电影杂志上写秀兰比她大4岁,这就意味着秀兰很快就无法扮演年幼的孩子,而这正是她的好机会。萨拉对女儿的想法感到吃惊,她没想到女儿竟是如此成熟,如此野心勃勃。

经过数天的跋涉,三人终于抵达了纽约。伊丽莎白很快便被纽约的繁华征服了。此时的纽约毫无战争阴云,人们其乐融融,与气氛紧张的英国截然不同。萨拉有两个选择——加州和纽约。她在这两个地方都生活过,她最终选择了加州,理由是“以便时常与娘家人走动”。

实际上,她还有其他考虑,她准备帮助女儿实现童星梦,因为好莱坞就在加州的西北郊。后来人们经常指责萨拉是“星妈”,一味逼迫女儿进军演艺圈。萨拉对此坚决否认,她说:“或许到了后来我确实如此。不过一开始,是我女儿一心想要取代秀兰•邓波尔。她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寻找‘伯乐’。我写信给弗朗西斯时就说,女儿是7岁的年龄、30岁的心计。”

四天后,泰勒一家踏上了开往加州的列车。抵达加州后,萨拉带孩子们拜访了自己父亲的养鸡场。萨拉和伊丽莎白都难以忍受那个地方,他们渴望回归都市生活。萨拉的父亲开着自家的小货车送他们去洛杉矶,并给她们租了一处屋子。

弗朗西斯最终还是忍痛告别了维克多,来到加州与家人汇合。他在好莱坞开了一家画廊,一家人很快就搬到了名流云集的比佛利山庄。恐怖片演员兼艺术爱好者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和演员爱德华•G•罗宾逊(Edward G. Robinson)都是弗朗西斯的早期主顾。伊丽莎白也有了新的生活轨迹:白天在维拉德中学上学,晚上则被接到画廊温习功课。伊丽莎白希望自己能邂逅一些影星,她清晰地记得自己遇到的第一个明星是詹姆斯•曼森(James Mason)。她走上前去,发现他已经醉得东倒西歪。不过,醉酒的曼森还是没忘了夸她长得漂亮。

当时,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好莱坞最热门的话题。这部影片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畅销小说《飘》。为了挑选男主角,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David Selznick)煞费苦心。他先后约见了许多演员,包括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和加里•库珀(Gary Cooper)等,甚至还有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再三考虑之后,他选定了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与此同时,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选秀运动也拉开了帷幕。美女们为得到女主角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塞尔兹尼克找到了他心目中的斯嘉丽——初到纽约的英国美女费雯•丽(Vivien Leigh)。费雯的男友劳伦斯•奥利弗当时也在好莱坞,他正准备拍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伊丽莎白曾在伦敦见过奥利弗,他是维克多和弗朗西斯的老熟人。

1964年,伊丽莎白在出版的回忆录《伊丽莎白•泰勒笔下的伊丽莎白•泰勒》中提到:“跟妈妈一起外出购物时,经常有人跑过来告诉她:‘你女儿跟费雯•丽极为神似。去参加塞尔兹尼克的工作室试镜吧!她绝对适合扮演斯嘉丽的女儿。’当然,每次听到这话我都会极度兴奋。”影片中瑞德和斯嘉丽的女儿小名叫邦尼。伊丽莎白打听到邦尼的人选还未确定,而且这一角色还需要骑马时,她非常激动,认为这个角色非她莫属。

得知女儿非常渴望这一角色,弗朗西斯致电昔日的朋友奥利弗,邀请他和费雯•丽一同来比佛利山庄的家中做客。虽然这对情侣迟到了一个小时,但在伊丽莎白看来,这丝毫无损两人的耀眼形象。多年后,伊丽莎白经常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两人的魅力相得益彰,不分伯仲。我当时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和费雯一样。”而费雯则惊叹于伊丽莎白的美貌,对伊丽莎白很满意。她打算说服塞尔兹尼克和导演乔治•库克(George Cukor),让伊丽莎白扮演邦尼。奥利弗还带来了长长的剧本,向伊丽莎白展示了邦尼的台词。然而伊丽莎白失望地发现,这个角色简直微不足道,但她还是礼貌地感谢了奥利弗和费雯,表示自己会耐心等待米高梅公司的回话,争取试镜机会。后来,费雯在拍摄《象宫鸳劫》(Elephant Walk)时精神失常,因而只得由伊丽莎白接替,这让伊丽莎白成就感十足。

与费雯见过面后的一天,伊丽莎白正在父亲的画廊玩耍,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走了进来。嘉宝注意到了伊丽莎白,认为漂亮的伊丽莎白非常适合拍电影。伊丽莎白也认出了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曾看过嘉宝主演的的电影《茶花女》。面对嘉宝的夸赞,伊丽莎白十分兴奋,非常希望可以和嘉宝一起演电影。嘉宝还表示自己会给迈耶打电话推荐伊丽莎白出演邦尼,伊丽莎白对此十分感激。

但是,伊丽莎白一直没能收到试镜邀请,因此专栏作家海达•霍珀(Hedda Hopper)成了她最后的希望。霍珀是维克多兄妹的好友,跟弗朗西斯也有生意往来。她没见过伊丽莎白,但碍于和泰勒一家的交情,她还是在专栏中力捧伊丽莎白,说她是邦尼的不二人选,可惜没有什么效果。为了说服霍珀到家中观看女儿的才艺展示,萨拉可谓费尽心机。然而,霍珀并不欣赏伊丽莎白的才艺,她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小女孩满脸忧愁和委屈,泪汪汪的。她弱弱地唱了一首《蓝色多瑙河》,边唱边紧张地摆弄着头发,更不敢跟我有眼神交流。这可真煎熬!最后,我对萨拉说,让伊丽莎白享受快乐的童年吧,不要再逼她拍电影了。”霍珀对伊丽莎白判了“死刑”,讽刺的是,在伊丽莎白成名后,她却转而声称自己“慧眼识珠”。

