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

1月1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李文钢作主题发布,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伏凌涛、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王立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局局长王晓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牧民工工作处副处长杨金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李文钢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协调推进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人社扶贫、行风建设等工作,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下面,我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就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2020年,我区就业形势是近年来最为复杂、最为严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稳住就业存量、防范失业风险,又要扩大增量、完成年度新增就业任务。作为就业工作的牵头单位,我们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密集出台稳就业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3.2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5.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7个百分点,全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好于预期。一是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出台了以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20条、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28条为统领,以强化就业服务、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组织农牧民工返岗复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等为抓手的“2+20”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了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政策效应。同时,强化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加大调度频次,公布了政策清单和监督举报电话,以“集中攻坚稳就业、精准服务保民生”为主题,开展了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活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力推进、全社会共促就业的合力。我区“‘公共就业服务+两举措’兜牢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底线”,入选人民网评选的落实“六保”任务优秀案例。二是援企稳岗效果更加明显。实施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缓、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措施,全力稳企业、稳就业。全年减免养老、工伤和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158.1亿元,惠及7.1万户企业。加大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力度,进一步降低稳岗返还政策门槛,扩大中小微企业受益面,共为2.44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18.8亿元,惠及职工171.8万人,受益企业户数是2019年的6.3倍。三是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更加有力。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百日攻坚行动,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基层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扩大服务基层项目、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规模。2020年政府统筹的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等十个渠道提供岗位7.2万个,比2019年增加2.7万个,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3.9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7%。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就业,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积极支持农牧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全年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48.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45万人的101%。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3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5万人的147.6%;失业人员再就业10.4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5万人的209%。四是职业技能培训更加扎实。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培训补贴覆盖面,加大补贴政策普惠力度,大力实施“以工代训”,面向重点群体、重点行业组织专项培养行动,开发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199家,2020年完成补贴性培训81.3万人次,拨付补贴资金9.98亿元,完成全年25万人次目标任务的325.2%,其中以工代训培训42.6万人次。五是公共就业服务更加优化。2月中旬,及时启动了线上招聘活动,畅通全区“1+12”人力资源网络招聘服务通道,开展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10类网络专项招聘活动和进企入园保障用工专项服务行动等,启用了“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云平台,进一步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线上线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截至12月底,全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596场,达成意向24.1万人次。

二、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坚决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织密兜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养老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推进建筑业和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专项扩面行动,引导未参保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牧民、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85.9万人、276.5万人、336万人,均提前完成国家下达年度扩面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84.7万人,较2019年末增加16.5万人。二是待遇水平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47.25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128元提高至133元,提高了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等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发放失业保险金4.36亿元、一次性生活补贴2599.3万元、失业补助金1.74亿元。三是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完善。围绕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制定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从养老保险政策、基金收支管理、预算管理、责任分担机制、信息系统、经办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明确了要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了自治区级统收统支。规范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办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四是全力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全面落实“三个全面取消”要求,启用了社银加密专线传输基本养老待遇发放和回盘数据,基本实现了待遇发放“离库不离线、中途不落地”。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地区排查风险隐患,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内控专项检查,有效防范基金“跑冒滴漏”。 五是加强社保卡发放应用工作。积极沟通合作银行,将原来人社部门和银行机构两个部门分别负责的社保卡业务,通过集中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合并到银行柜台一次办理,全区建立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2035家,缩短了群众办理业务的时间,第二代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2136.1万人。

