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信仰与坚守——尼玛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实录

10月21日上午,全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巴彦浩特举行。报告会上,4位宣讲团成员深情讲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感动阿拉善人物”尼玛同志48载忠诚守边的感人事迹。宣讲团成员中,既有尼玛老人的孙子,也有熟悉尼玛老人的基层干部、记者和部队官兵。他们以深情朴实的语言、生动感人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为听众展现了一位女性、一个母亲、一名党员的爱与奉献、初心与使命,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尼玛同志学习,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心系国防的家国情怀,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

现将宣讲内容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宝泉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我的奶奶尼玛老人的守边故事,我用蒙古语叫她额木格额吉,额木格额吉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着我长大,给了我无私的爱。

额木格额吉出生于塔木素后方沙漠里叫敖日格乐的地方。兄弟姐妹十人,长大成人的只有五个。1970年冬天额木格额吉最小的弟弟突发急病,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额木格额吉骑骆驼赶了一晚的路从嘎查请医生到家里时已经无法救治,去世时年仅18岁,老额吉受不了这种悲痛病倒了,从此25岁的额木格额吉撑起了这个家。

上世纪70年代,为了祖国边防安全从各个嘎查挑选出优秀的家庭派往边防地区守边。在第一批守边家庭名单中就有额木格额吉家。1971年中旬,笋布日苏木武装部部长亲自上门通知额木格额吉家被派往边防地区守边,同时也说明了边防地区生活条件的艰苦。她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边防地区除了边防部队之外没有一户人家。那儿是个茫茫无边的大戈壁滩,自然环境恶劣的无人区,夏天非常炎热,冬天寒冷刺骨,水资源匮乏。边防部队的许多新兵第一次看到没有人烟、没有植被的大戈壁时,偷偷地流眼泪。可以想象驻扎在这里是多么艰苦。

刚开始,民兵驻守点没有任何房屋,额木格额吉和其他两户护边户搭起蒙古包安顿了下来,一边训练,一边盖房子,搭建哨所,一步一步建设民兵点。山顶哨所用的石材都是靠人力一块儿一块儿背上去。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冬季三九天开始挖井,地表被冻住了,每挖一铲都很不容易,晚上用火烤,白天继续挖,好些日子才挖出水。

额木格额吉和其他民兵一起,白天训练晚上站岗,来到民兵点第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风沙大,因为怕暴露位置,夜晚站岗时不能生火取暖,冬天的夜晚又长又冷,物资紧缺的时期没有保暖的手套,在山顶站岗时冻僵、冻紫的手依然手握钢枪保持站姿。额木格额吉说:“到了晚上巡逻,是最紧张的时候,看到有亮点总会不自觉地提高警惕。”

1972年额木格额吉的弟弟离开了民兵点去了阿拉善左旗参加工作。巡边、放牧,照顾年幼的阿爸和生病的老额吉,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额木格额吉的身上。有一次额木格额吉骑骆驼从驼背上摔下来导致肋骨骨折留下永久的伤痕,天气变凉时就会疼痛得整夜睡不安稳。

艰苦的环境,让当年和额木格额吉一同去的人打起了退堂鼓,一些人开始撤离。民兵点只剩下老额吉、额木格额吉、阿爸祖孙三人,除了要扛起全部的家务活,巡边的任务也非常重。当时,边境局势复杂而又紧张,为了防范可疑人员出入境,额木格额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被活捉,所以,额木格额吉胸口的口袋里永远留着一颗子弹,绝对不能让生俘。

日子虽然过得十分辛苦,回忆那段日子,额木格额吉却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每到晚上有老额吉的陪伴,心里就特别踏实。然而,天不遂人愿,随着年龄的增大,老额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979年离开了这个世界。老额吉的去世,让额木格额吉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寂寞之中,每次想起总是默默落泪。老额吉安葬在了边防地区,她永远陪伴着额木格额吉驻守边防。

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罕见的边防地区常常有狼群出没袭击家畜,这些年来,损失的骆驼数以百计,羊羔更是不计其数。但额木格额吉从来不计较这些个人得失,她总说:“为国家守边是光荣的事,这点羊羔骆驼的损失算什么?”

