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记忆中的笼旺火

过大年在除夕之夜点一簇篝火渲染喜庆气氛,是不少地方的共同风俗,在我的老家叫笼旺火。故乡笼旺火的主要意义是接神,除夕接灶神,初一接财神,初三迎喜神。笼旺火这个叫法好,一语点出期盼来年兴旺发达的寓意。旺火点燃标志着过年活动进入到最高潮。清寒的夜色中,一家的旺火烧起来,几家的旺火烧起来,全村的旺火烧起来,邻村的旺火统统地都烧起来!家家户户的旺火烧得漫天通红,接神纳福的炮仗震耳欲聋。

除夕下午,家家笼旺火。笼得太早,院子里的碎小牲口(如猪羊狗鸡)会把旺火给碰倒。碰倒旺火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笼得太晚,又显得自家院里缺少气氛。一般都在下午四五点钟开始笼旺火。不少人家有专门的旺火架子。没有的就用3根椽子绑成旺火架子。一根绳子捆在3根椽子的中间,把椽子叉开撑在地上,就构成三角稳定的架子。架子上面放一口锅,锅里装满沙土后摊平,在摊平的沙土上用砖头垒出几个垛子。垛子之间留出放引火柴的空隙,垛子上面放上炭块或木头块,旺火就笼好了。讲究人家在旺火顶端披上用黄裱纸剪成的旺火帽。黑色的炭,黄色的旺火帽,醒目富贵。旺火架子上贴一条春联:旺气通天。笼好的旺火,静静地矗立在院子中央,庄严神圣,就像神州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的发射场。把自家的碎小牲口都关起来,并留心外来的人或者牲口把旺火碰倒。

发旺火之前是熬年(老家人把点旺火叫发旺火)。夜幕降临,孩子们吃过豆面就开始跑大年。关系好的娃娃们早就约好在谁家聚集,然后带着一脸兴奋和一身冷气挨家挨户地去串门。临出门时,大人给带点瓜子糖块,还有黑枣和柿饼子。自己在兜里揣点鞭炮,跑大年的路上一个一个地点着了放。大人一个劲地叮嘱,慢点儿跑,别碰倒人家的旺火。那个年月,没有广播电视,更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窗外屋檐下的灯笼在寒风中忽明忽暗,人们围着火炉说话、嗑瓜子。几点几时放炮发旺火,取决于神仙到来的时间。神仙多会儿来,我本家的一个爷爷知道。这个爷爷是个看风水的,每年的点火接神时间都提前算定。印象中,大多是在凌晨鸡叫头遍时分。由他们家先放炮点火,村里人跟着放炮点火。

熬到后半夜,人们倦了困了,坐在炕上“悠——悠——”地打盹,这时跑大年的娃娃气喘吁吁跑回来,说谁谁家的旺火已经点着了,于是男人就到院子里点旺火,娃娃开始响炮,女人在家里煮饺子。寒冷的后半夜,引火柴上往往结上一层霜,发旺火有一定难度。点着了火还得用撇子(高粱t秆做的瓮缸上的盖儿)使劲扇。人手少的,顾了点火顾不了响炮,手忙脚乱半天,旺火还着不好。老家村里有两家人家,因为发旺火还闹了点别扭。西院邻居4个儿子4条光棍,东院邻居只有一个闺女还嫁到了外村。发旺火时西边这家4条光棍齐出动,声势浩大,扇火的、放炮的,各司其职。火光升腾,炮声震耳。东院老汉点着引火柴光冒烟不出火苗,扇火扇得浑身冒汗也收效不大。就喊老婆快把麻油瓶拿来往旺火上浇。老婆心疼油,又听见隔壁老汉激情澎湃地喊:“旺火烧得旺,猪羊满圈粮满仓!”仿佛是成心说给她家听的,心里有点气,就大声回了句:“旺火烧再旺,一家光棍堂!”两家从此不和谐了好长时间。

笼旺火是儿时家乡过年活动中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如今, 为了环保,各地都在禁止笼旺火而改为其他环保节能形式。但每逢过年,总能想起故乡除夕笼旺火的情景。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