虽然伊丽莎白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但泰勒一家凭借画廊的可观收入和霍华德•杨的支持,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搬到了高档社区宝马山花园。他们的邻居有昔日米高梅的当家女星瑙玛•希拉(Norma Shearer)以及好莱坞名牌制片达瑞尔•扎努克(Darryl Zanuck)。在那里,伊丽莎白继续上舞蹈课,还跟路易•B•迈耶(Louis B. Mayer)的外孙女们交上了朋友。

得知邦尼的角色由4岁的凯米•金(Cammie King)扮演后,伊丽莎白很伤心。在《乱世佳人》上映五年之后的1944年,伊丽莎白在《多佛绝壁》(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的片场遇到了凯米,凯米回忆说,伊丽莎白对自己“很不友好”。不过,虽然没能得到出演《乱世佳人》的机会,伊丽莎白并不气馁。在萨拉的安排下,她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寻找演出机会,但幸运女神却迟迟没有降临。

安德里亚•考登(Andrea Cowden)的出现,使伊丽莎白的事业有了一丝曙光。她是环球影视CEO奇弗•考登(Cheever Cowden)的妻子。她在弗朗西斯的画廊购买了价值两万美元的奥古斯都的画作,其中一些正是弗朗西斯从奥古斯都的垃圾桶里挽救出来的。在画廊的墙壁上,安德里亚注意到萨拉挂上的伊丽莎白与费雯•丽的合影,照片里的两人十分相像。萨拉见此灵机一动,邀请考登夫妇到家中喝茶,不过,所谓的喝茶最后变成了一顿奢华大餐。

晚餐过后,身穿百褶裙的伊丽莎白走出来,这是萨拉花了一整天精心打扮的成果。奇弗•考登果然惊呆了,称赞伊丽莎白是“最漂亮的女孩”。考登一向只投资心仪的演员,很幸运,伊丽莎白被看中了。1941年4月21日,环球影视和伊丽莎白签了为期五个月的合同,周薪为一百美元。在与环球影视签约之前,伊丽莎白参观过米高梅,她形容那里是“满是嬉笑儿童的公园派对”。她一心想签约顶级的工作室,对二流喜剧片和恐怖片很不屑。但萨拉告诉她,很多时候影星是没有选择的,就算是不喜欢的片子也不得不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可能的。在后来的生活中,伊丽莎白对此深有体会。

 

伊丽莎白在环球的第一部片子是《每分钟出生一个孩子》(There's One Born Every Minute),于1942年发行。照伊丽莎白的话说,她当时“演了个小破孩,只知道疯跑,还傻乎乎地用橡皮筋偷袭胖女人们的屁股”。影片中,伊丽莎白与卡尔•斯威策(Carl Switzer)出演对手戏。卡尔头发乌黑,脸有雀斑,他唱歌跑调和满口脏话是出了名的。他教伊丽莎白他所知道的全部脏字儿,伊丽莎白后来恶毒的说话方式或许正是拜卡尔所赐。

卡尔死于1959年1月21日,当晚,40岁的卡尔因为帮摩西•斯迪尔兹(Moses Stiltz)找到了走失的狗,因而前去领取五十美元的赏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结果,摩西失手开枪杀死了卡尔。在后来的审判中,摩西声称开枪是出于自卫,最终无罪释放。卡尔是第一个体验“泰勒的诅咒”的人。“泰勒的诅咒”是指伊丽莎白的很多合者都不幸英年早逝,包括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和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当然,责任不在伊丽莎白。但即使如此,她还是被封为“黑寡妇”。海达•霍珀后来还挖苦说:“最好的死法就是跟伊丽莎白合拍电影。”

这一年,泰勒一家遇到了大难题。1941年,美国宣布加入“二战”,画廊生意因此很不景气,霍华德•杨也已不再为泰勒一家提供经济支持。不过,霍华德•杨承诺,如果弗朗西斯的画作在自己的画廊里出售,他将会给弗朗西斯20%的分红。因此,伊丽莎白的父母都希望借助女儿的演艺事业重振这个家。然而,环球影视的星探凯利全程追踪了伊丽莎白的处女作。他报告老板说:“她的眼神相当老成,毫无童真之感。事实上她一无所长。我还是喜欢玛格丽特•奥布赖恩(Margaret O'Brien)。”在他的建议下,环球影视没有与伊丽莎白续约。

1943年春,维克多受英国政府的派遣,到了纽约和加州。弗朗西斯开心地从洛杉矶飞抵纽约迎接他,两人在曼哈顿华尔道夫酒店订了一间套房,弗朗西斯一直陪在维克多身边。结束在曼哈顿的任务后,维克多又陪弗朗西斯返回洛杉矶,萨拉在机场迎接了他们。维克多在泰勒家小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关心自己心爱的伊丽莎白。萨拉谎称女儿与环球影视签了七年的合同,而且她主演的片子马上就要上映了,维克多十分开心。维克多闲暇之时,伊丽莎白就粘着他,有时还亲亲“爸爸”,或者坐在他的腿上。维克多非常疼爱女儿。虽然当时伦敦战火纷飞,但他还是不远千里带了伊丽莎白最喜欢的糖果。

在洛杉矶的日子里,弗朗西斯陪同维克多进行多场演讲,还向各界人士报告战况。维克多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教子,因而吸引了大批名流来参加自己的演讲。维克多多次劝说泰勒一家,希望他们战后能返回英国。维克多说战争胜利在望,但事实上,在1943年,战况对盟军极为不利。维克多还跟伊丽莎白保证,战后英国的电影业将会迅速复兴,在英国,伊丽莎白会成为大明星,好莱坞根本不值一提。

