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大美兴安释放无限魅力

植树造林正当时。

影视基地初见规模。

树皮画远近闻名。

“兴安盟好人”道尔吉。

扶贫车间直播忙。

乔迁新居。

游客与梅花鹿零距离互动。

黑木耳种植生产线。

优质水稻种植中。

绿色发展中的兴安盟大地。

□本报记者   蔡冬梅   胡日查   赵弘   梅刚   高敏娜   金泉

“远处望山水,近处享沙滩”。时下,这是乌兰浩特人分分钟便能享受到的“福利”。

这山水便是花环泉绕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这沙滩便是沙水相依的神骏湾旅游度假区,两处景点遥相呼应,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曾几何时,天骏山内是采石点,遍布着12个废弃矿坑,如同“伤疤”覆盖山体;谁又能想到,属洮儿河支流的神骏湾,也曾经周边沙坑遍野、垃圾遍地。

这样的绿色嬗变、华丽转身、化蛹成蝶,离不开大刀阔斧的生态建设与修复。

近些年,兴安盟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率先破题,生态账越算越细,绿色蝶变的同时,经济发展的新逻辑也愈发鲜明。

因绿而美

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夏季的兴安盟科右中旗正焕发出无限生机。

来到哈吐布其嘎查举目四望,一株株沙棘像繁星一样镶嵌在沙地上,看似细嫩的枝丫向下扎根,牢牢锁住脚下的黄沙。

“过去是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出门满嘴土。如今通过种植沙棘治沙,风沙少了,生态好了。”白吉林白乙拉望着已被牢牢锁住的沙丘说道。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这里曾生态环境严峻,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荒漠化、盐碱化土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4%。

近年来,科右中旗制定并执行禁牧、休牧等多种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项目,建立沙棘经济示范林试点……

如今,科右中旗611万亩沙化土地中,有效恢复540万亩,恢复比例达到88.4%;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15.43%提高到2019年末的18.5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7年的35.17%提高到2020年的63.96%。

绿进沙退的又岂止是科右中旗一个旗县。

站在扎赉特旗胡尔勒镇南山上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个朴实宁静的小镇,被山林环抱,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裸露的沙土地。

“近年来,胡尔勒镇实施了万亩造林工程,栽植了樟子松、榆叶梅、樱桃、连翘、金叶榆等各类树木50.6万棵,全镇造林绿化林地面积达到32.06万亩,获得了‘森林小镇’的美誉。” 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白学军说,“为了让‘森林小镇’更加名副其实,今年又有400亩4.4万株小树苗相继‘落户’。”

目前,扎赉特旗沙化土地面积由32万亩缩减至7万亩,天然草原草群平均高度高出同期10厘米,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30%提高到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6年的35.17%提高到37%,有沙天气较历年同期平均减少11天。

……

生态发展、绿色先行,兴安盟目标清晰,行动果断。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兴安盟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优先,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修复力度,不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让生态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

作为东北地区的“水龙头”,兴安盟不断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实行了一系列水生物资源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当这些行动落实在具体的地块上,就变成了一片苍翠林海、一片碧绿草原,一汪澄澈湖泊,一处动物安心栖息的家园……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兴安盟和科右中旗双双上榜:

兴安盟创建成为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科右中旗被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擦亮着兴安盟绿色发展的底色。绿色已成为引领兴安盟发展的主旋律。

“十三五”以来,兴安盟深入开展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三年行动,积极实施万顷城市森林、千亩城中草原、科尔沁沙地治理、阿尔山市天保工程等生态修复工程,并率先在内蒙古启动了林草长制改革试点工作。现在的兴安盟森林面积达2811万亩,覆盖率达到32%;重点城区绿化面积120余万亩,覆盖率达到42%;草原面积3400万亩,天然草原植被盖度68.3%。

因绿而富

近300件老物件躺在一辆肩负新使命而再次“上岗”的绿皮车里,默默地讲述着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林业工人的坚守与执着。

