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贺明伟:杂粮不“小” 产业“不赖”

“我们近期马上要和杭州的一家大型电商平台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借助电商平台,杂粮不愁卖了!”说起杂粮,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明伟掩不住的兴奋。2020年12月16日《包头日报》07版刊发《贺明伟的“杂粮梦”照进大后山》一文,对贺明伟的杂粮产业进行报道。  

杂粮梦走进现实

走进位于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镇S311省道136公里处的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股淡淡的荞麦清香扑鼻而来,一张张干净宽敞的操作台旁,几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分拣、称重、包装荞麦。 

据贺明伟介绍,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是一家集粮食种植、收购、储备、加工、科研开发、销售、耕地土壤改良的大型综合粮食种植生产企业。公司现有职工23人,共吸纳贫困户9人,直接带动固阳县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47岁的贺明伟是个土生土长的固阳人,二十多年前离开家乡在外打工。随着生意遍布全国各地,生活也渐渐富裕,一直萦绕在他脑海的返乡创业梦也越来越清晰。 

2016年,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全国首届杂粮产业极致峰会,而这次大会正式开启了贺明伟的创业路。“我有不少南方朋友,他们都喜欢家乡的荞麦米、小米等杂粮,常常托我邮寄。咱们此地人把杂粮当饭吃,南方人把小米和海参放在一起,就成了名贵的养生食品。在咱们包头,杂粮也就几块钱一斤,卖到南方就不一样了,能达到二十元一斤。”贺明伟瞅准南方市场,萌生了回到家乡生产经营杂粮的念头。 

说干就干。回到包头,贺明伟便注册了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并同时注册了以“蒙杂”为主的20多个商标和包装专利等知识产权,回到养育他的故土——下湿壕镇学田会村,开始选址筹备创办工厂。 

2019年12月,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为了保证杂粮品质,在下湿壕镇镇政府的协调帮助下,贺明伟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模式,与当地农户签订杂粮种植订单,由公司统一提供优质种子、农资,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开展杂粮从播种到机械化收割的全程化服务,“我们的产品要想真正站稳脚跟,打响品牌,必须提升产品质量。” 

然而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贺明伟的公司工厂停运、产品滞销。尤其是销售这一关,如果过不去,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不认输的贺明伟开始不断尝试: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建网店,费用巨大且没有大量广告推广费用的投入很难获得有效的流量,吸引不了客户的注意;自建电商平台受众较少,推广难度大;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在抖音、快手上销售,但作为初级农产品本身利润不高,直播平台取利较高,售价较低……似乎所有的路都行不通。“这样下去可不行!”铆着一股劲儿的贺明伟决定换个思路,借助专业的农牧产品平台来打开销路。 

在固阳县委、县政府的协调支持下,今年11月6日,贺明伟作为固阳县农牧企业代表前往电商之都——杭州参观考察,寻求合作。11月18日,中国原产地真品平台总裁许文贵和博篤善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行来到了贺明伟的绿博汇进行实地考察,看中了固阳县适宜杂粮生长的绝佳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绿博汇每月提供200万元的杂粮产品,由中国原产地真品平台进行销售。 

“每次闻到荞麦香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现在有了对杂粮产品的精深加工,再借助电商平台,我的杂粮路会越走越宽。”如今的贺明伟信心满满。   

带领家乡人脱贫致富

贺明伟的“杂粮梦”不仅寄托着他个人返乡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也承载着带领家乡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在家门口上班,收入增加了,还可以照顾老人,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我和老伴一个种荞麦,一个在厂里做包装工,生活根本不愁。”只要有订单,下湿壕镇学田会村村民高梨女便早早地来到生产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粒粒饱满的荞麦经过筛选后,从传送带上被送往了不同的目的地。颗粒大的做成了荞麦米,真空包装后走向了全国各地,颗粒小的加工成了荞麦粉,销往包头及周边地区。 

目前,贺明伟的杂粮加工厂带动了下湿壕镇学田新村300多户农民脱贫增收,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多增加1000多元。“我给他们提供种子,指导他们种植,最后以高于市场价0.2元至0.4元每斤的价格回收他们种出的杂粮。”贺明伟说,2021年,公司预计销售1000吨左右,带动周边农户650户左右。随着企业走上正轨、逐步发展壮大,他想带着更多的父老乡亲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