三、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作用,围绕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促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向脱贫攻坚一线、基层苏木乡镇、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倾斜。继续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6家。修订了工程、经济、会计、农牧业等11个专业系列职称评审条件。推荐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项目,举办国家级、自治区级培训项目21期。开展了2020年度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计划。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百千万”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全年新增2个国家级和10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和10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项目资金支持2150万元。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98万人,超额完成2.35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对优秀高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奖励,50人获全区技术能手称号。组织参加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共取得1枚铜牌、9个优胜奖的突破性成绩,实现了我区在全国职业技能综合性大赛上“零”的突破。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钳工、家政服务员等项目中取得3个优胜奖。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范围,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36家。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开展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评选工作,评选出100名表彰人选。组织开展2020年度“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选拔工作,共评选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02名,给予科研及创业支持550万元。加大引才推介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动态发布机制,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同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展“广纳英才·智汇草原”引才活动。通过“绿色通道”,自治区本级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98人,盟市引进人才3071人。四是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打造内蒙古人才信息库建设升级版,目前已入库单位2.82万个,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81.9万人。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启动了2020年度自治区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工作,评选出25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围绕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矛盾,完善风险监测和预警防控机制,加强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工作,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有效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关系政策指导,全面落实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开展了“和谐同行”千户企业培育共同行动,评选表彰了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与工业园区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工作者。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劳动用工备案,全区已备案企业近23万户,涉及劳动者229.7万人。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针对受疫情影响可能导致欠薪问题的新情况,落实定期调度、通报制度,通过开展根治欠薪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政府工程项目、欠薪积案等突出问题,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3.02万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3.07万人,通过立案或协调方式查处拖欠工资案件794件,为9531名农牧民工追讨工资1.06亿元,全区劳动监察立案查处拖欠工资案件数、人数、金额同比分别下降44%、15%和18%。三是加强调解仲裁工作。提升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全区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2.29万件,结案率97.7%,调解成功率65%,涉及劳动者2.43万人,均高于国家要求。

五、坚持精准施策,全面完成人社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人社扶贫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针对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全区85.9万贫困人口、2.9万边缘户和新致贫返贫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做到“出现一人,帮扶一人,就业一人”。积极与北京人社部门对接,认真做好京蒙劳务协作。全区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19.8万人,是2019年总数17.2万人的11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赴区外就业27210人,是2019年总数16807人的161.9%;赴京转移就业1803人,完成任务528人的341.5%,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一个超过、两个不少于”的目标。二是大力开展技能扶贫。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技能扶贫培训需求调查台账、培训满意度调查台账和受理培训需求动态服务平台,精准识别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2828人,全部组织开展培训,实现了“应培尽培”。三是认真做好社保扶贫工作。严格落实“两个清零”政策,将代缴范围由原来的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人员扩大至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区共为41.7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了保费,为34.3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了待遇,代缴率、发放率均为100%,并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未脱贫”和“返贫”的16120人全部发放了社保卡。四是加大人事人才扶贫力度。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基层项目64期,选派459名区内外专家深入基层农牧一线、医院、科研机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2.35万人次,诊治患者1.1万人次,现场指导基层技术骨干1.1万人次。

同时,我们积极做好人社领域其他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责,在援企稳岗、农牧民工返岗复工、关心关爱一线医护人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指导调控。强化人社系统行风建设,部署开展了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在全国业务技能练兵比武获得优胜奖,人社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苦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显著,民生保障更加充分、人才建设更加有力,2020年度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任务。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政治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紧扣自治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人社部门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希望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一如既往地对人社工作给予支持,多宣传人社工作的新政策、新举措,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让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更好的落实落地。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据了解,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请问,2021年,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人社部门有哪些举措?

王立梅:我区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突破性成绩,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成果,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人社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治本之策;作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支撑;作为事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乡村振兴、自治区发展全局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进2021年要实现新增高技能人才2.35万人的目标。

总体思路是要聚焦“一个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五大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就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培训机制,解决好培训谁、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等关键问题;三是对接机制,就是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培训供需有效对接平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评价机制,健全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五是激励机制,就是要不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这里包括资金更有保障,从2019年起,自治区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提取了28亿元,用于三年大规模补贴性培训。同时加大政策普惠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将我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更多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

具体要采取几项措施:

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行动。立足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每年组织百名以上高技能领军人才、千名以上紧缺急需职业技能人才和万名以上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培养行动,解决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二是构建多元支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重点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技工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发挥多方作用提高培训供给能力。

三是加快建设一批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培训品牌,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服务自治区区域差异化发展需要。

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激励机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五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六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这方面我们还希望得到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新华网记者: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下一步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杨金玉: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人社扶贫工作的关注,在刚才的工作介绍中对人社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人社领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全区人社系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是厅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行动自觉,也是全体人社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人社部门将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统筹城乡劳动力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用工和求职对接平台,健全岗位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依托当地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扶持扶贫车间发展,落实扶贫车间扶持政策,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就业服务工作,推进返乡入乡就业创业。通过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贫困人员更充分就业。