额木格额吉非常善良,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总会在第一时间热心帮助。1999年春天,天还很冷,一个约有十六七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一个人沿着通往旗里的公路行走,当地牧民碰见送到了额木格额吉家。额木格额吉看到女孩儿穿着单薄,脚上连双袜子也没穿非常心疼,连忙找出家里适合的衣服给她穿上。她把女孩收留在家中,提供了衣食住宿,一直有半年的时间。后来女孩儿的母亲来了,在额木格额吉再三劝说下,女孩儿和母亲化解了矛盾回家。分别时,女孩扑在额木格额吉怀里舍不得离开。

额木格额吉勤俭持家又充满慈爱。在我小时候,她白天辛苦巡逻,晚上还要在灯下为我们缝制新衣服、新鞋。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穿着皮鞋,只有自己穿着布鞋,回家就把布鞋脱了扔在地上,哭着让额木格额吉为我买皮鞋。现在,每当穿上皮鞋,脚磨得发疼时,就会回想起来额木格额吉对我的爱,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脸上发烧。

当年为了不耽误巡边,在阿爸三年级时额木格额吉就狠心让他退了学,和自己一起放牧巡边,所以额木格额吉对我的学习非常重视,在我考上大学时,额木格额吉高兴得哭了。我们都明白额木格额吉的心,她一辈子驻守边境无怨无悔,可对没能让阿爸读书一直愧疚。

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打电话跟额木格额吉交流时她经常会说:孩子!不要着急,慢慢来不要心急!努力不会辜负有心人。走上工作岗位后额木格额吉多次嘱咐我:在工作岗位上要踏实认真,要有上进心。平时在家的时候也经常说:做人要老实安分,日常生活中要节俭,对人要有礼貌。

额木格额吉到现在为止一直驻守在民兵点,虽然她年事已高,患有严重的风湿腿脚行走不方便,但是依然经常去边防线上看一看走一走,她说只有这样心里才觉得踏实。

“我的额木格额吉是边境线上的‘活界碑’,是我心中伟大的女英雄。”现在阿爸接过了额木格额吉手里的接力棒和肩上的使命,他们永远是我成长路上的榜样。

最亲密无间的“战友”

○罗强

大家好,我是哈日苏海边防分队的上士罗强,我的分队驻守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单位组建以来,一代代戍边官兵战严寒、斗酷暑、抗风沙,用忠诚和热血守卫着管段内的每一寸土地,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宁稳定。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与尼玛老人的故事。说起尼玛老人,记得我刚参军来到部队的时候,第一次巡逻就远远地看见边境线上一个身材瘦小的老人在缓缓前行,当时很诧异,这个地方除了边防官兵怎么还有别人?坐在身边的班长看出了我的疑惑,并对我说:“那是尼玛老人,是我们辖区的牧民,在这已经快四十年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尼玛老人,和爱慈祥,身材娇小瘦弱,但浑身却散发着一股似胡杨般坚毅挺拔的气质。尼玛老人25岁时响应国家号召,带着3岁的儿子哈达布和来到了这个地方扎根四十余载,在放牧的同时,也帮着我们边防官兵承担着守边巡逻的任务,是我们边防分队最亲密无间的“战友”。

我们单位辖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经常风沙漫天,非法盗猎、临边捡石头等行为屡禁不止,给我们边境管控来了很大压力。随着阿拉善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外地人临边作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单位管段范围较大,要想确保全天候全地城的巡逻管控是非常困难的,而尼玛老人就成了我们最得力的“助手”。

记得2012年秋天,我担任执勤组长带领组员执行巡逻执勤任务,乘车翻过一个山包后,发现远处一辆白色的越野车由南至北向边境驶来,当我挥动红旗意其停时,白色越野车突然调转车头驶向戈纵纵深,我带领执勤组人员立即乘车追赶,但由于戈壁地形不平、地质松软,执勤车根本无法追上可疑车辆,停车观察后,发现可疑车辆正向尼玛老人家的方向逃窜。于是我立即与单位取得联系并将情况进行通报,建议单位联系尼玛老人配合拦阻核查。最终,在尼玛老人的配合下,我们成功将可疑车辆控制,避免了一起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事后,我们了解到,尼玛老人当时正在赶羊群回圈,但是为了执行任务,马上放下羊群,带着儿子哈达布和赶赴设卡地点,拦截车辆,等完成任务赶回家,发现羊群又散了。但她并没有抱怨,面带慈祥的微笑冲着我们挥挥手,转身回家了,这就是尼玛老人,一名朴实无华却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忠诚卫士”。