走进充满了异域风情的阿尔山市新城街道森旺社区,从林区走出的697户棚改居民已然在这里安家乐业,实现了几代人的安居梦。这辆会“讲故事”的“森林小火车”落户到圣泉小区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观光体验。

在67岁的圣泉小区居民周秀荣眼里,小火车可不一般:“这废弃的轨道、下岗的火车,是我们林业人的创业见证, 也承载着我们林区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009年,阿尔山市被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12年起,阿尔山市在林区率先实施全面禁伐。放下斧头、锯子,拿起铁锹、镐把,砍树人变成了护林员。

转型后的阿尔山市全域变景区,红色游、乡村游、民俗游,美丽经济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依托生态旅游脱贫增收,摘掉了贫困帽子,阿尔山也于2019年正式退出国贫旗县序列。

刘东曾是当地一名伐木工,一年四季在森林里手拿弯把锯,砍木头、运木材。2012年阿尔山林区实施全面禁伐后,他放下斧头,吃上生态饭,开林家乐、办民宿,旅游收入翻了好几番。

“阿尔山越来越绿了,景色越来越美了,一年旅游收入有10多万元。”刘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位于阿尔山市南部的白狼镇,随意三两根松木围架的院栏,柴堆码成院墙,丘山缓坡铺锦,配着啾啾鸟叫、呦呦鹿鸣,成为中外游客的追逐地。

走进一家农家乐院子里,屋檐下挂满了各种野生蘑菇。村民老周指着花菇笑说:“各种野生蘑菇随便吃,保证天天不重样。”不一会,老周炒好了一盘盘野山菇,满屋都是令人垂涎的香气。生态旅游让这座小镇成为游客眼中的魅力小镇。

近年来,阿尔山市完成天保工程1036万亩、公益林管护22万亩、封山育林105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2万亩、地质环境治理445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绿色植被率达到95%以上。搭上生态旅游产业这趟“顺风车”,阿尔山市走出了一条与林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

生态旅游产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发展,是典型的“绿富美”产业。

兴安盟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在优化旅游业布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上全面发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6年,全盟旅游人数和收入保持20%以上增速,实现了“游客过千万、收入超百亿”的目标。

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财富之源。

这只是绿色效应中的一种,在兴安大地上,发端于生态文明建设,催生出经济效益系列蝶变还有诸多续篇——

突泉县整合国家重点工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屯绿化、果树经济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突泉特色的文冠果产业。

在文冠果基地,白色黄蕊、白色红蕊的文冠果小花迎风摇曳,似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突泉县林草局造林股股长勾慧妍指着这片已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冠果林介绍:“防护林不应只有生态功能,更担负着经济功能,这便是经济型生态工程。突泉县文冠果基地项目共有10万亩,文冠果树盛果期从21年到150年,亩产值可达4万元左右,兴林还能富民,经济效益节节高。”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

俄体镇是科右前旗沙果和南果梨的主产区。目前,全镇有果树栽植面积5万亩,其中盛果期果树2.7万多亩。通过多年的引导、扶持和发展,俄体镇林果业发展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

自打科右前旗俄体镇里建起了1300亩的兴安种苗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基地附近两个村的 “钱景”来了。“目前基地已繁育梧桐树、文冠果、鸡心果、新疆红叶等果树和绿化树种100余种,年产种苗可在400万株以上,交易金额可达到3000万元,销售收入可实现500万元,能吸纳当地120人就业、带动兴安村和义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俄体镇党委书记蔡明介绍说。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兴安盟倾力实施百万亩特色经济林工程,一条绿色产业链绿了荒山、美了村庄、富了百姓。截至目前,全盟特色经济林面积已达110万余亩,林果业带动1.3万农牧民人均增收3700余元。

兴安盟的绿色嬗变带动了产业格局的变化,持续释放的生态效应正在蝶变成经济效应,更多的“绿色红利”正在转化为民生福利,实现了“绿富美”的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