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让乡村更美更宜居——巴彦淖尔市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近日,记者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眼前所见恰似一幅田园风光画: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如今,在河套大地上,像民主村这样的村庄比比皆是。  

如何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大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万千乡村换新颜,河套风光美如画。  

小厕所大民生 提升农民幸福感  

自从2018年改造厕所后,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一组的赵志国一家也用上了方便、卫生、环保的水冲式厕所。“我家选择的是酵素生态水冲式厕所,污水经过自备系统处理后可以浇灌田园,粪便经过配套处理后可以变为有机肥,不仅如厕方便了,还可以降低种植生产成本。”赵志国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厕所虽小,谁也离不了。厕所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也是乡村重要的文明窗口,体现着乡风文明和宜居水平。巴彦淖尔市在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始终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推进经济适用、适合农村实际的产品研发和改厕模式。同时,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引导各地主动参与改厕,自主选择改厕模式,改不改厕、改哪一种,由农民自己定。2019年,巴彦淖尔市新建卫生厕所4.4万户。其中,水冲厕所3万多户、卫生厕所8000多户,普及率达到60%。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今年,在厕所革命方面,巴彦淖尔市将新建卫生厕所6.4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达到65%。  

“秸”尽所能 资源循环利用  

这几天,杭锦后旗杭龙生物质热电厂正在生产运行,电厂将当地农业废弃物秸秆、树枝回收后焚烧发电。“收购秸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秸秆焚烧后产生的灰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民,节省农民购肥成本。”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杭锦后旗蒙海镇新渠村一组村民张有明就是受益者。他家有50多亩土地,以前玉米、葵花、小麦秸秆都在地里焚烧,现在将秸秆卖给电厂,收入很可观。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去年,巴彦淖尔市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4%。  

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方面,2019年,巴彦淖尔市进一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6个旗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有序实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2020年,巴彦淖尔市将依托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全力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养殖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在垃圾处理方面,2019年,巴彦淖尔市建设垃圾焚烧炉22个,完成垃圾转运站选址21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4个。至此,全市已建成86个垃圾中转站和32个垃圾焚烧炉等设施设备。通过不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目前 ,全市农村垃圾治理率达到90%,8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达到干净整洁目标。  

在污水处理方面,巴彦淖尔市根据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污水处理技术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其他地区视具体情况选择集中或分散处理。同时,积极探索引进第三方公司进行集中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2019年,全市新建12个苏木乡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31公里,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久久为功 全民共建共管共享  

前年,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二组的村民小组提出了巷道硬化的想法,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大家一致同意由家乡建设委员会联系组里走出去的乡贤自愿集资,村民义务投劳,实施巷道硬化。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村里就集资5万多元对1400米巷道进行了硬化。  

近两年,红旗村推进“一村八化”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服务、引导、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农村各项建设,使乡村治理实现了德治、法治、善治有机融合,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基本建立。  

红旗村只是一个缩影。去年,巴彦淖尔市累计完成781个行政村3626个自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三清一改”整治工作并建立了村庄清洁后续管护机制。全市新创建绿色村庄183个。完成投资5亿多元,建成农村牧区“四好公路”1181.8公里。今年,全市将新创建绿色村庄121个,完成农村“四好公路”建设1000公里。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事关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久久为功、善做善成,推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