“军民共建、守望相助”是我们单位的光荣传统,作为一名老兵对这句话我深有体会。2014年夏,我们与尼玛老人的儿子哈达布和一起到西线巡逻,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当乘驼执勤分队行至预定地点准备生火做饭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急促的摩托声,定眼一看是尼玛老人的儿媳带着尼玛老人匆忙赶来,见到我们就喊道:“快跟我走!快点……”原来尼玛老人凭经验判定很快会有沙尘暴来袭,预感我们巡逻会有危险,不顾儿媳的劝阻,硬是拉着儿媳骑着摩托,沿我们的足迹追了上来,果然,当我们刚到达临时执勤点时,漫天的沙尘就席卷过来,遮天蔽日,让人窒息。对此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试想当时如果没有尼玛老人的提醒,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就像尼玛老人的心里时时念着我们边防官兵一样,我们边防官兵也把老人当作“妈妈”来对待。去年,尼玛老人的孙子放假在家,夜里突然肠胃绞痛难忍,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情急之下,老人联系了我们,接到电话后,军医立即赶到了尼玛老人家,初步诊断为急性用肠炎。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点滴、搓手心…经过一宿的悉心治疗,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和好转,尼玛老人高兴地对军医坚起大拇指称赞……类似这样的事还很多,我们坚持定期巡访,义务看病、义务帮困解难。军以身爱民,民以情拥军,正是彼此间“军民共建、守望相助”的鱼水情谊,才使我们军民之同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了坚守在祖国北疆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尼玛老人也已年逾古稀,不能再时不时地放牧巡边了。但每次官兵去看望她时,她总会亲切地拉着官兵们的手询问边境的情况,并叮嘱有需要帮忙的,一定要给她打电话,她做不了的,她的儿子也可以帮助干……这就是尼玛老人,比胡杨还坚韧的榜样,一边肩负家庭的重担,一边满腔的热血坚守祖国北疆,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模范践行者”。

有防才有国、有国才有家,界碑在我面前、祖国在我身后、人民在我心中,作为一名边防军人,我们承诺:我们一定向尼玛老人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草原胸怀、胡杨意志、骆驼品格、战马雄风”的北疆卫士精神,与驻地边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园,永葆祖国北疆安宁稳定!

最后我代表我们全体官兵祝愿尼玛老人一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半个世纪的坚守

○刘梦琼

我是来自阿拉善右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刘梦琼。我的家乡,国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既有浩瀚无垠、壮美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也有飞沙走石、颠簸崎岖的大漠戈壁,更有风姿绰约、醉人心魄的民族风情。与此同时,由于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地带,这里也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但就是在这样严酷艰难的环境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用自己的坚毅、勇敢与乐观,斗风沙、战酷暑、抗严寒,积淀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骆驼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时代赞歌。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在中蒙边境母子两代人半个多世纪守护边境的故事。

镜头中这位老额吉名叫尼玛,旁边是她的儿子哈达布和,老人家今年73岁了,在这荒无人烟的边境线默默守护了48载。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慰问采访,或许老人家一辈子的荣耀都不会为人所知,这是一个牧人、一位母亲、一名党员最质朴的信仰与坚守。

1971年,25岁的尼玛被派到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恩格日乌苏嘎查当民兵,那时的她没有丝毫犹豫,戴着红花、背起3岁的儿子哈达布和,带着年迈的母亲,来到了阿拉善右旗最北端的中蒙边境线“8号点”。一下车,荒凉的戈壁如同火星表面一样,风沙呼啸而过,沙石吹打在脸上生疼。可那时的她一点也不畏惧,盖房、放牧、挤奶、巡边……像一位拓荒者一样,勇敢无畏地面对这一切。

当时,边境形势紧张复杂,为了防范可疑人员出入境,尼玛要随时保持警惕。白天,苦练体能和战斗技能,晚上,在没有一点火星和灯光的情况下,还要训练如何站岗、如何撤退,谁带着老人孩子从规定路线撤退,谁断后防守都有严格的分工。训练到后来,即使再小的孩子,被大人半夜叫醒都不会哭闹,撤退时就连狗都不会发出叫声。老人回忆说,来的第一年冬天,她都不敢脱衣服睡个安稳觉。连长一再严令,绝对不能被敌人活捉,因此,尼玛一直是抱着枪睡。她说,子弹是给敌人准备的,但最后一颗是留给自己的。那一刻,我内心极其震撼,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牧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是什么样的信仰,能让一个年轻母亲从青春坚守到白头?

