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靠搬砖扛水泥照顾瘫痪丈夫13年 郑连果好样的!

10月下旬的呼和浩特街头,行人已经穿上厚厚的外套行色匆匆。在玉泉区后八里庄的一个简易小二楼里,今年51岁的郑连果每天都是早早起床,先给瘫痪在床的丈夫和读高中的女儿烧水做饭,然后再安顿好丈夫的中午饭和水,便匆忙地跑出去“站桥头”(在路边等零活)。晚上回到家,再给丈夫和女儿做饭,空闲时间给丈夫按按没有知觉的双腿、推着丈夫遛遛弯……这样循环往复的生活,郑连果一过就是13年,用爱和无尽的付出,默默撑起这个家。

站桥头等待零工

扶着丈夫躺会儿

10月16日,记者来到了郑连果的家里,这个住所是郑连果向亲戚借住的。小小的家里干净整洁,在屋子最里面的房间里,有一个“锅连炕”,这里是厨房,也是丈夫韩继忠的房间。一张方形的饭桌紧挨着炕头,炕头上还有一个电锅,这样的布置是为了方便丈夫一人在家时喝水吃饭。

“孩子他爸腰以下都没有了知觉……”郑连果看向丈夫,满脸心疼又无奈。郑连果和韩继忠本是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人,23年前,两人因为在家里种地收入微薄,便决定到呼和浩特打工维持生计。到呼和浩特市后,两人便在工地、砖窑等场所打工,虽然都是苦重活,却也生活的安逸,两个女儿也乖巧懂事。

看书成为丈夫生活的一部分

“2008年5月23日出的事儿。”说起丈夫的瘫痪,郑连果记得很清晰,她告诉记者,那天她和丈夫和往常一样,在砖窑打零工,可不知怎的,丈夫驾驶的拉砖四轮车忽然翻了车,正好砸中了丈夫的腰,也是自那以后,丈夫再也没能站起来。

韩继忠出事时,他们的大女儿正读初中,小女儿才四岁。一边是丈夫住院的医疗费,一边是女儿的学费;一边是年幼的小女儿需要人看护,一边是离不开人的瘫痪丈夫,这让郑连果要钱没钱,要时间没时间,犯了难。

生活虽然艰苦,但也要微笑面对生活

“我当时就想着,别让大女儿读书了,辍学吧,这样不但能省下学费,还能有人照顾孩儿他爸和小女儿。”回忆起往事,郑连果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她说,大女儿的老师和同学得知后,都跑到她家来找她,劝她让老大继续读书。郑连果何尝不知读书好,她做了一夜的思想斗争,最终咬牙决定,继续供老大读书,生活上的困难她再想办法。

第二天,她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又借了点钱给大女儿当学费,自己则跑到工地上干起搬砖、扛水泥的重活。“一般活我不能接,挣钱太少,苦重的活才挣钱呢!”郑连果说,白天她就把丈夫和小女儿安顿好出去干活赚钱,晚上回来再给他们做饭,就这样,一个四口之家,被郑连果咬牙撑了起来。

闲暇之余夫妻俩翻看过去的照片

“那段时间的日子太苦了,不能想,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郑连果告诉记者,丈夫刚出事时,情绪很低落,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她一边咬牙撑起这个家,一边还要安抚丈夫的情绪,自己崩溃的时候也会偷偷地哭,但哭完了又要继续干活。就这样,郑连果靠搬砖、扛水泥养家糊口的日子坚持了10年。

2018年,由于长时间干重活,郑连果患上了腰间盘突出,再也干不了重活了,只能“站桥头”,干点擦玻璃、打扫卫生等零活。好在大女儿2020年中专毕业,在一家私企找了一个工作,多少能赚钱补贴家用,小女儿也读高一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靠着擦玻璃等零工活,她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一日夫妻百日恩,照顾他是应该的。虽然现在有点外债,好在生活有了盼头。”说起现在的生活,郑连果很知足,仍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  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牛天甲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