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城川镇:乡村振兴“蓝绿红”绘出多彩小康生活新画卷

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沿着省道216线一路前行,色彩斑斓的城川镇就跃然眼前。这里是“全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2.5万农牧民在这里描绘着多彩小康生活新画卷。

调整产业结构,“一带三区”布局图上的“蓝色实践”

城川镇依托北纬37度的地域优势,建设优质果蔬经济带、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经济区、现代农牧业综合经济区和现代畜牧业高效经营经济区,“一带三区”产业发展格局为老百姓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发展北纬37度优质果蔬经济带,城川嘎查是最大的受益者。城川嘎查毗邻城川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市场需求稳定,嘎查里规划了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和北斗晚熟桃种植基地,建成日光温室育苗大棚13座,为周边农牧民提供果蔬育苗、种植服务。嘎查内建成泡沫箱生产厂1处、蔬菜储藏冷库26门,形成“育苗、种植、采摘、包装、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打开了城川镇果蔬产品卖方市场,保证了农牧户稳定收入,促进了果蔬产业可持续发展。

麻黄套、二道川等5个村建设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经济区,发展马铃薯规模种植,探索了一条快速致富的新路子。“短短几年时间,麻黄套村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鄂尔多斯市总工会驻麻黄套村第一书记张文介绍。麻黄套村通过引进中川三和、惠丰源及风和日丽3家农企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白萝卜,鼓励村民以量化入股的方式将土地承包给农企,以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五统共赢”的运营模式,推广“互联网+农业市场”营销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齐头发展、互利多赢的成功之路。

哈日色日、巴彦希里等嘎查,大部分牧民草场都划入了限制发展区域,为了使这些嘎查的农牧业发展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城川镇在这几个嘎查建立现代农牧业综合经济区,重点增加饲草料种植,推广良种繁育、畜种改良和短期育肥出栏等先进技术。推行“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短期育肥养殖模式,全面推广自繁自育短期育肥圈养,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生产。“短期育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又不需要依靠草场,还能迅速出栏,见钱快,好发展,如今我家一年纯收入接近20万元。”巴彦希里嘎查牧民巴特尔说。

在乌定希泊日、呼和陶勒盖等6个嘎查建立现代畜牧业高效经营经济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绿色有机牛羊肉,充分利用“城川寨子”“鄂前旗羊肉”等旗域共享品牌标识,形成拳头产品、抱团开拓市场,提高优势农畜产品品牌效益,实现优质优价。乌定希泊日嘎查在脱贫攻坚中,利用驻地企业扶持、农牧户自筹、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三部分资金成立了牧民梦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包牛到户”新模式,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铺就了一条富民强村路,平均1头育肥牛出栏时毛重达到1300多斤,能卖出2万多元的好价钱。

优生态谋未来,特色小镇的“绿色发展”

城川镇呼和陶勒盖嘎查牧民曹扎娃老人的家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过去这里到处是沙丘,经过几十年治理,现在已经是农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就开始种树治沙,到今年已经是60多个年头了。几十年来,曹扎娃在沙丘上栽活的2000多亩树苗,已经绵延数里,蔚然成林。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老人为改变家乡生态环境全力种树的精神对村民们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这里曾经土地贫瘠、风沙蔽日。可你看现在,同样是这片草原,却是绿草如茵,这碧绿的草场现在成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城川镇党委书记尤建庆说,“近年来,针对‘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实际,城川镇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重点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场改良等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政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城川镇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和草原荒漠半荒漠化的立地条件,加之前些年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垦殖,草原生态一度恶化。为此,城川镇探索实施了“生态新政”——秉持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保护生态作为坚守的红线,实行最为严格的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政策,以“退”为“进”,逆向推动生态建设,城川镇的草原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向文明要动力,文化繁荣释放的“无限红利”

农区扭秧歌、牧区拉二胡……每逢佳节,城川镇多形式举办活动,丰富了各族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释放“特色优势”实践红利。“今年开展的各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都参加了,这些活动形式和群众靠得比较近,和老百姓贴心,大家看着都开心,这就是最好的。”家住城川社区的曹春宏说。

在糜地梁嘎查的党群服务中心,茶话室、活动室、红色影院、文明超市等文化设施应有尽有,传统文化、科普常识、红色故事等知识把文化长廊占得满满的。趁着冬闲,牧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来到文化活动室消遣休闲。“自从嘎查里有了红色影院,嘎查的文化活动室就热闹多了。”嘎查党支部书记贺文涛笑着说,“每天来看书的、看电影的、扭秧歌的都夸我们嘎查文化活动室建好了。”

城川镇加大农村文化优化升级力度,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文化与旅游、绿色农牧业发展深度交融。呼和陶勒盖嘎查的新风尚宴会厅,通过开展“草原那达慕”“牧人的一天”等活动,实现了嘎查集体经济每年增收6万元,同步辐射带动周边10多户农牧户发展牧家乐,进一步拓宽农牧户增收渠道;苏坝海子村则依托城川红色拓展基地,打造“十里长廊”和“一锅饭”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建1支红色志愿服务队,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纳入志愿服务项目,先后服务外来游客和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开展“重温长征路”“埋锅造饭”等活动100余次,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多元,带动周边20多户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

红色游、乡村游、特色游等旅游产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川镇农牧民自发组建的各类民间文化团体达10多个近300多人,发展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近40多户,从业人员近300人。这些红色文化产业不仅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牧民的综合文化素养,更让农牧民拓宽了增收渠道,鼓起了腰包。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