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中国的脱贫智慧】“我就是想给村民们做点实事”

曹慧,是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干部,2017年4月份派驻耗赖山乡大沙岱村驻村扶贫。

曹慧在县城附近的农村长大,父母都是从土地刨生计的农民,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2009年他大学毕业,考入武川县委宣传部工作。2011年曹慧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多次主动要求到农村为农民脱贫出把力。在2017年,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曹慧由组织选派下乡驻村,终于实现了心愿。他告别妻子和3岁的孩子,离开宣传工作岗位,来到自治区级贫困村耗赖山乡大沙岱村委会成为一名驻村干部。这也开启了他人生的一段新里程。那年他35岁。

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的曹慧,对农民比别人多了一份自然的熟络和亲切感。为尽快做好扶贫工作,他先给自己上了堂政治课,要求自己必须处理好与家庭、原单位、村委会、村民、乡里这“五种关系”,让所有关系拧成一股绳,服务脱贫攻坚,服务贫困村民。

“我们是来帮助大沙岱村民脱贫的,不是来虚度光阴的。如果我们有一天离开这里,就要让这个村子发生改变——让村民真正地脱贫!不然我没脸离开!”曹慧的话铿锵有力,让同来的工作队员感受到了他的坚定毅志。

他把入户走访和解决问题作为驻村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刚驻村,他发现不少老人去年的土豆还没有卖出去,在土窖里存着。到了5月份气温攀升,土窖里有的土豆已经出芽,再售不出去,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可市价见底,收购商稀缺,又是农忙时间,村民无暇顾及这些土豆。怎样才能帮村民把土豆尽快销售出去?村民心里压着的石头也压在了他的心里。他决定采取“笨办法”——去县城的饭馆逐家上门推销卖土豆。

曹慧一共跑了47家,最终只有7家店愿意购买并能给到相对较高的价格。他当天即为村民售出土豆9000多斤。后来他又通过各种渠道,先后为村民出售积压土豆3万多斤,在每斤市价2毛的情况下卖到6至9毛,及时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曹慧通过找同学、找同事、跑单位等多种途径,帮衬村民卖笨鸡、鸡蛋、莜面、土豆等。这已成为他驻村期间从未间断过的一项工作。

在大沙岱村一间约10平方米左右的手工作坊内,有许多剪纸、刺绣作品,风格多样、栩栩如生。其中一幅展现《岳飞传》中四猛八大锤的剪纸作品,做工尤其精细,图案尤其逼真,令人称奇。还有一幅《清明上河图》刺绣作品,已被曹慧当作宝贝,每次现场展示过后,都小心翼翼地收入盒内,生怕有一丝损毁。大多剪纸作品中采用的镂空手法,让人为之叹服,还有不少手工鞋垫刺绣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光看这些作品,谁也不会想到如此精巧的工艺出自农妇之手。

驻村期间,曹慧了解到一些农村妇女心灵手巧,她们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大力推广。于是他以“党建+手工作坊”的方式,创建了县里首个乡村手工作坊——武川县乡韵民俗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冬闲时节,在呼和浩特市妇联和武川县妇联的帮助下,还请来民间手艺人办起了手工培训班,让更多村民通过学习剪纸、刺绣获得一技之长。

“我就是想给村民们做点实事,调研发现搞‘手工作坊’能把在村妇女的农闲时间变为真金白银,是村民增收新路子,也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最佳方式。”曹慧解释创办初衷。

曹慧把驻村扶贫当作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用他的真心帮助乡亲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生产生活难题,村民在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也挺直了腰杆子。

●本报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杨丽芳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