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改盐增效 再造塞上田园

去年,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千亩优质河套小麦种植园的小麦亩产突破1000斤,创历史新高。种粮大户赵益川又一年麦粒满仓,他说,这样的丰收,在“改盐”前根本不敢想。

“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这是对过去五原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改盐”的进行,曾经“不打粮”的贫瘠地如今也成了高产田。

项目实施以来,五原集全县之力推进盐碱地改良工程,与中国农科院等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22个研究课题试验;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采取撒施脱硫石膏、明沙、有机肥、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五位一体”技术改良土壤5万亩,叠加实施“上膜下秸”技术2000亩、“暗管排盐”技术5600亩。

除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该项目的独到之处在于将“改盐”和整地相结合,以盐碱地改良为起点,大面积盘活土地资源,着力破解农田碎片化、积土多、地力等级低等难题,力求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步到位。

示范项目实施以来,五原县新增可耕地4500亩,耕地地力提升1-2个等级,节肥327.6吨;减药2.6吨,节水230万立方米,种植结构由4种作物调整为7种;亩均产值增收300元-500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300元……如今,行走在项目园区,昔日的盐碱白变成了今日的生态绿,盐碱滩变成一幅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渠相连、沟相通,红花葵花相映成趣、稻麦鱼虾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

试验效果显著,模式成熟可行。在五原打响了“头炮”后,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在6个旗县区大面积推广“改盐”项目,并将盐碱地改良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同时立项耕地地力提升项目。

“试验示范项目取得的成效,充分证明内蒙古盐碱滩的地力短板不仅完全可以补上,而且还能发挥出耕地面积优势,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五原县副县长韩俊义说。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