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农牧业 > 正文

抓督查、促落实 让农膜回收工作见实效

农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巴彦淖尔市已有30多年的使用历史,特别是玉米、向日葵两大作物基本是覆膜种植,多年来农户重使用、轻回收,“白色污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突出问题。

近日,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巴彦淖尔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问题,市耕保中心支部书记白永泉一行3人对全市7个旗县区农膜回收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大部分旗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办法及措施,创设废旧地膜回收的新路径。一是由发改、环保、市场监督、农科局等多部门协作成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题工作组。二是建立倒逼机制,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种植补贴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轮作等涉农项目与残膜回收挂钩,对不回收残膜的乡镇不安排涉农项目,对不回收残膜的农户,暂发或停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种植补贴。要充分发挥实施涉农项目、发放惠农补贴的倒逼引领作用,整合优化涉农项目实施主体,资金向残膜回收积极的主体倾斜,推动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步伐,形成管理民主、治理有效的倒副机制,促进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利用村社大喇叭宣传残膜回收,转变老百姓的思想,让农民主动回收残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让残膜回收家喻户晓,人人参与残膜回收。

废旧地膜回收离田后资源化利用是关键,各旗县区积极探索处理再利用方式:一是依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通过村镇收集转运交售到集中回收站或采用以旧换新和每公斤旧膜(杂质不超过30%)按1.8-2元收购,由加工利用企业做成聚乙烯颗粒。二是对回收后的部分残膜进行打捆,以280元/吨的价格由杭龙生物质发电厂收购进行再利用或压块制作颗粒燃料,从而实现废旧农膜的回收资源化再利用。三是对于杂质较大、不好分离的残膜同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利用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完整的废弃地膜回收、处理、利用的循环体系,对打赢净土保卫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王新国]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