多年后,伊丽莎白依旧清晰地记得与维克多含泪告别的场景。她回忆说:“父亲对他依依不舍,仿佛两人再无重逢之日。我也为父亲感到惋惜。我知道他深爱着维克多。他把自己的爱都给了维克多,对萨拉和我则略显默然。”伊丽莎白说这些话的时候丝毫没有鄙夷之意,她是发自内心地理解父亲和教父。虽然这理解并不深刻,但她一直用包容的态度看待这类事情,尤其是在她未来的生活中。

维克多离开几周后,泰勒一家收到了他的死讯。1943年6月12日,维克多乘坐解放者号轰炸机从中东出发返回伦敦。途中飞机停在直布罗陀海峡加油,然而再次起飞后不久,飞机便坠毁到海港当中。机上还有波兰流亡政府的总理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Władysław Sikorski),维克多当时担任他的秘书。各界对飞机失事原因的猜测从未中断,但始终没有定论。维克多罹难的消息登上了伦敦《每日邮报》的头版头条,文章称他是“最闪耀也最全能的公众人物”。维克多去世后,泰勒一家与卡扎莱特家族的联系并未中断。维克多的侄女谢兰后来说:“伊丽莎白常会来拜访,每次身穿一袭黑衣,她是在缅怀英年早逝的维克多。”

没有人比弗朗西斯更伤心,维克多死后,他一直闭门不出,整日借酒消愁,甚至扬言要自杀,萨拉只得叫来医生。一段黑暗期过后,弗朗西斯变得沉默寡言,连维克多的名字都听不得。萨拉对弗朗西斯无计可施,只好把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她不断邀请电影界名流来家中做客,希望为女儿争取到签约机会。

当时,伊丽莎白和哥哥霍华德就读于离家不远的霍桑小学。这所学校更加高级,学生也更加狂妄,他们经常嘲笑伊丽莎白和哥哥的伦敦口音。伊丽莎白10岁生日时,萨拉邀请了很多朋友到家中做客。她为女儿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伊丽莎白吹灭蜡烛,沮丧地说:“我才10岁,却已经尝到了被一部又一部的电影给拒绝的滋味儿了。”萨拉对女儿的失落感同身受,她也很难过。因此,每天早晨伊丽莎白上学之前,萨拉都会对女儿说:“你每天都在变美。有朝一日你会成为明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贵人。”

第3章 绽放的紫罗兰

我非常喜欢冒险。世界上有许多门都是开着的,我不怕看到门背后的东西。

萨拉的话果真应验了。

米高梅制片人塞缪尔•马克思(Samuel Marx)与泰勒家同住一个街区。塞缪尔同时也是一名防空队员,帮助居民防备日军的空袭,弗朗西斯也自愿加入其中。闲暇之时两人常常谈论伊丽莎白。一天晚上,塞缪尔透露说,他打算解雇童星玛丽•弗林(Marie Flynn),她本来是要出演《灵犬莱西》中英国公爵的孙女普里西拉的,但因个头太高而落选了,又说这一角色还悬空,伊丽莎白正合适,而且角色刚好需要英式口音。弗朗西斯急忙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萨拉。萨拉一刻也不愿多等,立刻带女儿去了米高梅公司。一路上,伊丽莎白兴奋不已,她预感到自己即将成为大明星!

母女俩到达米高梅时已是下午6点,不过导演弗雷德•M•威尔科克斯(Fred M. Wilcox)还是接待了她们。威尔科克斯永远也忘不了第一眼看到的伊丽莎白。那天,她披了一件紫色披风,眼睛也被衬成了紫色,就像一朵绚烂的紫罗兰,很漂亮,也很有感染力。

威尔科克斯现场安排她试镜,结果,她很快就和《灵犬莱西》的主角莱西混熟了。莱西是一只柯利牧羊犬,被称为好莱坞演技最棒的“明星”之一。威尔科克斯给莱西的周薪是九十美元,后来涨到了二百五十美元,而伊丽莎白的周薪只有七十五美元。米高梅公司的高层路易•迈耶对这一安排非常满意,但他对伊丽莎白评价不高。他认为伊丽莎白“没有秀兰•邓波尔的酒窝,没有朱迪•加兰(Judy Garland)动听的嗓音,没有简•鲍威尔(Jane Powell)的曼妙歌声,也学不来玛格丽特•奥布赖恩那样哭得梨花带雨”,不过他还是签下了她。

《灵犬莱西》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彩色二流影片。在彩色电影里,伊丽莎白的一头秀丽的黑发变成了蓝黑色,因此,威尔科克斯希望把她的头发染成金色。塞缪尔则要求她拔掉一些眼睫毛,并把脸上的痣去掉,甚至要求她改名为弗吉尼亚•泰勒。10岁的伊丽莎白拒绝了这些无力的要求,坚持以真实面貌进行拍摄。

开拍的第二天,伊丽莎白认识了14岁的罗迪•麦克道尔。罗迪在1939年就出演了电影《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当时已小有名气。拍摄完《灵犬莱西》后,两人成了挚友。罗迪后来回忆说:“第一次看到伊丽莎白,我就被她的魅力感染了。她实在是太美了。她十分早熟,眼神也相当老练。”伊丽莎白告诉罗迪,母亲萨拉用尽各种方法让她成名。萨拉还曾想让哥哥霍华德当童星,为此还和弗朗西斯激烈地争吵过。罗迪则告诉伊丽莎白自己是同性恋。伊丽莎白很惊讶,但没有歧视或疏远他,反而对他颇为包容。对于伊丽莎白和罗迪的友谊,萨拉并不反对,她允许伊丽莎白参加罗迪的周末派对。在那里,伊丽莎白可以喝着柠檬汁与朋友们畅聊。

伊丽莎白不再是个孩子了,拍戏之余,她接拍了很多广告——力士香皂、惠特曼牌巧克力和光泽洗发水。她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赚得比父亲还要多。《灵犬莱西》的拍摄初步完成后,迈耶把伊丽莎白单独叫到了办公室,跟伊丽莎白续签了七年的合同,起薪是每周一百美元,后来逐渐涨到了七百五十美元。萨拉告诉女儿,这只是个开头。她颇有先见之明,预测日后女儿的片酬将高达一百万美元。

