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 正文

“草原好生态,牧民才能富口袋!”74岁老人的幸福秘诀很简单......

74岁蒙古族老人斯仁玛的家,就坐落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草原上,距公路不足百米。

白墙红瓦,院落宽敞。

近40平方米的车库旁,老人正在与羊倌整理着草料,牛羊在附近随处可见。

“快来家里,喝奶茶!”淳朴的蒙古族老人斯仁玛满脸笑容迎记者进去,落座,桌上摆满了自制奶食,老人精心熬制的奶茶醇香四溢。

近200平方米宽敞明亮新房子,3室3厅两卫的格局,崭新的家具和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能在这儿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老人难掩自豪。

告别贫困,走向小康,在牧民生活中,就是这么具体实在。

住“地坑”的从前

7月的鄂托克草原,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广阔。

这里绿色山丘连绵不断,定居于此的牧民们依靠政策帮扶,不仅摘掉穷帽子,更通过勤劳的双手演绎着美好生活,绽放出幸福之花。

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出发,沿着通往草原深处的公路向西行车不到20分钟,就来到阿尔巴斯苏木希尼其日格嘎查,斯仁玛老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

“拉着勒勒车到县城,10多公里的路要走半天,晴天全是土,雨天一身泥”的场景,在这片草原上,早已成为过去。

“您家的房子是新盖的吧,旁边还建了车库,有多少平方米?”

“孩子们都长大了,工作稳定也成了家,想让我生活得更好点儿,前几年盖起来的,房子加院子将近500平方米,旁边盖了车库可以放农具,停车也方便。”

一边是宽敞的“阳光房”,另一边是低矮昏暗的土坯房。若非前后两座房屋的鲜明对比,很难让人想象老人曾经居住的环境。

“以前的生活苦,游牧时连蒙古包都用不起,只能住进地坑,向下挖几米就是休息的地方。一件皮棉袄,穿了10多年都不舍得扔。”

结婚以后,斯仁玛老人和丈夫在这片草场定居了,一间土坯房,简单几件家具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说着,老人将记者领进靠西边的一座房子,门框矮小,房间里有两处大炕,家具摆设十分拥挤。

“我的8个孩子在这里长大,房子是土坯结构,担心会塌,后来在外面用砖做加固,现在很少有人住这样的房子了。” 想起当年,老人直叹气,这片草原有她年轻时的记忆,也曾经满是现实的无奈。

不甘贫困 就有希望

不甘贫困,就有希望。

“穷日子过怕了,靠着国家对牧区的好政策,加上自己勤劳致富的双手,生活总会好起来的。”这是斯仁玛老人一直坚定的信念。

作为鄂尔多斯市草原面积最大的旗区,鄂托克旗地理条件独特,草场和耕地土壤洁净度高,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苏米图肉牛、木凯淖尔土鸡等一批绿色农畜产品也在强势崛起。

搭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顺风车”,牧民的生产生活都悄然改变。

斯仁玛老人家有4000多亩草场。放眼望去,绿草遥接天际。

曾被贫穷压了多年的腰杆,现在终于挺了起来。老人家里的羊群数量已经增至400多只,牛有30头,雇着“羊倌”帮忙放养。房后还新建了300平方米养猪、养鸡场,有时虽然忙得连轴转,可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聊到小康生活,老人掰着手指算着家里的年收入:“如果牛羊、土鸡一起卖的话,能挣个10来万吧,这样的好日子,以前谁敢想?”

如今,牧区修起水泥路,水接到了灶边。斯仁玛老人心里惦念的通网电也终于实现了,小康之家的气息更是扑面而来。

“以前发电要靠柴油发电机,花钱多不说,电量还供不上、电压不稳定,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制约。”老人欣喜地告诉记者,终于通上网电了,一合机井闸就能打上水、冰箱和冰柜方便储藏,卧室墙上装了电视机,还可以打开热水器,舒舒服服的洗个澡。

草原好生态 牧民才能富口袋

家里的好事一箩筐,说都说不完。

斯仁玛老人生活巨变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贫穷的较量。

说起多年来牧区的变化,除了感叹交通、住房、生活条件的变化外,斯仁玛老人更看到了牧民对教育、生态观念的悄然转变。

老人还清楚地记得,以前有牧民不愿送孩子到学校,因为家中劳动力少,不少孩子要在家帮着放羊放牛。

“那时候,虽然生活贫困,但我也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孩子只要好好读书,才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所以节省吃穿,供8个孩子完成了学业。”斯仁玛老人说,现在牧民的意识都转变了,大家都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主动送孩子到学校。

如今,老人的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十分孝顺,想把她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可老人不愿意离开。

斯仁玛老人的儿子那音巴雅尔说:“母亲告诉我,她从小就生活在这片草原,是草原养育了她,她也深爱着这片草原,也感恩草原给她带来的每一份快乐。”

母亲的一句话,他也时刻铭记在心:“没有了草原,就没有羊群,没有了羊群,也就没有了我们牧民。”那音巴雅尔说,牧民现在生活都好了,牛羊养殖已经不是主要难题,对于草原生态保护只会更加重视,大家都认为:“草原好生态,牧民才能富口袋”!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