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世界读书日:为阅读而付出的那群人

世界读书日:为阅读而付出的那群人

书籍定位

文·摄影/记者 马丽侠

在全民阅读热潮被掀起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图书馆自然也成了热闹的场所。作为首批全国51个重点文献保护单位之一的内蒙古图书馆,在2015年全年接待借阅读者56万余人次,流通图书24万余册次。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这些书是如何上架的?又要经历哪些工序?在4月23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内蒙古图书馆,进行了体验式采访。

经历10多道工序

4月20日8时30分,60岁的刘永刚准时踏入内蒙古图书馆1楼的办公室。刘永刚是内蒙古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仍然奋斗在图书采编工作第一线。“别看只是一本书,从采购回来,到上架,需要10多道工序才能与读者见面。这个工作我已经干了近30年,每个环节都门儿清。”刘永刚踏入办公室,面对着一堆等待分类编目的新书,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他拿起一本新书,首先确定书的类别,做分类标引,然后再根据图书反映的内容做主题标引,接下来还要盖章、贴磁条、录数据、贴标、盘点、扫码等,依次下来,一本书成功与读者见面要经历10多道工序。

“这些环节当中,做主题标引相对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为主题标引要求比较规范,在做之前要先查看图书的序言、目录等相关信息,看图书主要反映的是哪个学科,哪些内容,然后查询相关工具书,并结合互联网,确定准确无误后才能做主题标引。”刘永刚曾经就一类书单单做主题标引就花费了20分钟。

今年8月,刘永刚便要从他心爱的工作岗位退休了,但他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他告诉记者,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很枯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目前,采编部门人员老龄化严重,希望能有年轻力量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为全民阅读做好背后的服务。

内蒙古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周小蓓告诉记者,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不但要求数量,更要求质量,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图书借不出去。随着人们阅读热情的提高,图书馆的购书量也逐年增加,图书馆的购书费已经从20年前的数万元,提升到数百万元,进而采编部门的工作量也跟着增加了不少。目前,采编部门只有11人,每年要负责1万多种、3万多册的图书的分类、编目工作。

日均2000多册人工上架

内蒙古图书馆3楼是汉文图书借阅室1室,属于综合借阅区,一排排整齐的图书架望不头。据内蒙古图书馆借阅部主任多乐娜粗略估算,这一层的面积约为740平方米,有书籍约10万册。像这样的图书借阅室共有3个,数十万的图书全部是人工上架,因为流通原因,平均每天都有2000多册图书需要人工上架。

今年47岁的高华是内蒙古图书馆借阅部的员工,负责借阅室1室的图书管理工作,当天正赶上她值班。“我已经在图书馆工作了近30年,当初因为喜欢读书而从事了跟图书有关的工作,没想到事与愿违,工作后反倒没有时间读书了。”高华打趣道。

“《黑色伤兵》和《老千》的位置错误,应该是在15排A面3层……”高华每天的工作从整理书架开始。因为前一天,会有读者将书的位置放错,整理书架就是把每本书扫描一遍,将错放的图书全部归位,以方便其他人能够顺利找到想读的图书。

看着书海一般的借阅室,会有读者好奇,这么多的书是如何摆放到这些书架上的?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现代化的机械操作在这方面还尚未能代替人工。高华将全部的图书归位以后,来到书库,将采编部门整理好的图书搬到图书车里,运到借阅室,再将书分到盘点车上,一本一本的扫描定位,穿梭在每个书架之间,按照类型条目一摞一摞地搬上去,一本一本地插整齐。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高华擦了一下额头渗出的汗珠说道:“新书上架完毕,接下来就是整理读者还回来的书。”

多乐娜告诉记者,图书的管理工作实行上午班和下午班轮流制度,每个图书室每班有两个工作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及时将新书和读者还回来的书进行上架归位,以确保读者的读书需求。

过敏成了职业病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给新书、积压的图书和磁条出问题的图书录数据。走进图书加工室,记者诧异地发现,同样是坐在计算机前,这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似乎有一套标准的“装备”,人手一副口罩、手套。多乐娜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长期在图书馆工作,一半以上都患有过敏性鼻炎,也有一部分人出现过皮肤过敏。问及原因,多乐娜说,因为这里的图书有很多都是放了很久的旧书,书上会有粉尘和细菌,长时间接触就会引发鼻炎或者过敏。