在采访的第二天,一听我们要去边境线拍摄巡边的镜头,73岁的老额吉在腿脚已然很不便的情况下,依旧坚持要和我们去边境线走一走。整个巡边过程,老人坚持不让我们扶,一直说,我自己能走。看着老人身上那股刚毅劲儿,作为记者的我,仿佛看到老一辈开拓者在这荒凉的戈壁,从青春年华到步履蹒跚的付出与守望,这不正是我们年轻一代人该坚守的信仰与初心吗?

后来,随着边境形势逐渐缓和,加之条件实在太艰苦了,邻居们开始一个个搬离,最后只剩下尼玛祖孙三代四口人了。这个时候的尼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她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大家都走了,谁来巡边呢?”为了坚定守下去的决心,尼玛毅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老人说:“入党后,我觉得守护边境的责任更重了,这是个光荣的任务,必须坚持到底。”

上世纪70年代的戈壁滩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天气说变就变。一次母子俩巡边突遇沙尘暴,暗无天日的黄沙遮蔽了天空,伸手不见五指,肆虐的狂风瞬间将两人吹散,孩子的哭声和母亲的叫喊声,在狂怒的风中显得那么微弱,3个多小时过去了,风终于停止了咆哮,尼玛这才找到趴在沙子上瑟瑟发抖的儿子。48年来,像这样的巡边遭遇,尼玛老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可她非但没有放弃,反而将这种信念传承下去。如今,51岁的儿子哈达布和早已接过母亲手中的“巡边接力棒”,同年迈的老母亲一起在这45.25公里的边境线上放牧巡逻,累计巡边18万多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四圈多。在儿子哈达布和眼里,额吉就像是一座伟岸的山,任凭狂风肆虐,本色不改。

一朝立志笃践行,衣带渐宽终不悔。48年来,尼玛把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同时,也与驻守的一批批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尼玛额吉。特别是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尼玛老人的感人事迹后,许多曾经驻防在这里的战士们认出了尼玛额吉,想方设法找到了老人的联系方式,电话里亲切地叫着尼玛额吉,像家人一样拉起家常,并相约再去看看老额吉,共同走一走巡边路。每每讲到这些往事,哈达布和这个朴实的蒙古族汉子,总会停顿一会儿,用笑声来掩饰涌上来的情感,低声说道:“几十年了,怪想这些弟兄们的。”

这就是尼玛额吉家两代人的故事,也是阿拉善右旗这片热土万千感人的故事之一。

哲学家萨特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在尼玛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信仰,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将牢记初心使命,不忘来时的路;坚守信仰信念,走好脚下的路,用自己的拼博与奉献,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边境线上不可攻破的“堡垒”

○唐惠

我是阿拉善右旗塔木素苏木干部唐惠,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是尼玛老人,恩格日乌苏嘎查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牧民优秀共产党员。

年逾古稀的老人,四十多年的党龄,守护边境近半个世纪,尼玛老人为什么能够奋不顾身?我带着疑问和同事一起出发了。

恩格日乌苏嘎查位于塔木素苏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距旗府所在地400余公里,那里生态环境恶劣,人烟稀少,边境线一带更加人迹罕至,放眼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沙丘、戈壁和偶尔出现的几头骆驼。我们从嘎查出发开车走了一百多公里公路后,又在完全没有路的戈壁上颠簸行驶了近40分钟后,才到达尼玛老人的家。尼玛老人和儿子哈达布和热情地请我们进屋,我仔细打量,家,一共只有两个小套间,里面一间卧室,外面一间既是卧室又是厨房,炊具碗柜都非常简单,我心想,这几年政府补贴房屋改造,家家都住上了新房子,怎么尼玛老人家这么简陋?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是以前连队驻地,因为离边境更近,连队搬走后,尼玛老人为了更好地巡边和儿子儿媳搬了过来。尼玛笑着对我们讲新房子就在距离连队20公里处,三间红砖大瓦房,宽敞得很!安装了风光互补系统后,家里新添加了电视机、电冰箱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现在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党的好政策,尼玛老人由衷地感慨:“现在政策非常好,我在边境上都能享上这个福,感谢党和国家!”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最高兴的是手机里装上了巡逻管理系统,过去的老民兵,成了新时代稳边固防的“千里眼”“顺风耳”,可以第一时间接受任务,汇报边境情况啦。

