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足球改变人生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足球改变人生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姚友明

陕西志丹,是个能够让我们对中国足球重新鼓起信心的地方。

志丹足协自2007年成立之日起,主席丁常保率领志同道合的团队,认认真真地按照国际通行的足球规律发展足球,踏踏实实地走普及惠民的道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志丹的足球实践证明,一些国际通行的足球发展规律,在中国一样可行。

志丹足协耕耘基层足球不过13年,而今成就斐然。志丹这个人口仅有16万的小县,当年男足成绩曾是陕西省倒数第一,现在男、女足各级球队经常夺得省内第一。这仅仅是志丹足球成绩的冰山一角。

目前代表志丹足球最高水平的是一位名叫付杰的职业球员,19岁,效力于北京人和俱乐部。作为首个在中甲赛场亮相的志丹球员,作为一个从志丹走出的孩子,付杰珍惜足球带给他的一切。

付杰说,他的信条是:足球改变人生,付出定有回报。

11月下旬,人和俱乐部球员放假,付杰回到志丹。只要天气允许,他坚持每天早晨7点起床,上午跑步和练力量,下午踢球。“在俱乐部怎么练,我在家就怎么练。”他说。

2009年,在志丹足协获准进入校园之后的第三年,付杰有机会接触到了正规的足球培训。他每天放学后训练,周末参加比赛。他的足球训练模式和欧洲孩子基本相仿。这是志丹足协借鉴国际经验而力推的模式。4年后,付杰被广州恒大足球学校选中。

“我之前对足球一无所知。是丁常保和志丹足协他们培养了我的孩子。志丹足球平台好,全是为了孩子,不收费,不卖球员,不从中赢利。这个其他地方比不了。”他说。

足球,在志丹变成了一种义务教育。

志丹足协分管当地校园足球工作业务,派高水平足球教练到校园教孩子踢球。有天赋的孩子,可以在这里接受完整的启蒙教育,去走专业道路。比如付杰,他离开恒大足校后加盟北京人和,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丁教(练)为我提供了足球平台,让我多了一个人生选择机会。对于有足球天赋、并愿意吃苦的孩子来说,踢球是条更容易的人生道路。”他说。

付杰认为,是丁常保极力促成的“足协+校园”这种专业的校园足球模式,改变了他的人生。“没有丁教(练),我可能都接触不到真正的足球。”他说。

据志丹足协统计,志丹迄今已有246个孩子通过足球改变了人生轨迹。付杰只是其中之一。

志丹足协成立之后,第一个受益于足球而考上大学的孩子叫冯浩博。和付杰一样,他是在志丹足协业务进入小学之后开始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那时开始正儿八经的训练,并且出去比赛。经费全由足协负责。父母几乎没有负担。”他说。

冯浩博后来被评为二级足球运动员。但他没走专业道路,而是在2013年通过足球特招政策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现在他在西安某航天动力研究机构工作,业余时间踢球。足球已经成为他的终身爱好。

足球让很多志丹女娃走出了山沟。

2015年,志丹足协和河北足球特色校邯郸一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当年,后者从志丹录取了金巧巧等3个女孩子。现在,她们全部通过足球考上了大学。

金巧巧家里有4个孩子,只有她一个踢球,现在也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她说:“足球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足球,我根本走不出志丹,可能连大学都上不了。”

在志丹足协成立之前,付杰、冯浩博小时候都是在水泥地上踢球。“那时志丹校园球场全是水泥硬化的。”丁常保说。如今,志丹全县所有的中小学实现了操场草皮化,县内所有的中小学、10所幼儿园以及域外3所小学广泛开展了足球运动,并组建了60支青少年足球队。县内所有学校的体育老师都接受过足球培训。全县教练员人数达到143人,其中D级教练以上35人,C级3人。

志丹县政府每年拨给校园足球300万元的专款,这个数字,凝聚着志丹县政府、志丹足协为让孩子免费享受足球义务教育而付出的努力。

通过足球走上专业道路或者上大学的孩子,毕竟少数。志丹足协发展基层足球的长远目标,在于让一代代志丹人通过足球运动获得更好的成长,让足球融入志丹人的生活。

中国草根足球该如何发展?校园足球该如何运作?地方政府该如何与当地足协合作?足球该如何让孩子受益?对于这些问题,志丹县政府和志丹足协都已做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尝试。在陕北的茫茫山沟里,他们不计名利地耕耘着中国足球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