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阿拉善盟:“文化惠民”滋润百姓幸福生活

2015年,向着“文化强盟”这一目标一路迈进的阿拉善,一方面努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加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一系列工作举措中,“文化惠民”始终是阿拉善文化建设中最醒目的关键词之一。

节庆活动异彩纷呈,“苍天圣地阿拉善”品牌响亮

盘点2015年的阿拉善文化大事,最耀眼的当属我盟以“放歌苍天圣地、筑梦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阿拉善第六届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

2015年9、10月,在长达两个月的节庆活动中,从首届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暨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到阿拉善第四届卫拉特文化艺术节;从享誉海内外的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到声名远播的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玉石雕刻、一部部余音绕梁的音乐剧作品、一场场汇聚民族精髓的文化节会,让阿拉善文化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出大漠草原,流向全国全世界,让“苍天圣地阿拉善”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力提升。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2015年12月,驼乡百姓在迎来新年交响音乐会的同时,也迎来了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送来的‘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大餐。除此之外,阿拉善盟还开展了迎新春团拜会、“迎新年”书画展、元宵节大型灯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文体活动,用健康、文明、新颖的艺术形式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全盟一团三队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335场,其中下基层演出212场;举办群众文化声乐、舞蹈培训40余次,各类文化公益性培训50余次,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了文化交流、沟通、展示、出彩的舞台。

近年来,阿拉善盟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着力点,建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各类公益文化场馆均免费开放。阿拉善博物馆通过联合、引进、输出等展览形式,盘活文物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价值。2015年,阿拉善博物馆获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及“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盟图书馆在保障日常借阅基础上,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推进读者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截至目前,盟图书馆各服务窗口总流通90233人次,新办借阅证769张,书刊文献外借人次共89824人,书刊文献外借册次共92792册,向读者推荐新书介绍专栏55期。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全盟2015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历时4个月之久,30场演出充分展现各行业风采和地区形象;我盟首部微电影《铃魂》入围金芒果新媒体电影节、天津滨江电影节,并获得“阿拉善故事”微电影摄影大赛一等奖;举办全盟首届“驼乡翰墨情”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综合展,共展出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近600幅(件),为我盟民间艺术爱好者搭建起展示、交流的平台;“阿拉善红色收藏展”“阿拉善盟音乐艺术成果展”成功举办,先后展出近万件红色藏品、音像资料;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进学校、进社区,先后举办了阿拉善长调、短调民歌、广场舞、呼麦、少儿美术等培训班,使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针对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我盟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上下功夫,使驼乡百姓平日里就能经常性地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2015年,阿拉善盟还为178个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各配备5000元的文化设施设备,“村村响”广播工程建设198个嘎查村终端、搭建盟旗前端控制平台和13座地面数字电视基站,同时积极做好高山台站建设工作……不论是软件水平的提升,还是硬件设施的健全,我盟在文化繁荣的道路上始终向着“文化惠民”的方向前进。孜孜不倦勤浇灌,文化之花不仅绽放在苍天圣地阿拉善,更绽放在驼乡人民的心间。

原创蒙古剧《萨吾尔登情缘》在金色胡杨音乐厅上演。

[责任编辑: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