我问尼玛老人,刚来的时候有多苦?尼玛老人开始讲述以前的故事:由于边境大漠寸草不生,取暖、做饭所烧的煤,只能到300多公里外的额济纳旗或者更远的阿拉善左旗拉运;17公里外的一口人工水井是全家和牲畜饮水的主要来源,每次拉一趟水就得一天的时间。

黄沙戈壁,巡边的路是漫长的,巡一圈下来将近10个小时。戈壁滩上的天气异常恶劣,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达五十多度,早晨出发时准备的一壶水根本不够喝,巡完一圈后口干舌燥,嘴唇上经常是一道道血口子,皮肤也晒得干裂黝黑。

尤其是到了冬天,巡一圈下来的时候,水壶里的水已冻成了冰疙瘩,饼子也冻成了硬块。边境线上不允许生火,只能用牙齿使劲地咬着冻硬的饼子来“哄哄”自己的胃,就当是吃过饭了。

无论烈日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她都严格按照部队要求,沿着规定的路线认真巡视,在曙光中出发,在暮色中归来。

尼玛老人说:“我初到这里时一无所有,这些年来,吃了不少苦。不过我从来没有哭过。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久了,现在我已经爱上了这儿了。”

那份朴素的执着,那份刚毅的挚爱,那份对初心一往无前的坚守,令人动容。

调查中,我们想请哈达布和写点反馈意见,哈达布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不太会写,当年刚上一年级时,在边防办所办的学校上学。上了一学期后,由于边防办的学校因区域调整撤走了,哈达布和就需要到离家200公里以外的塔木素苏木小学上学。当时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去一趟学校骑骆驼需要走三天才能到达。在这三天里,尼玛带着哈达布和在半路上露宿野外。

这在夏天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到了冬天,夜晚母子就睡在骆驼旁边,睡在没有遮挡的戈壁上,寒风刺骨,手和脚都冻得生了疮。尽管路途遥远,经受严寒酷暑,但只要能让儿子上学,尼玛什么困难都能够克服。但唯一不能让她放心的还是边境线,每次接送哈达布和一个来回就需要六天时间,边防线随时都可能出现情况,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

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思想斗争,尼玛在哈达布和三年级的时候,含泪一咬牙作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让儿子放弃上学,和自己一起巡边放牧,这一耽误,就是一生。

尼玛老人说:“作为一名党员,党和政府信任我,让我来这里守护边境,我一定要守好。虽然现在我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只要我能动,我就一定会在这条边境线上巡逻,不会停止!”

48年来,尼玛带着哈达布和每天在边境上巡逻。从最初的步行,到后来的骑骆驼,再到现在的“铁骆驼”,累计巡边18万多公里。

在近半个世纪的巡边守边中,遭遇了一次次的沙尘暴、暴风雪、狼灾等自然灾害,经受了一天天的劳累、孤独和寂寞,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但她始终没有退缩,以坚定的信仰,超常的毅力,在这茫茫戈壁上书写着守边人的传奇,为祖国的安宁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和尼玛老额吉的第二次见面是2018年8月9日嘎查两委换届,当时正值嘎查最热的天气,牧民来的很多,这次会议一直持续3个多小时,已经72岁的老党员尼玛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一直坚持到会议结束,并投上她宝贵的一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老额吉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参加,在会上对嘎查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党员的发展情况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束时和大家一起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48年来,尼玛额吉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价值、情怀、使命、担当,投入到守土戍边的事业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驻村第一书记,我要像尼玛老额吉一样,守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事,建设我们的国家。

致敬!尼玛同志,共和国边境线上不可攻破的“堡垒”!

[责任编辑:孟捷]