二是接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接续做好社会保险兜底保障工作,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100元标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保费;按照200元标准为重度残疾人员代缴保费,坚决守住兜牢脱贫人口基本生活的底线。

三是加大人才智力政策支持力度。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鼓励引导人才扎根基层。继续在职称待遇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脱贫地区基层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并向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脱贫地区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事业单位招聘政策倾斜力度,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加强农村牧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发挥农牧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提供人才支撑。

新华社记者: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难度加大。据了解,2021年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不减,请问,人社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伏凌涛: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疫情使得线下招聘暂停,毕业生求职渠道不畅,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精准打出稳就业“组合拳”,从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比例、扩大考研升学和参军入伍规模、开发基层岗位、提升贷款额度扶持创业、给予就业服务补贴等方面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模,政府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50%用于招聘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疫情期间畅通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全面组织线上职业培训、密集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及时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百日攻坚”就业服务行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就业服务和帮扶。2020年面对重重压力,通过全区上下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预期,截至12月底,全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3.96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3万人的107.38%。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量有增无减,预计将突破14万人,受疫情影响各类企业招聘意向降低,扩岗位、保存量难度不减,再加上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叠加经济承压长期化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2021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继续开展就业政策落实行动,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见效,发挥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效应。加大社会保险“减、免、降、返、补”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合自治区产业发展布局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

二是统筹政府促进与市场就业并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和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等计划实施。同时,聚焦人才紧缺、需求量大的新经济新业态,及时发布需求目录和岗位招聘计划,抓住我区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转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契机,充分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三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基层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全区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吸纳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落实创业服务补贴、贷款支持、场地安排和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组织好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依托自治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全有序组织好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区“四位一体”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帮扶范围,指导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切实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最后,希望各新闻媒体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各类招聘的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和招聘信息知晓面,积极营造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高校毕业生及时关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内蒙古人才网等各类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的平台,及时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尽早实现就业。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2021年春节临近,社会非常关注农牧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请问,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进展如何?下一步还要做哪些工作?

王晓东:解决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牧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自去年11月10日开展冬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以来,我区重点围绕“一个全覆盖”“两个清零”、“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先后印发3个通知进行专项部署,着力在抓组织、促落实、畅渠道、严执法、重惩戒等方面打好根治欠薪“组合拳”。截至目前,为1850名农牧民工追发工资及赔偿金2190.3万元,实现了2020年底前政府、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欠薪案件全部清零的目标。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狠抓制度落实。冬季行动以来,全区劳动监察共检查用人单位3798户,农民工补签劳动合同5000份,全区在建工程项目1463个(政府560个、社会903个),实名制、考勤、工资专户、分包委托总包银行代发等制度覆盖全行业、贯穿全过程、涉及全方位,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畅通投诉渠道,狠抓线索办理。开通了窗口、手机APP、手机扫码、12333电话等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广国家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截至2020年底,共接到欠薪线索1512个,已办理1310个。

三是加大惩戒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冬季根治行动以来,公布欠薪严重违法单位8个,列入“黑名单”8个,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4件,对欠薪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

四是广辟宣传渠道,狠抓《条例》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广辟宣传渠道;编印了《条例》宣讲篇、政府篇、企业篇、农民工篇及宣传画、口袋书、制作动漫等宣传材料1.4万余份,开展企业劳资员、劳动监察员等各类培训39期,广泛宣传根治欠薪政策法规,营造遵法、守法的氛围。

春节临近,农牧民工返乡之际到来,按时足额带薪返乡是每个外出务工人员最期盼的、最急切的问题。为实现社会项目欠薪动态清零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发现的欠薪线索逐一排查,迅速查清欠薪人数、金额,形成台账,专人负责,逐案核实,逐案销号。二是要地各地区、各部门全程跟踪督办,重大线索挂牌督办,确保每条反映的欠薪线索调查结论清晰、证据充分、处置妥当、严把报送关。三是要各地区、各部门加大问责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力、线索流转不及时、调查事实不清、处置不得当、工作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四是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欠薪问题的解决,确保发放到位,让农牧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信息来源: 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