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给牧民的孩子一个有爱的家

乌力吉蒙古族幼儿园坐落在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幼儿园里大部分都是牧民的孩子。园长名叫白塔娜,已经年近五旬,但在孩子们眼里,她就像妈妈一样亲切。

为了给周边牧民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今年3月,阿拉善盟教体局创办了乌力吉蒙古族幼儿园,原在蒙一幼当保教中心主任的白塔娜受命上任。乌力吉苏木也是白塔娜的家乡,她说:“幼儿教育是我一生的事业,如今我带着梦想回到家乡,我要给生我养我的乌力吉、给牧民的孩子一个快乐的家。”

幼儿园成立以来,白塔娜先后对教室、图书室、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力求做到艺术化、童心化,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设置不同的环境风格,增加孩子们喜欢的元素。这些元素都是白塔娜和幼儿园其他老师们自己设计、描绘上去的。

白塔娜发现,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母语说得不好,她就要求园内的老师们平时要用蒙古语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为了让孩子们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她还在园内建了2座蒙古包,让孩子们在里边阅读蒙古语书籍,玩蒙古族传统游戏。渐渐的,这所纯蒙语授课的幼儿园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巴彦浩特的家长也将孩子送到这里。

除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白塔娜更重视从心灵上贴近和尊重孩子。在带领孩子们做游戏时,白塔娜细心观察,把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记在心中,再根据这些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关怀与照顾。白塔娜认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既然家长选择相信她,她就要更加努力,不能辜负家长,更不能辜负孩子。

白塔娜注意到,许多牧民把孩子送到巴彦浩特学习,通常是妈妈来陪读,爸爸一个人在家放牧。她觉得,这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太大了,不仅费时费力,父母亲总有一个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这也是我想把幼儿园建好的另一个原因,让牧民们能安心劳作养家,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放到离家近的幼儿园。”

目前,乌力吉幼儿园有14名住宿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有孩子因为想家,时常哭鼻子,晚上也不睡觉。白塔娜每天晚上都要搂着他们亲一下,告诉孩子们:“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啊,你们在家里有一个妈妈,在这里还有一个妈妈!”就这样,一段日子下来,孩子们不哭了、也不闹了,但每晚都要白塔娜去亲他们一下,才能安然入睡。

5岁的朵日斯玛家住银根苏木,距离乌力吉苏木70多公里,一直在园内住宿。家长惊奇地发现,在幼儿园住了一段时间后,女儿不哭闹了,而且完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睡觉时脱下来的衣服鞋袜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幼儿园刚刚建立不久,刷墙、修电灯等这些活儿都是白塔娜带着园里的11名老师自己完成的。有时,活儿又苦又重,白塔娜还要拽来家里人。今年端午节期间,她就把在巴彦浩特上班的丈夫拉到幼儿园做义工。

幼儿园里的老师们大部分都是女孩子,而且大多是90后。为了让这些姑娘们能在节假日回家,白塔娜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成为一名“总值班”。乌吉模老师今年28岁,家住巴彦浩特,每20天放假才能回去1次。她说:“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但白园长很照顾我们,现在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好的。”

现在的乌力吉幼儿园里有50多名孩子,周围的牧民们为了表示感谢,隔三差五就会杀牛宰羊给幼儿园送来,改善老师和孩子们的伙食。

白塔娜说:“每次回家,朋友们都会说我黑了、瘦了,劝我不要再干了。但我不能半途而废,这里需要我,我一定要好好守护这些牧民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