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在校有怪招,在家靠助手,中小学生“光盘”如何入心?

记者采访了近50位中小学生和家长,发现学校里如火如荼的光盘行动走出校门却遇到了坎儿。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光盘出校要靠入心教育

“我吃不下了。”

9岁的小小一推碗就下了饭桌。碗里剩下几根炒青菜,还有小半碗米饭。“刚在学校当上了光盘小标兵,回姥姥家立刻就现了原形儿。”小小的妈妈有些无奈,“光盘行动还没有入她的心。”

本市发布“光盘行动”指引已满三个月。近日,记者采访了近50位中小学生和家长,发现学校里如火如荼的光盘行动走出校门却遇到了坎儿。有人说是家长拖了后腿,有人认为是教育重形式轻内容。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认为,践行光盘需要家校都往前一步,让孩子真正理解“光盘行动”的意义,养成珍惜粮食,珍爱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为求光盘出“怪招”

小小今年上四年级,刚刚获得了光盘小标兵。她把奖状贴到小书架上,自己总结了得奖“经验”:“宁可吃不饱也要少盛,遇到不爱吃的菜,悄悄和小伙伴换着吃。”小小妈听了哭笑不得。曹女士8岁的儿子为了光盘也想出了怪招,“老师经常夸他表现好,每天都能光盘。可是一放学,他就到处找零食吃。”在她的追问下,孩子松口了——他和同学约定好,看谁能做到光盘,“我每次都赢,其实没吃饱。”

有的学生不小心掉了一块肉,担心不能光盘就捡起来揣兜里;有的孩子不挑食而且吃得多,会有其他小朋友找他来“替”吃;有的孩子担心鸡腿有骨头不能实现光盘,干脆不吃……采访中,近八成学生表示在学校时更注意光盘,有三成学生会为了追求光盘出过歪招。

在家光盘靠“助手”

孙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他每次早餐吃不完就倒给爸爸。虽然也没浪费,但总觉得这种光盘有点变味儿。”不少家长都表示孩子在老人家里时更容易剩饭。李女士一个月才带着女儿去一趟姥姥家,孩子在姥姥家吃饭时随意剩饭。采访中,家长们都认为,学校的光盘教育初衷是好的,在校内确实也有成效;但也希望光盘教育不仅要看“形”,更要让孩子从心里信服:争光盘、拿奖状不是最终目标,养成节俭习惯,吃饱吃好,才是最重要的。

践行光盘需要家校都往前一步

彭先生的孩子刚上小学,“老师说一句顶我说十句,自从老师说在家也要光盘,要给爸爸妈妈做榜样,儿子在家几乎不剩饭了。”在西城区任教的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光盘只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具体表现,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保证营养均衡、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她给家长支招:不妨在家也做一张光盘“打卡”表,记录每名家庭成员的剩饭情况,表格还可以细化主食类、蔬菜类、水果零食类,“孩子和家长比赛,看看谁浪费得粮食最少,谁吃得营养最均衡。”

康丽颖说,从儿童成长的三重空间来看,“光盘行动”还应该进家庭、进社区,家校社协同推进,各有侧重。“在校期间老师教育要全面,和学生说明白一日三餐吃饱吃好的意义,引导学生随处都要践行光盘;在家里,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和孩子协商建立家庭“光盘行动”公约,还可以让孩子主动邀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参与进来,让节约粮食成为每个家庭的基本生活习惯。”此外,社区也要为践行光盘出一份力,共同推进“光盘行动”。(记者:李祺瑶)

[责任编辑:辛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