伊丽莎白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中也有了新的目标。她向罗迪坦言,自己在学校里遇到了“世上最美丽的男孩”。他叫德里克•哈里斯(Derek Harris),比伊丽莎白大6岁,也想成为一名演员。伊丽莎白很喜欢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和对方一起成为最耀眼的荧屏恋人。

在196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伊丽莎白回忆了自己的初恋,她说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怦然心动。那天,她和德里克•哈里斯一起乘电梯,德里克不留神把她绊倒了,于是慌忙把她拉起来,还对她说:“美女你好。”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对话,伊丽莎白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慌忙躲进了卫生间。这成了她回忆中最美妙的瞬间之一。

 

后来,德里克•哈里斯改名为约翰•德里克(John Derek),并且很快与伊丽莎白谈起了恋爱。在罗迪的帮助下,伊丽莎白和德里克偷偷地在罗迪家游泳池旁的小屋里幽会。第一次幽会时,德里克还为伊丽莎白表演了脱衣舞。伊丽莎白被他的色情惊得目瞪口呆,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男人的身体。他们每个周日的下午都会去罗迪家约会。伊丽莎白对德里克倾注了全部热情,然而,她很快就遇到了波折。

当时,塞尔兹尼克将德里克和秀兰•邓波儿也收归旗下,并安排两人合演了多部大片。在1944年的电影《自君别后》(Since You Went Away)中,德里克扮演了秀兰的男朋友。影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两人又合演了《我要看见你》(I'll Be Seeing You)。年幼的伊丽莎白非常渴望出演这两部片子的女主角,在选角时,她还一度认为自己是最佳人选,因为当时秀兰已经16岁了。然而塞尔兹尼克却选择了秀兰,在采访中,他说秀兰正处在转型期,并预测她会再度创造票房奇迹,因而一再拒绝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对此嗤之以鼻,她相信自己必将取代秀兰成为主角,成为迈耶眼中的“大腕”。没过多久,德里克突然不再赴“周日之约”,也不怎么跟伊丽莎白联系了。罗迪告诉伊丽莎白,塞尔兹尼克要求德里克和秀兰做一对公众情侣,以增加知名度。糟糕的是,德里克也确实在跟秀兰交往。伊丽莎白十分伤心,她原本打算16岁时嫁给德里克的,没想到他却坠入了另一个温柔乡。

1988年,伊丽莎白读了秀兰的回忆录《童星》。读到有关德里克的章节时,她“勃然大怒”,认为里面的内容严重失实。秀兰写道:“德里克自视甚高,却非常在意我的感受。他额前有一抹刘海,颇具艺术气息。在垫肩的衬托下,他显得高大伟岸。作为一名情人,他也相当上镜相当体面。”伊丽莎白对这段评论道:“我对德里克的身材一清二楚。他全身上下没有一处需要衬垫。”秀兰还在书中评价德里克演技拙劣,就像“一根木头”。另外,秀兰还揭露,德里克时常拿着一把匕首在空中比划,仿佛在袭击隐形的敌人。秀兰对此很反感,“不是所有女孩都愿意亲吻一个手持匕首的混蛋。”

然而,真正毁掉德里克、秀兰和伊丽莎白三人友谊的是德里克送的两幅油画。秀兰说:“我得到的那幅画阴森可怕——背景是抽象的绿色水藻,上面还有一张模糊的蓝色面孔。妈妈一眼就发现了这面孔与我相似,故而严令禁止我再跟他交往。”伊丽莎白得到的那幅画则更恐怖:绿色的水藻掩盖着她的面庞,食肉章鱼在吞噬她裸露的尸体。发现这幅画后,萨拉立刻把它烧掉了。萨拉觉得德里克虽然看上去一表人才,内心却有些变态,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因而严禁伊丽莎白与他交往。德里克的父亲也注意到了儿子的“阴暗面”,因此送他去看了精神病医生。不过,伊丽莎白跟他时断时续地又交往了两年,约会地点还是在罗迪家里,之后就断了联系。20世纪50年代晚期,德里克已经淡出了观众视线,他找伊丽莎白帮忙,希望争取《青楼艳妓》(Beutterfield 8)的男二号。伊丽莎白没有推荐他,两人就此不相往来。

《灵犬莱西》之后,米高梅没有适合的角色给伊丽莎白。为了不浪费一百美元的周薪,米高梅转而把她外雇给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周薪为一百五十美元。如此一来,米高梅反而每周有五十美元进账。伊丽莎白因此开始在福克斯电影公司工作。

当时,福克斯电影公司正筹划重拍经典剧目《简•爱》(Jane Eyre),准备于1944年发行。《简•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哥特式小说,讲述一位自幼失去双亲的英国女子只身来到英格兰北部大沼泽附近的独栋别墅,在那里做一名家庭教师。福克斯电影公司安排琼•芳登(Joan Fontaine)出演成年的女主角简•爱,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出演男主角罗彻斯特,并且增加了罗彻斯特的戏份。影片由罗伯特•史蒂文森(Robert Stevenson)指导。他是知名的英国剧作家兼导演,最出名的作品是1964年的《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十三项提名和五项大奖,其中之一就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伊丽莎白得到了出演《简•爱》的机会,他饰演的是海伦•柏恩斯(Helen Burns)——幼年简•爱在孤儿院的朋友,而饰演幼年简•爱的是佩吉•安•加纳(Peggy Ann Garner)。伊丽莎白清晰地记得男主角奥森•威尔斯第一次出现在片场时的情景,他在跟班们的簇拥下到来,还迟到了四个小时。他说自己的跟班是“我的奴才们”,仿佛自己就是16世纪的欧洲君主。伊丽莎白对这样的排场羡慕不已,在她眼中,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星。她暗暗发誓,将来自己特要跟奥森•威尔斯一样,带着自己的发型师、秘书、化妆师、服装设计师,或许还有一名专职情人或者丈夫。总之,她将来的随从队伍绝对要比威尔斯的更壮观。

