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农牧业 > 正文

蒙海镇:因地制宜兴产业

党建电视栏目《先锋视点》0711节目《蒙海镇:因地制宜兴产业》

如何让农民增收致富,找准方向最重要,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蒙海镇党委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村民们开辟增收致富新渠道,不到三年时间人均收入增加四千元。如今的杭锦后旗蒙海镇,千亩小麦连绵起伏,设施农业势头强劲,九个行政村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在蒙海镇西渠口村扶贫产业园区内,一座座新建的钢架拱棚整齐排列,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这些大棚是西渠口村党支部引进合作社后新建的,一期工程投资200万元,建设100栋钢架大棚,占地面积150亩,成为蒙海镇的第一个设施农业区。贫困户刘金凤今年以每亩租金优惠8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两栋占地2.6亩的大棚。这两栋大棚,预计年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再加上其他收入,今年,刘金凤预计能收入3万元。

西渠口村种植大田西瓜有20多年的历史了,可种植大棚西瓜却是第一年,习惯了大田种植的村民们对发展设施农业心里没有底,对承包大棚并不感兴趣。为了让村民们能够转变思想主动参与,村党支部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率先带头承包大棚。合作社聘请了技术员,指导大家西瓜套种朝天椒,还引进“智能化水肥一体滴灌系统”实现智能化精准控制。自己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田间作业,省时又省力还能有两茬收入。党员干部带头,合作社保底,100栋大棚很快都承包出去了,只等着西瓜成熟见效益了。

西渠口村党支部利用一座大棚包联一户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优先到包联大棚里进行打工增收。通过这样的模式,6户12位贫困户和60户297位普通农户受益。同时,承包大棚的收益资金将纳入村集体经济,每年促进增收12万元。

钢架大棚北侧的土地上,种植着600多亩紫花苜蓿,前两天刚刚割完第一茬,田地里,隆隆作响的机器正在翻晒苜蓿草,全部晒干之后,这些苜蓿草将被送到附近的养殖场,作为奶牛饲料。种植苜蓿草和大棚西瓜,让西渠口村有了自己的产业,这里还被蒙海镇确定为西渠口草业种植试验及温室大棚扶贫产业示范区。而这只是蒙海镇发展“一园十区”中的一个缩影。

西渠口村的示范区刚刚起步,而红建村的千亩连片高效小麦示范区已经见到实效了。三年前的蒙海镇红建村可不是这样,这里紧邻大排干属于盐碱地区,大部分耕地都是中低产田,是自治区级贫困村,过去被称为“十八顷圪卜”。不仅地不好,地块还零碎,一家一户按耕地亩数各自成片,各自耕种。

集中连片种植,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便于播种收割,500亩以上的小麦每亩政府还补贴150元,又能跟企业签订种植订单,解放劳动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要让想法变成现实,却着实不易。为了说服群众统一思想,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们开会统一思想,入户动员做工作。

经过细致的动员后,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的经营模式终于在这里推行开来,村党支部还牵头引进了恒丰集团进行订单种植。4000多亩地都种上了黑小麦,让红建村农业生产走上了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机械化的道路。今年已经是红建村集中连片种植的第三个年头了,满眼麦浪滚滚,处处麦香飘逸。

如今,蒙海镇各村的产业,在党支部和党员们的带动下遍地开花,实现了“叠加式”增收。从粮草种植到特色畜牧养殖,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发展,蒙海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十个示范区不论从壮大村集体经济,还是帮扶贫困户,都让农民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未来的日子有奔头。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