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吸取经验教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不仅要关注这些典型案例本身揭示的问题,而且要从中总结和提炼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内容,使之成为事故预防、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的操作指南。

日前,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对2020年各类突发灾害事故案例进行梳理,公布了应急救援、生产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认真总结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的成功经验,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深刻吸取有关事故教训,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提升全社会应急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将经验和教训分别列示,让公众对应急救援的复杂性有了更清晰认识,而且通过梳理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和危害,揭示出事故发生的共性因素以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其警示意义和提醒价值十分明显。

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通过公开发布相关领域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警示相关部门及人员,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比如,最高法、最高检每年分类发布十大典型案例,指导司法实践;人社部等部门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一方面公布执法重点、专项治理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提醒公众防范违法行为、避免落入不法分子营造的陷阱。此类做法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普法意义,对相关领域规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各方认可。

社会各界不仅要关注这些典型案例本身揭示的问题,而且要从中总结和提炼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内容,使之成为事故预防、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的操作指南。

从制度建设而言,由典型案例梳理出来的经验教训,在一定层面暴露出相关领域制度建设方面的不完善和不严密。比如,安全生产一直是“高压线”,责任追究不可谓不严厉,然而,总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危机意识不强,打“擦边球”。其根子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漏洞。像山西临汾聚仙饭店“8·29”重大坍塌事故中涉及的农用房改建成商用房,一些地方一直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深挖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从制度建设上堵漏,意义重大。

从强化监管而言,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提示了提升监管有效性、及时性、提前度的重要性。一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事实上都有一定的前兆性症候,比如,制度执行虚化、内部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不安全因素长期潜伏、来自监管部门的提示多而动真格的监管少等等。这些因素和问题逐步累积、恶化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以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松藻煤矿“9·27”重大火灾事故为例,该矿职工检查出了问题和隐患,并做了报告,但该矿依然让设备“带病运行”,最终事故发生。因此,从经验教训中细化监管的可及性,十分重要。

从安全生产规程的科学性而言,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安全生产必须秉持科学态度。当下,一些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规程,上墙的规章密密麻麻,而发生事故后的调查结论显示,这些安全生产规程有的一般性要求多、具体而可操作性的少,有的是从其他单位的管理流程直接“拷贝”过来、并不适合本单位情况。这样的安全生产规程只能是“看起来好看、用起来难堪”。如甘肃白银甘肃宏达铝型材有限公司“9·6”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单位制定的熔铸工安全操作规程缺少具体操作程序和步骤等,导致处置不当。因此,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应比对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进行“靶向”分析,强化生产的安全性、制度的科学性。

从维护生命健康和提高救援成功率而言,典型案例的经验中有不少可供借鉴、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性要领,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比如,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重大坍塌事故救援采取的“由表及里、先易后难”的顺序,合理使用救援方式,多点作业、逐步推进,具有很强烈的针对性。相关单位及人员有必要认真学习,在面临危险时有方法可用、有路径可走,提高救援成功率。

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是之前若干地方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无论是普通民众、生产经营单位,还是监管部门,都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完善制度建设,从各个环节强化制度的落实与监管,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郭振纲)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