见到伊丽莎白后,威尔斯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后来回忆说:“读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洛丽塔》(Lolita)时,我之所以能够深刻理解书中的人物特点,是因为我跟伊丽莎白有过接触。她是那么地独一无二、也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她就是我心中的洛丽塔。”在那之前,威廉斯说从来没发现自己会迷恋一个小女孩。不过,他似乎忘了自己曾经勾引过15岁的朱迪•加兰。在片场,威尔斯和伊丽莎白相谈甚欢。他还和她约定,要她三四年后一定要回来找自己。等到威尔斯再次在米高梅的食堂遇到伊丽莎白时,她已经15岁了,成了威尔斯眼中的“大姑娘”。“伊丽莎白身上有一些超越年龄的东西。”威尔斯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端着托盘走到桌前的婀娜身姿,我想得到那个女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好色的老男人。”

在《简•爱》中,伊丽莎白的的戏份不多,但她并不在意。她还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并第一次拍摄了临死的一幕。萨拉要求史蒂文森为伊丽莎白加戏份,史蒂文森因此向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抱怨。或许是为了惩罚萨拉,福克斯电影公司把伊丽莎白从演员名单中删掉了。多年后,伊丽莎白给自己的孩子们展示了这部电影。她难过地说,自己所有的片段都被商业广告替换了。不过,由于伊丽莎白后来名气大增,在随后的版本中,她的片段得到了恢复,很多粉丝都记得伊丽莎白塑造的那个瘦小的孤儿形象。

《简•爱》拍摄完成后,伊丽莎白又友情出演了《多佛绝壁》。影片的女主角苏珊由当时的大牌明星艾琳•邓恩饰演。影片讲述了女主角苏珊拜访英国时,与艾伦•马歇尔(Alan Marshal)饰演的阿什伍德爵士坠入爱河,并最终成为他的妻子。结果,阿什伍德死于“一战”,留下怀孕的妻子。不久,苏珊生下了一个儿子。“二战”期间,儿子受了伤,胜利在望之际却离世了。儿子由彼特•劳福德(Peter Lawford)饰演。这是一部歌颂英雄主义的战争片,也是一部典型的悲情片。伊丽莎白扮演的是阿什伍德庄园里的农夫的女儿贝蒂,总共只有两幕。拍摄期间,年轻的伊丽莎白喜欢上了彼特•劳福德。她觉得影片中的彼特很帅气,而现实生活中的彼特比影片中更帅气。不过,彼特后来与拉娜•特纳(Lana Turner)展开了一段为期八个月的恋情,伊丽莎白吃了不少醋。

电影拍摄期间,导演克莱伦斯•布朗(Clarence Brown)与联合制片人西德尼•富兰克林(Sidney Franklin)经常在午餐间八卦片场的绯闻,女主角艾琳•邓恩和男主角艾伦•马歇尔是他们的忠实听众。伊丽莎白也在那里,不过她通常保持沉默,尽管实际上她对这些绯闻也很感兴趣。范•约翰逊(Van Johnson)是绯闻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影片拍摄结束前,他成功地俘获了彼特的“芳心”。生于英国的吉尔•埃斯蒙德(Jill Esmond)也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当时刚刚被丈夫劳伦斯•奥利弗抛弃。一天吃午餐的时候,埃斯蒙德告诉伊丽莎白和邓恩:“我强烈建议大牌女星不要嫁给演员。这有损健康。”

后来,听说克莱伦斯•布朗接下来要执导《玉女神驹》(National Velvet),伊丽莎白为了把握机会,开始对布朗大献殷勤。《玉女神驹》改编自伊妮德•巴格诺德(Enid Bagnold)的同名小说,米高梅对这部影片筹划已久。故事的主题是讴歌平凡人物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女性的伟大成就。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是12岁的英国女孩维尔维特,维尔维特是一个敏感且胆小的孩子,对自己的马儿朋友万分喜爱,这匹马陪伴她度过了赛场里外的重重障碍,帮助她在国家越野障碍赛马中赢得了冠军。人们普遍认为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

米高梅最终确定秀兰•邓波尔出演女主角,但福克斯电影公司不愿放掉这个聚宝盆,因此秀兰不得不放弃这部影片。伊丽莎白把小说读了五遍,她向布朗毛遂自荐出演女主角维尔维特•布朗,她自认是维尔维特的最佳人选,还历数了自己的优势:4岁就开始骑马,能讲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语,年龄也适合。情人节那天,她还送了布朗一张“表意暧昧”的贺卡,试图为自己再加些分。于是,布朗给伊丽莎白看了一期《综艺》杂志,其中一篇文章称潘德罗•S•伯曼(Pandro S. Berman)希望发起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选秀。在文章中,伯曼预测说,这将与30年代挑选斯嘉丽一样声势浩大。

骄傲的伊丽莎白迅速行动起来,萨拉开车把送到了米高梅,她独自一人闯进了伯曼的办公室,直接站到伯曼面前,坚定地说自己就是最好的维尔维特•布朗。伯曼后来回忆说,自己被那个11岁的小女孩的强硬的语言和声音震惊了。虽然她外表清纯,但骨子里却相当成熟。不过,伯曼觉得伊丽莎白不适合这一角色,她身高不够,比预想中的维尔维特矮三英寸;而且,女主角需要女扮男装参加赛马比赛,但却被观众看出了破绽,这就需要胸部更加丰满的女孩。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伯曼惊呆了——伊丽莎白当着他的面撕开自己的衬衣,把胸露了出来。伯曼瞠目结舌,以伊丽莎白的年纪来说,她的胸确实足够丰满。伊丽莎白用尽方法证明自己符合角色所需的所有条件,伯曼再也找不到其他借口,他只能告诉她,这个角色归她了。

