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蹚出新路子,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孟和朝鲁 摄

京运通新材料项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飚 摄

东源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飚 摄

乌海湖大桥畅通城市东西。石历增 摄

乡村新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孟和朝鲁 摄

近年来,乌海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持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效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

工业是经济升级的主战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乌海市围绕产业转型,加快培育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乌海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5月13日,位于乌海市乌达工业园的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手头的工作,已初见雏形的车间厂房等待着生产线的进驻。

“这个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生产、新能源车辆组装及销售等,基地土建已经基本完工,主体框架成型,6月份就能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营业额7.9亿元,可带动2000余人就业。”企业经营管理部副部长陈皓年说。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泛、低碳环保、安全可控等多重优势,是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乌海地区化工产业完备,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氢城市,发展氢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近年来,乌海市高度重视氢能源产业发展,编印《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乌海市加氢站管理办法(试行)》《乌海市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乌海市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在制度层面为氢能产业铺路架桥。

如今,国内首条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线在乌海正式建成;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在乌海投运;银隆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落地;氢能源公交车交付使用……一个个氢能源项目的落地,加速了乌海氢能产业链的逐步形成,依托丰富的氢气资源,乌海市在资源转化增值上巧做文章,将绿色发展项目作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多年来,乌海市还不断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立足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型、多元和循环发展的格局转变,从“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到“超越资源”的跨越。

铁拳出击治污 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近年来,乌海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发挥乌海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乌海段的生态保护力度。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乌海市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矩,紧盯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等六项工程,坚持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7治”多管齐下,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乌海市还加快推进矿区自燃火点治理、排土场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4座;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与石嘴山市签订了《石嘴山市、乌海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深入实施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物料堆场扬尘污染整治等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完成大气治理项目324个;30台矿区公共道路机械化清扫车投运,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精准监控130余家矿山企业;全市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5座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为99.6%,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达标率99.6%……

一项项耀眼数据的背后彰显了乌海坚决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决心。

与此同时,乌海市还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先后实施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开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和规范化建设;从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强化源头控制,加强过程管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深入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实施沿黄岸线防护等重点工程,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确保黄河乌海段安澜。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营业执照需要再复印一份,这张单子上还需要加盖公章,咱们大厅能免费复印……”日前,在乌海市政务服务中心A1号窗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何云飞不到10分钟便将叉车落户业务办理完毕。如今的乌海市,老百姓办事情越来越方便高效了。

准备材料少、审批速度快、服务贴心是现在乌海市市民和企业前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切身感受。今年以来,乌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基础上,聚力优化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资源,高效服务企业,改善民生关注,全力打造“一网办”、“掌上办”“帮您办”“满意办”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全市5393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承诺时限较法定办理时限压缩43.54%;即办件1934项,占比35.86%;最多跑一次5225项,占比96.88%;网上办4549项,占比84.35%。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乌海市各相关部门均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市发改委积极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结合单位工作职能,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10项。市公安局从“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4个方面出台了多项户籍便民措施。市人社局围绕综合类、社会保险类、就业创业类、服务原神华移交退休人员类、人事人才类5个方面,推出15条便民利民措施。市自然资源局制定出台了10项工作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秉承着“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发展理念,乌海市还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受理、全城通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全面推行掌上办、网上办等政务服务模式,努力让群众“一次不用跑”。全面落实援企惠企、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乌海市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凝聚智慧和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叶文畅 于海东 柴思源 郝飚 孟和朝鲁 庄圆 《乌海日报》记者 赵永刚)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