在图书加工室,一位只戴了手套,并没有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引起记者注意。

“你不戴口罩难道不怕得鼻炎吗?”记者问道。

“我现在已经是过敏性鼻炎了,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耳朵后面勒破了,所以现在戴不了口罩了。”说罢,她继续录入数据……

这位工作人员叫闫蕊,今年49岁,从事图书管理工作也已经有20多年了。闫蕊告诉记者,她常年和书打交道,像阶段性鼻炎、皮肤过敏都是常有的事情。起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接触多了,总结出了经验,才有意识地“武装”自己。“记得前段时间做民国书籍数据录入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佩戴口罩和手套,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鼻子不舒服,皮肤接触到书后就有反应,起痘痘,很痒。我们都叫这是‘职业病’,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闫蕊笑着说道。

记者在此次采访中发现,当天接触到的工作人员,都患有鼻炎。

爱阅读更要爱图书

随着阅读热情的提高,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接待的读者也是越来越多。“有的读者素质很高,读过的书会放到原位,但是也有一些人会将读的书乱放,甚至不爱护书籍。”借阅室工作人员冯乌云在这里工作了8个年头,8年来,她见证了很多读者的读书相。

冯乌云是蒙古族,性格温柔,工作负责,在她当班期间,如果看到有读者一次性拿很多书籍放在桌子上,她都会上前建议一本一本地看,以免耽误他人看书,有的读者会接受建议放回原位,但也有很多读者不耐烦,并大声训斥。

冯乌云告诉记者,很多学生一般会去图书馆学习,看教辅类刊物,而一些老年人则倾向于养生类书籍,上班族大都喜欢看一些和职业有关的书籍。总体来说,图书馆的文史类书籍比较受欢迎。

去年11月,内蒙古图书馆少儿馆对外开放,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谈及儿童阅读,该馆负责人周虹利告诉记者,当下社会,儿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体现在了儿童阅读中。在孩子读书过程中,有些孩子会乱翻乱放图书,工作人员劝导,有些家长非但不听,还会扔下书籍气愤离去。当然,也有些家长会与孩子一起阅读,如果发现孩子将书铺到地上,或者翻阅的动作太大损坏书页,会及时纠正,提醒孩子爱惜书籍。遇到这样的家长,周虹利也非常感动。

【小知识】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内蒙古读者“商业味”不浓

图书大厦为部队官兵赠书400册

【相关新闻】

内蒙古读者“商业味”不浓

文/本报记者 马丽侠

4月16日,图书电商当当在其“第十届网络书香节文化论坛”发布“书香十年·当当国民图书消费报告”,从地域、性别、年龄、数字阅读等不同维度全景扫描十年图书消费大数据,反映国民十年阅读变迁。其中,内蒙古起点虽低,但进步神速。那么,我区读者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籍呢?

记者于4月19日联系到京东商城网上书店的相关工作人员刘宇鑫,刘宇鑫告诉记者,通过销售数据可以看出,内蒙古读者与全国人民一样,都喜欢热点书和畅销书,比如《秘密花园》这本书,在内蒙古和其他城市一样,几乎都是当地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此外,《追风筝的人》《平凡的世界》《活着》《一个人的朝圣》《岛上书店》等文学书的销售特点,与其他城市区别不大。

但内蒙古读者也有自己的购买特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这两本书的销量在内蒙古排名位居第二和第三,但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一书的排名,远没有内蒙古这么高。这说明,内蒙古读者党性比较强。值得留意的是,内蒙古读者似乎“商业味”不浓,以四川读者的阅读爱好为例,在销售最好的50个品种里,有5本跟经济、管理有关,而在内蒙古的销售榜单上,销售最好的50本书里,只有1本跟经济、管理有关,是《从0到1 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同时,京东商城网上书店列出了内蒙古2015年销售前10的图书品种,分别是:《秘密花园》《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追风筝的人》《平凡的世界》《活着》《一个人的朝圣》《岛上书店》《从0到1 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图书大厦为部队官兵赠书400册

文/本报记者 郑慧英

今天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4月22日,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大厦与解放军66265部队共同举办了“世界读书日·美丽中国·书香满军营”活动。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大厦的工作人员现场为部队官兵赠送了400册精美图书。

“我平时就很喜欢读书,现在有这么多图书可以挑选,真是太好了。趁着年轻,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活动现场,66265部队战士王亚军激动不已。当日,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大厦的负责人还围绕读书的真谛和如何培养读书习惯为官兵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