第二天,米高梅宣布选定伊丽莎白出演《玉女神驹》女一号。又一个好莱坞传奇由此诞生。

 

第4章 我会快快长大

所有事情都令我紧张——除了拍电影。

得到出演机会,伊丽莎白非常努力,为满足角色需要,她下狠劲儿锻炼自己的身材。她狂吃丰胸奶油,每天还进行高强度训练。萨拉没帮上什么忙,倒是利兹•惠特尼(Liz Whitney)给予伊丽莎白很大帮助,她送了很多丰胸杂志供伊丽莎白研究。拍摄的前三个月里,伊丽莎白说自己高了三英寸、胖了十磅。不过,在1987年出版的回忆录《腾飞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Takes Off)中,伊丽莎白描述了自己当时“厚重”的早餐:“两个煎蛋、一个汉堡包、炸土豆条,还有一摞涂满枫糖浆的煎饼。可我怎么都胖不起来!”

《玉女神驹》导演依旧是克莱伦斯•布朗,布朗曾七次执导葛丽泰•嘉宝的影片,是好莱坞资深电影人。他对伊丽莎白做了如下评价:“我无法看透她的眼睛,不过其中有些东西似乎跟嘉宝相通。”开拍第一周,布朗便要求伊丽莎白剪短发。萨拉母女软磨硬泡,依旧没能改变布朗的想法。无奈之下,母女俩只得求助好莱坞知名发型师西德尼•盖瑞拉弗(Sidney Guilaroff)。盖瑞拉弗曾为嘉宝、琼•克劳馥等知名影星设计发型,他为伊丽莎白做了一顶假发,与她的发色几乎毫无差异,并且与头型相当契合。回到片场时,伊丽莎白得到了布朗的表扬。第二天,他在派对上看到了长发的伊丽莎白,立刻就明白了她的小把戏。他因此调侃伊丽莎白的胸也是假的,伊丽莎白丝毫不觉得尴尬,反而相当大方地回应说自己的胸绝对货真价实。布朗对伊丽莎白的大胆和“厚颜无耻”无可奈何。她完全不像个少女,而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伊丽莎白对朋友说:“我会快快长大,甚至比现在的速度还要快。我知道自己还很年轻,但我的心理年龄是生理年龄的两倍。我希望能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其中没有萨拉,也没有米高梅。”

这部片子让伊丽莎白结识了男主角米基•鲁尼(Mickey Rooney)。他已经23岁了,是昔日的票房冠军,他曾出演过电影《娃娃从军记》(Babes in Arms),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还和朱迪•加兰合拍了电影《笙歌喧腾》(Strike Up the Band)。虽然伊丽莎白年龄尚小,但是她的第一段绯闻却传遍了大街小巷。绯闻出自希拉•格雷厄姆(Sheila Graham)的专栏,她是第一个报道伊丽莎白绯闻的专栏作家。格雷厄姆声称,伊丽莎白和朱迪都迷上了鲁尼,不过都败给了鲁尼的妻子艾娃•加德纳(Ava Gardner),她还称赞鲁尼是“最受欢迎的情人”。但实际上,艾娃和鲁尼当时已经分居,艾娃正频频与其他男人约会。

拍摄期间,伊丽莎白与马“查尔斯国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电影里这匹马名叫“派”。它是一匹枣红色的骏马,额头上有一道白色闪电。鲁尼提醒伊丽莎白这马十分骄横,但她毫不在意,甚至没套马鞍就骑了上去。剧本里有一幕需要她从马上摔下来。她坚持自己出演,不料重重摔倒在地,连草皮都被弹了起来。片场医疗条件有限,伊丽莎白没能得到好的治疗,因而落下了病根。三年之后,她因意外又一次摔了下来。X光显示,她的两根椎骨竟挤在了一起。实际上,当初为了得到维尔维特这一角色,伊丽莎白夸大了自己的骑马技术。

在片场,伊丽莎白和演员们的关系很好,艾琳•邓恩曾受邀到伊丽莎白家中喝下午茶。后来她回忆说,“每个房间里都有她的大幅照片,还有数不尽的母女照。咖啡桌上伊丽莎白的写真集和采访录也有十几本。走廊上和卧室里还有大量的模特,都身着伊丽莎白的演出服。周围的人虽满是阿谀奉承,但伊丽莎白还是相当礼貌得体、讨人喜爱。”片中扮演女主角母亲的是安妮•里维尔(Anne Revere),她因出演这部影片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不过,她和伊丽莎白的关系不太好。里维尔觉得,伊丽莎白就像一个笨手笨脚的电动玩具,表演的时候面无表情,自我感觉还相当良好。萨拉可不相信,她的女儿可是备受瞩目的明星。拍戏期间,萨拉甚至陪女儿一起上卫生间,生怕女儿受到骚扰。伊丽莎白对此十分反感,她觉得自己仿佛暴露在显微镜之下,没有丝毫隐私可言。幸运的是,萨拉知道罗迪是同性恋者,因而允许他与女儿独处。每当想外出时,伊丽莎白总会拉上罗迪作掩护。

《玉女神驹》杀青之际,伊丽莎白找到伯曼,求他把马送给自己。这是米高梅的财产,伯曼不得不向迈耶请示。迈耶看完《玉女神驹》后,对伊丽莎白的未来充满信心,因此同意把那匹马给她,反正马很快就会衰老。得到了心爱的礼物后,伊丽莎白很满足,她暗暗下了决定,每场电影之后都要寻求额外回报作为纪念。《玉女神驹》于1944年圣诞节上映,影片一上映便好评如潮。虽然主角是鲁尼,但伊丽莎白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时代周刊》评论伊丽莎白“早熟”,随后多家媒体迅速跟风。到伊丽莎白去世前,加拿大一半的树木都贡献给了类似的评论。原著作者伊妮德•拜格诺德参加了《玉女神驹》的伦敦首映式,对电影大加褒奖。当然,也有不少糟糕的评论,一位记者说:“《玉女神驹》是一部情色小说,讲述一个即将成年的处女与心爱的马的爱情故事。”但这些恶意评论没能削减《玉女神驹》的人气,伊丽莎白一炮而红,连饱受战乱之苦的英国也知道,又一颗耀眼的明星诞生在群星璀璨的米高梅。

