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赤峰新闻 > 正文

巴林左旗:“银发经济”绘出幸福桑榆晚景

 初夏时节,巴林左旗社会福利院干净整洁、景色宜人。树荫下,精神矍铄的老人们有的在练太极拳、八段锦,有的在闲坐聊天,有的听广播、戏曲……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交响曲正在这里奏响。

“住进福利院之前,担心离开家人后没有人说话,住进来后觉得老年生活有滋有味。”今年89岁的张爷爷在福利院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学习了书法以及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等技能,培养了很多兴趣爱好。如今,张爷爷成了福利院里的“人气王”。社会福利院里的老年生活,正是巴林左旗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巴林左旗高度重视养老工作,不断健全优化养老服务产业布局,在扩大供给、聚集需求、强化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巴林左旗认真实施为民实事项目,累计投资140万元建成具备日间照护等综合功能的苏木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30个。苏木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53.8%。

在上京托老服务中心,84岁的林泉告诉记者:“这里服务非常好,我们每天上午10点钟开始各种活动。护理员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在这就医也非常方便,不用东奔西跑特别省心。”如今,林泉和老伴儿都住在这里,老两口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

托老服务中心护理员说:“我们平时除了护理工作外,还带老人做游戏,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看电影、剪纸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拉近和老人的距离,让老人比在家里还开心。”

聚集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巴林左旗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采取养中设医、医内融养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医养融合发展模式。针对中心城区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当地民政部门积极推动养老机构与专业医疗单位强强合作,实现“养中有医”。

巴林左旗社会福利院作为公办养老机构,2023年与左旗西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养合作协议,提供定点医疗服务,为生病老人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医养紧密结合。巴林左旗爱心医养院、上京托老中心等6所民办养老机构通过自身开办医院、引导医疗机构入驻等模式,实现医养结合服务。4所城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所特困供养机构都与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各养老机构共有床位1193张,入住老人635人,入住率53.2%。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巴林左旗共有养老护理员87人,持证78人,其中初级工45人、中级工10人、高级工23人,为提升全旗养老服务能力提供了人才支撑。

“现在有床边扶手了,我晚上自己就能起来上厕所,屋里还安装了防滑地面,出门走路还有拐杖,方便又安全。”家住林东镇索布嘎村的高奶奶现年89岁,由于腿脚不便,上楼、起床、如厕都是难题。巴林左旗民政部门获悉后,联合第三方机构主动上门,为老人加装了床边扶手、地面防滑瓷砖,同时为其配备了多功能手杖、坐便椅等适老设备。

巴林左旗以“本人申请——苏木乡镇(街道)初核——旗民政审核——入户评估——制定方案——实施改造——组织验收”的方式,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有需求的老年人配置智能手环(手杖)、智能化安防设备及如厕、助浴、地面防滑等适老化设备。近年来,共投资202万元为783户实施适老化改造。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展望“银发经济”发展态势,养老事业大有可为,养老产业前景可期。下一步,巴林左旗民政部门将继续回应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期待,切实增强“心中有责、心中有民”的为民情怀,统筹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消费,吸引更广范围内更多资源要素向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发挥养老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记者 高洋 通讯员 杨宜霖)

[责任编辑:辛永红]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