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教师有偿补课需标本兼治

随着期末考试的陆续结束,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即将开启寒假模式。每每此时,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人身安全、丰富社会实践等常规要求自然要提上日程。同时,还有一项“老大难问题”也无法回避——禁止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年年抓、时时管,但从现实来看,该问题一直是屡禁难绝,引发社会关注。

是什么力量让一些教师对禁令警告“置若罔闻”,敢于以身试法?高额利益诱惑是首因。据有关部门调查,在职教师补课费标准可以达到每小时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高回报必然激发大热情。

教师有偿补课,这背后也有家长的推波助澜。一方面一些学生因为偏科或学得不深不透,的确有补课需求。但更重要方面是,很多家长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开小灶”,抢跑一步。只要能够提升分数,花多少钱都值得,正是因为有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教育投资”才会盲目,高额收费才会发生。   

当然,相关教育部门、学校的监管困难,也是造成这种问题的重要因素。教师补课大多选择在自家住宅或者私人场所,属于“半地下”或“全地下”行为,具有极强隐蔽性、私密性等特征,难以发现和监管。即使有关部门费尽周折地发现了补课行为,但也常常会遭遇家长和教师的“攻守同盟”,对是否有偿无法界定,取证非常困难。

事实证明,在利益、市场需求面前,光有禁令管不住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只有“堵”“疏”结合,才能真正标本兼治。要进一步加大对有偿补课行为的惩处打击力度,提升违法成本,通过强力“堵”让教师“不敢补”。更重要的是要探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满足学生的补课需求,通过“疏”让教师“不能补”,这样才能避免隔靴搔痒。 (任国良)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