《玉女神驹》之后,迈耶强迫伊丽莎白出演《灵犬莱西》的续集《战火历险记》(Courage of Lassie,又名《莱西的勇气》),迈耶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延续上一部的成功。影片由弗雷德•M•威尔科克斯执导,联袂出演的有弗兰克•摩根(Frank Morgan)。弗兰克•摩根曾在《乱世佳人》中扮演医生米德先生,因而伊丽莎白与他的关系尤为亲近。因为《莱西的勇

气》,伊丽莎白得以与柯利犬“派”重聚。续集中柯利犬“派”改名为“比尔”,伊丽莎白戏称自己在片中的戏份就是每隔十秒哭喊一次“比尔”。这是她最后一次与动物做搭档,她已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形象,她希望自己在荧幕上是一个少女,而非是一个与动物为伴的小孩。她在影片中与汤姆•德雷克(Tom Drake)出演对手戏。德雷克曾与朱迪•加兰合演1944年的《火树银花》(Meet Me in St. Louis),随即成为观众心中的“邻家男孩”。在《莱西的勇气》中,他饰演了一名士兵。伊丽莎白觉得德雷克帅气十足,温柔坦率。伊丽莎白主动追求了他,只可惜德雷克对她毫无兴趣。直到一次与罗迪闲聊时,伊丽莎白才知道,德雷克对女人不感兴趣。

伊丽莎白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也有意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迷人。在1987年出版的回忆录《腾飞的伊丽莎白》中,她写道:“那时候我非常想成为女人。我的腰围很小,勒一勒就更小了,这样我的胸和屁股就都凸显出来了。其他女孩还在发育的时候,我就已经是前凸后翘了。”发型师盖瑞拉弗也证实了她的说法。他回忆说,《玉女神驹》拍摄一年后的一天,他正和伯曼在米高梅的餐厅吃午饭。伊丽莎白端着午餐走过来。看到她体型上的变化,伯曼相当吃惊,他对盖瑞拉弗说:“估计我要犯错误了。”

当时。伊丽莎白非常热衷于向米高梅的大腕们要签名,比如拉娜•特纳和海蒂•拉玛(Hedy Lamarr)。然而,后来的一次签名经历深深地刺激了年少的伊丽莎白。那天,她看到凯瑟琳•赫本正在跟斯宾塞•屈塞(Spencer Tracy)聊天,于是走上前去,轻声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签名。赫本给她签了名,不过一直在跟屈塞聊天,看都没看她一眼,这让伊丽莎白感到十分丢脸。自此之后她再也不向别人要签名,相反,她下定决心,要让别人向自己要签名。

一天,伊丽莎白坐车回到家中,发现萨拉没有如往常一样在门口迎接她。走进门后,她发现母亲正忙着收拾行装,并且告诉她一个惊人的消息——这周末要搬到她们在马里布的海边小别墅居住,最近她们则会住在里维埃拉俱乐部。伊丽莎白十分疑惑,她们的家没有了?萨拉随后向她解释了原因,他们的家当然还在,只是家中要有一个新成员了,这个人就是吉尔伯特•艾德里安(Gilbert A. Adrian)——弗朗西斯的新恋人。萨拉和弗朗西斯商量后决定,让儿子霍华德和弗朗西斯及艾德里安一起住在现在的家中,萨拉和伊丽莎白则搬到另外的房子。艾德里安是大名鼎鼎的服装设计师,曾担任电影《绿野仙踪》的服装设计,他一生先后为二百五十位名人设计了礼服。早在1939年艾德里安就结婚了,他的妻子是好莱坞著名女影星珍妮•盖诺(Janet Gaynor),只是两人的婚姻从开始就是一段“名义婚姻”。

与此同时,萨拉也找到了自己的恋人,她准备当晚就宴请这位男士到家中作客,顺便介绍给伊丽莎白认识。伊丽莎白对这位客人很好奇,不过萨拉一说出客人的名字,她就立刻就明白是谁了。客人名叫迈克尔•柯蒂兹(Michael Curtiz),好莱坞著名导演,他曾经执导过《侠盗罗宾汉》(Adventures of Robin Hood)和《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还荣获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萨拉一样,柯蒂兹的婚姻也不幸福。他和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合作过多部电影,伊丽莎白当时的偶像正是埃罗尔•弗林。萨拉早就知道女儿对弗林的迷恋,因为伊丽莎白把卫生间里克拉克•盖博的照片换成了弗林的照片。萨拉猜到女儿的心思,她坚决反对,对她而言,女儿仍是一个孩子。

在柯蒂兹到来前的整个下午,伊丽莎白都在精心打扮,一心准备在柯蒂兹面前“试镜”。之前她从米高梅化妆部拿了很多乳膏、口红和脂粉,还借了三件相当合身的礼服为任何可能用到的场合做准备。此外,她还疯狂地迷恋上了香水,买了许多名贵香水,其中就有香奈儿5号。她在手上和脚上涂了深红的指甲油,挑选了幕帘造型的金色耳环,认为这能突出自己身上潜在的吉卜赛气质。最后,她在腰间紧束了一条红色漆皮腰带,将她那迅速发育的胸衬托得更加明显。

柯蒂兹带了个玩偶上门拜访,然而看到伊丽莎白后,他吃了一惊。伊丽莎白的打扮很俗气,但她自己毫无所觉。她和与柯蒂兹聊起天来,卖力地恭维对方并推销自己,萨拉使了眼色,她也不肯离去。她她还无视母亲的反对,跟柯蒂兹打听埃罗尔•弗林的消息。萨拉觉得女儿太急切了,不得不命令她去睡觉。被迫离开房间前,伊丽莎白终于对柯蒂兹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她希望得到出演柯蒂兹的影片的机会。柯蒂兹遗憾地表示,自己的影片中恐怕没有适合童星的角色。戏剧性的是,两人当时都没有想到,合作来得那么快,伊丽莎白的下一部电影正是由柯蒂兹执导。

一个周日的下午,伊丽莎白与父亲的恋人艾德里安共进了午餐,席间她和艾德里安相谈甚欢。艾德里安很懂女孩子的心思,他对伊丽莎白说,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她穿上自己设计的礼服。伊丽莎白听后非常高兴,满心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得到那些成熟漂亮的礼服,就算暴露一些也不要紧。伊丽莎白很喜欢听明星们的八卦,艾德里安刚好与许多明星有过合作过。不管伊丽莎白提到谁,他都有话可说。

一小时后,伊丽莎白接待了两位特殊的客人,艾德里安的妻子珍妮•盖诺和她的“丈夫”玛丽•马汀(Mary Martin)一同前来拜访。伊丽莎白对“丈夫”这个定位十分惊讶,不过她礼貌地没有表现出来,心里却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和罗迪分享这些劲爆的消息。伊丽莎白只是听说过珍妮•盖诺,却没看过她的任何作品。盖诺于1928年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当时她才22岁,是获得这个殊荣的年龄最小的女演员。至于马汀,伊丽莎白了解得很少。在随后的聊天中,伊丽莎白了解到,马汀也已经嫁做人妇,她是百老汇知名的演艺明星。因此伊丽莎白向马汀请教唱歌的问题,她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她还和马汀聊到了工作上的问题。马汀透露说自己正准备拍摄《丽日春宵》(Night and Day),伊丽莎白立刻询问是否有适合她的角色,可惜她又一次失望了。

伊丽莎白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演员、导演或者制片人,尽全力为自己争取角色,艾德里安也未能幸免。他不得不送了一双自己为《绿野仙踪》里的女主角朱迪设计的红宝石鞋。伊丽莎白非常喜欢那双鞋,只可惜,一天晚上萨拉和艾德里安因弗朗西斯大吵时,萨拉把那双鞋扔进了垃圾桶。伊丽莎白感到惋惜,那双鞋若是能留下来必将价值连城。要知道,1970年米高梅曾出售过一双影片中的红宝石鞋,售价高达一万五千美金。在2000年的时候,另一双片中的红宝石鞋的拍卖价高达六十六万六千美金。

伊丽莎白这般迫切争取角色是有原因的,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了。萨拉原以为《玉女神驹》大获成功后,片约会纷至沓来,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有传言说,迈耶准备让伊丽莎白出演一幕音乐剧。萨拉终于按捺不住了,她带着女儿去见迈耶。

那天,迈耶情绪很糟糕,但还是接待了两人。伊丽莎白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迈耶看起来像个邋遢的胖企鹅。他戴着巨大的眼镜,盯我一眼我就瘫痪了。你能感受到他的活力,也能感受到他的傲慢、自负、霸道和斗志。了解他的人都对他望而生畏。”萨拉指出,自己听说了音乐剧的传闻,她觉得迈耶应该为伊丽莎白请舞蹈教练和音乐教练,不然就是严重浪费伊丽莎白的时间。迈耶很反感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他对萨拉怒吼,他称自己既能让伊丽莎白出名,也能把伊丽莎白送到地狱。随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伊丽莎白哭着诅咒迈耶和米高梅再也没有好日子,然后跑了出去。伊丽莎白在外面碰巧撞上了理查德•汉利——迈耶的同性恋秘书。他把她揽入怀中,轻声安慰她,还陪她回到休息室。

与此同时,萨拉正不停地为女儿求情,说伊丽莎白不过是个冲动的孩子。迈耶让秘书把伊丽莎白带过来道歉,然而伊丽莎白坚决地拒绝了。秘书告诉她,她的固执会毁了她的事业,因为迈耶是个很记仇的人。总之,米高梅是待不下去了,如果被开除,就再也没有工作室敢

用她了。伊丽莎白终于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她害怕地跑进卫生间,“砰”地关上了门,随即里面传出玻璃破碎的声音。此前米高梅已有过十五起自杀未遂事件,因此秘书非常清楚这声音意味着什么。

伊丽莎白很快就被抬上了救护车,汉利一路护送她到了急救室。他悄声安慰她,让她不要害怕。一小时后,伊丽莎白住进了单人病房休养。医生对汉利说,她只是“刮到”了手腕,伤口很快就能痊愈。萨拉赶到的时候,汉利正在病房陪伴伊丽莎白。汉利耐心地向萨拉解释了情况,同时向迈耶汇报说,绝不能让媒体发现伊丽莎白是因为被解雇才自杀的,免得媒体大做文章。他还建议,万一有人问起,就说伊丽莎白是月经初潮血崩,这刚好可以证明她不再是个小女孩了。迈耶同意了,他让米高梅的公关们把传言压下去,不过他对伊丽莎白还是很生气。

接下来的两天,只有萨拉、弗朗西斯、哥哥霍华德和好友罗迪被允许前来探视。罗迪厉声教育了伊丽莎白,说她“愚蠢透顶”,竟然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不过,一直照顾伊丽莎白的汉利还是非常可爱的,罗迪对他很有好感。

出院前的最后一天,伊丽莎白和母亲进行了一场严肃的对话,萨拉一直希望女儿尽可能保持童真,但伊丽莎白却渴望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自由。伊丽莎白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也早就开始负担家计,她拒绝宵禁的约束,希望自己可以像普通的女孩子一样约会,而不是被日夜监视。

[责任编辑:贾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